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曆史上的風雲人物,李斯一生充滿了傳奇,但也留下了無數謎團,其中最大的一個是:李斯身為丞相,又是扶蘇嶽父,卻為何贊同矯诏立胡亥為帝?
需要解釋一下,秦漢時期的丞相,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手中權力非常大,并非皇帝傳聲筒這麼簡單,屬于政府首腦,相當于現在的總理,地位遠非趙高能比。而且,李斯還是扶蘇嶽父,更有裙帶關系,因此李斯矯诏殺扶蘇、立胡亥,這就出人意料了。
而且,李斯深知趙高與胡亥的關系,一旦胡亥登基,那麼趙高勢必得到重用,會對自己地位造成威脅。
既然如此,李斯到底為何還要矯诏?史書記載,開始李斯反對趙高做法,但趙高說了一個人之後,李斯最終贊同修改秦皇遺诏。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攜幼子胡亥巡遊,先後到達湖北、湖南、安徽、江蘇、浙江、山東、河北,但在河北沙丘宮(今邢台廣宗,趙武靈王餓死此處,纣王于此酒池肉林)時,秦始皇病重,或感大限将至,于是命令趙高發布命令:
《史記·李斯列傳》:以兵屬蒙恬,與喪會鹹陽而葬
秦始皇讓扶蘇将北地兵權,全部交給蒙恬,然後回鹹陽主持葬禮。顯然,秦始皇這是讓扶蘇接班。
然而衆所周知的是,趙高不僅沒有發出秦皇最後遺诏,反而矯诏賜死扶蘇、蒙恬。
這時,李斯位高權重,地位要比趙高這個“大内總管”高得多,那麼李斯到底怎麼做的呢?
秦始皇死後,李斯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封鎖消息。
李斯以為上在外崩,無真太子,故秘之。
秦始皇死于外地,一旦消息公布,自然容易引起動蕩,李斯做法不能說錯。所以,為了掩蓋屍臭,李斯與趙高就購買了一些臭鮑魚掩蓋真相。
總得來說,李斯雖然掩蓋秦皇死訊,但卻沒有矯诏想法。趙高向李斯透露矯诏計劃時,李斯聞之大驚失色。
《史記·李斯列傳》:安得亡國之言。此非人臣所當議也。
可見,李斯并未想過違抗秦始皇遺命。其實可以理解,李斯已是丞相,做到了官之極緻,又是扶蘇嶽父,根本沒有必要矯诏。
然而,趙高說了一個人之後,李斯卻立即轉變立場!或者說,趙高早就摸準了李斯心思,找到了一個李斯最害怕的人,并成功用他威脅李斯,這個人就是蒙恬!
君侯自料能孰與蒙恬。功高孰與蒙恬。謀遠不失孰與蒙恬。無怨於天下孰與蒙恬。長子舊而信之孰與蒙恬?
趙高從才能、謀慮、功高、無怨、扶蘇信任五個方面,拿李斯與蒙恬比較。李斯聞之沉默片刻之後,感慨“此五者皆不及蒙恬”!随即,趙高又說了一段話,徹底擊潰了李斯心理防線。
長子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即位必用蒙恬為丞相,君侯終不懷通侯之印歸於鄉裡.......(胡亥)慈仁笃厚,輕财重士,辯於心而诎於口,盡禮敬士,秦之諸子未有及此者
這句話的意思是,扶蘇登基,蒙恬就可能成為宰相,李斯隻能告老還鄉,而胡亥仁厚、輕财重士等,讓胡亥為帝更适合。
聽了這一番話之後,摸爬滾打數十年,才登上丞相之位的李斯,最終同意了趙高矯诏計劃。
說到底,李斯做出違背常理的選擇,背後原因就在于過于看重名利富貴,舍不得丞相之位。而這一弱點,早被趙高看在眼裡,從而才能一擊而中!
然而李斯的貪婪,卻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最終被趙高設計殺死。追逐了一輩子功名利祿的李斯,臨死之前對兒子說了一句“吾欲與若複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或許李斯至此才恍然大悟吧。
當然,司馬遷的這一記載,也讓人充滿疑惑:李斯在上述5項中,真是全不如蒙恬?北大簡中的《趙正書》揭示,立胡亥為帝是秦始皇同意的。所以說,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已經很難找到曆史真相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