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每周1.6萬入境旅客數、不斷新增的航班代碼,以及井然有序的入境大廳,上海浦東機場海關旅檢處旅檢四科科長陳宇炯不禁有些感慨。
猶記去年3月疫情最嚴重時期,海關關員要面對多個入境航班幾乎同時抵達和堆積如山的紙質健康申明卡,忙到焦頭爛額、壓力山大,但機場依舊出現了部分入境旅客在機上焦灼等候數小時難以下機,或較長時間滞留入境大廳的情況。
然而如今的浦東機場入境區域卻是截然不同景象——近百套流調桌椅隻剩個位數,一個300人左右的入境航班,整體通關時間僅約1小時。
浦東機場地位太特殊,疫情發生以來,承擔了全國約50%的空港入境旅客檢疫任務。一度,上海海關抽調了全關幾乎五分之一的關員支援浦東機場,在防疫最前線開展登臨檢疫、健康申明審核、流行病學調查、健康排查等繁雜高風險工作。不過,早在去年3月,上海海關就對這種需大量撲入人力、大量手工操作的防疫戰術可能存在的風險表示出“零容忍”态度,并下定決心:讓科技賦能,要嚴密把關、高效通關,更要降低關員職業暴露的風險。
去年3月,浦東機場入境區域擺放大量流調桌椅,旅客紙質填報,關員穿着防護服一對一“密接”。(李茂君 攝)
陳宇炯是變化的見證人。他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去年5月起,浦東機場口岸開始推行旅客健康申明電子申報,由此可避免旅客紙質填寫時字迹不清導緻追溯困難,也更利于數據保存。海關關員可通過平闆電腦調取旅客健康申明信息,但當時仍需穿着厚重防護服,現場對旅客一對一開展驗核。
去年5月,浦東機場入境區域現場,海關關員仍需穿着厚重防護服對旅客開展一對一驗核。(李茂君 攝)
去年6月,浦東機場口岸又上線多功能分流機,實現了掃碼采集健康申明信息、自動測溫、人臉信息采集、對旅客填報有誤的健康申明信息進行自動篩查和校準,對有症狀、高風險或健康申明信息有誤人員亮黃燈或紅燈報警,其他無異常旅客則亮綠燈,直接進入後續環節,由此實現不同風險等級人員提前精準分流。對于疑似存在風險的入境人員,将再由專業關員進一步開展流調和醫學排查,對初判有新冠染疫風險的旅客,直接從專用通道安排送醫。這樣的早發現、早處置,對于盡可能杜絕疫病輸入和入境人員交叉感染至關重要。
如今,海關關員引導入境旅客通過多功能分流機完成測溫,并根據風險高低實現精準分流。(姜森文 攝)
今年7月19日,上海口岸又推出遠程驗核機,由此,陳宇炯和其他關員可通過遠程驗核機,在後台對分流機篩選出的申報異常旅客進行人工驗核。他向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介紹,遠程驗核機集聲光電于一體,支持多語種顯示、可錄音錄像,能與旅客直接對話,“若想驗核旅客護照信息,可請對方掃描;我也可以把問題提在對方可見的屏幕上,旅客或輸入文字,或打勾反饋重要信息。”
如今,海關關員通過遠程驗核機的視頻通話設備,對入境旅客健康申明信息進行遠程人工驗核。(姜森文 攝)
科技防疫的層層升級帶給陳宇炯的最大變化是,從遠程驗核機上線開始,他終于不用再穿着悶熱厚重的防護服,在旅檢現場與入境旅客面對面。也正因不再與入境旅客“密接”,他也無需一次次地重複在每工作14天後進行兩周的封閉式自我隔離。
從防護服和循環往複的封閉隔離中解放出來的意義,不僅在于汲取了國内其他機場關員感染的教訓、最大限度确保自身零感染,更在于海關防疫一線此前被束縛的人力資源被極大地釋放出來。
據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了解,為保障各類入境航班,浦東機場海關在浦東機場T1、T2和S1航站樓三處入境現場均部署了大量關員,但如今,科技防疫神器發威,90%以上的關員已撤出現場,隻留部分現場引導、協助、打标關員留守。同時,在後台,每個入境航班一般配備5名關員,便可同時滿足T1、T2和S1三個航站樓入境人員遠程驗核的需要。
“撲入現場的防疫關員變少,但對于風險的捕捉反而更主動、更靈敏了,口岸防疫籬笆也紮得更牢了。”陳宇炯說。
來源:上觀新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