古代的計量單位怎麼算?來源:【中國醫藥報】在我國曆代醫藥書籍中,關于用藥計量單位的名稱雖然大體相同,但其具體的輕重、多少,往往随着各個朝代的變遷和制度的改革而頗有出入方劑中常用的“兩”就有很大的變化以考古發現為基礎,經現代研究确定,秦、西漢時期一兩隻有15.6克,東漢時一兩變為約15.4克,魏、晉時期一兩是17.7克,隋唐宋元一兩多在40克以上,直到明、清兩代才大體穩定下來,計量以十六兩為一斤,一兩為十錢,一錢為十分一錢約為3.125克,故古方中的一兩都換算成30克,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古代的計量單位怎麼算?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來源:【中國醫藥報】
在我國曆代醫藥書籍中,關于用藥計量單位的名稱雖然大體相同,但其具體的輕重、多少,往往随着各個朝代的變遷和制度的改革而頗有出入。方劑中常用的“兩”就有很大的變化。以考古發現為基礎,經現代研究确定,秦、西漢時期一兩隻有15.6克,東漢時一兩變為約15.4克,魏、晉時期一兩是17.7克,隋唐宋元一兩多在40克以上,直到明、清兩代才大體穩定下來,計量以十六兩為一斤,一兩為十錢,一錢為十分。一錢約為3.125克,故古方中的一兩都換算成30克。
在古代醫藥書籍中,一些特殊計量單位也比較常見,如方寸匕、錢匕、刀圭、一字等。這些古代特殊的計量單位折合現代計量單位是多少呢?下面給大家做簡要介紹。
方寸匕 方寸匕是依古尺正方一寸所制的量器,形狀如刀匕,猶今之藥匙。《政和證類本草》載:“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取不落者為度。”按照古今度量衡的換算,一方寸匕的容量,約等于現代的2.74毫升;金石藥末約為2克,草木藥末約為1克。
錢匕 錢匕是古代量取藥末的器具。用漢代的五铢錢币抄取藥末,以不落為度稱為一錢匕,一錢匕的分量比一方寸匕稍小,約合一方寸匕的6/10~7/10,約今五分六厘,約合當今不到2克;半錢匕,則是用五铢錢的一半面積抄取藥末,以不落為度,約合一錢匕的1/2,約今二分八厘,約合不到1克;錢五匕,是指藥末蓋滿五铢錢邊的“五”字為度,約合一錢匕的1/4,約今一分四厘,約合0.42克。
刀圭 刀圭是指形狀像刀頭的圭角,端尖銳,中低窪。以此刀頭的圭角做計量工具,《政和證類本草》引陶弘景《名醫别錄》記載:“凡散藥有雲刀圭者,十分方寸匕之一,準如梧桐子大也。”也就是說,一刀圭約等于一方寸匕的1/10。
一字 古代以唐“開元通寶”錢币抄取藥末,錢面共有四字,将藥末填去錢面一字之量,即稱為一字,約合今之0.4克。
雞子黃大 雞子黃大是采用取象類比的思路确定用藥分量的一種方法。如《傷寒論》大青龍湯中的石膏,“如雞子黃大”。一雞子黃大略等于40顆梧桐子大,約合9克。
枚 為果實入藥的計數單位,根據品種的不同,選擇标準各異。如大棗十二枚,則可選較大者為一枚之标準;又如白果五枚,則可選中等個頭的為一枚之标準。
握、把、束 是指部分草本類或蔓莖類藥物的一種約略計量單位。就是以手握拳取藥為一握、一把;握緊拳頭取藥後,切去其兩端超出部分,稱為一束。
片 亦為湯劑中常用的一種約略計量單位。如生姜一片,約計一錢(3克)。
盞、杯、碗、盅 為藥液(或水、酒)的約略計量單位。通常的容量約合今之150~300毫升。
另外,在古代方書中或在民間用藥時,還有一些模糊的計量名稱,如一撚、一撮、一指撮等,是指用藥取較少的分量,一般僅有幾克。
筆者建議,在對古代醫籍中記載這些劑量進行換算時,可以此作為參考,但不可拘泥這些換算方法,還要根據患者的體質、病情,按照治療的要求,以現代臨床經驗為主要依據,辨證施藥,以取得更好的療效。 (韓德承)
本文來自【中國醫藥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