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點:秋葉大叔 | 編輯:morning
每個人都可以是時代的寵兒,也可以被時代無情地抛棄。
隻不過有的人會被突然離去的運氣打垮,有的人可以重新站起來。
今天就給大家講一個失去了運氣,又靠實力重新赢回了運氣的故事。
曾經靠賣竹鼠火爆全網的華農兄弟,因為禁止養殖野生動物,損失慘重。
就在大家快忘了這兩兄弟,一部紀錄片讓他們又登上熱搜。
記者實地探訪劉蘇良和胡躍清這對“華農兄弟”放生竹鼠後的生活,制作了一個紀錄片,結果#禁野2年後的華農兄弟#登上微博熱搜,話題閱讀量2.2億。
紀錄片開頭,時間回到2年前,因為疫情,華農兄弟隻能将養殖竹鼠放生。
當時的他們不僅失去竹鼠,還深陷“野味傳播疫情”的輿論争議。
如今再提起,劉蘇良隻是憨厚地笑着,語氣帶着些灑脫:竹鼠放到山裡比關在家裡好,它們比較自由。
隻是,在領記者去找竹鼠回程的車上,他眼裡是藏不住的淚光。
竹鼠放生後便不見蹤影,它們愛吃竹子,劉蘇良隻能通過竹子生長狀态判斷竹鼠過得怎麼樣,說白了隻是留個念想。
那這兩年,華農兄弟是怎麼走出來的呢?
01
2019年9月15日,華農兄弟帶着粉絲參觀1600平的新廠房,表示将打造更大的養殖場擴大竹鼠養殖規模。他們準備将廠房改造,全養上竹鼠,前面的空地種象草(竹鼠的飼料),後面池子養魚……
粉絲也跟着興奮,彈幕刷着“斃鼠山莊”,評論區認真讨論着廠房改造細節。
那時的華農兄弟和粉絲們,都滿心期待一個更龐大的竹鼠家族誕生。
2020年9月16日,時間恰好過去一年,華農兄弟再次來到“斃鼠山莊”,在這之前他們已許久沒有提到過有關竹鼠的隻字片語。
視頻裡,廠房改造得很棒,環境煥然一新,但卻再也沒有了竹鼠的身影,劉蘇良背着一袋子竹鼠玩偶背對着鏡頭淡淡地提醒粉絲:沒竹鼠了哦。
劉蘇良把一隻隻竹鼠玩偶擺到格子上,但這些竹鼠不會動,不會叫,也不會咬人。
望着空當當的繁殖池,劉蘇良嘟囔着:都準備拆掉,不用了,也用不上了。
一場疫情,改變了很多人和事,也包括華農兄弟和他們的竹鼠。
劉蘇良和胡躍清初中畢業後,走出贛南農村去打工,用流水線工人微薄的薪水過活。
枯燥乏味的生活不是他們想要的,漂泊多年後,兩人不約而同回農村,做留守青年。
劉蘇良養竹鼠,胡躍清邊種石斛邊自學拍短視頻,他注冊“華農兄弟”賬号,想借當時受歡迎的“三農題材”賺點外快。
後來在村裡的一場宴席上,兩人相遇。胡躍清需要新鮮特色的素材,劉蘇良想宣傳竹鼠,就這樣一拍即合。
說話憨厚的劉蘇良負責出鏡,内向安靜的胡躍清負責剪輯拍攝,兄弟倆分工明确。
早期視頻分享竹鼠養殖知識,直到2018年夏天,有一隻竹鼠中暑了,華農兄弟決定吃掉它,順手把這段拍下來,沒想到反響極好,胡躍清便有意識地把吃竹鼠的内容突出出來。
後來,有網友把華農兄弟吃竹鼠的片段做了一個二創視頻《吃竹鼠的一百種理由》,一下子變成全網爆款,華農兄弟火了,粉絲以每天幾萬、幾十萬地速度瘋狂上漲。
可愛蠢萌的竹鼠因為漂亮、中暑、打架、抑郁等各種千奇百怪的理由被吃掉,成為網絡爆梗,還被做成有趣的表情包,那年國慶節,上百位粉絲跑到村裡找華農兄弟看竹鼠、買竹鼠。
竹鼠就像一把鑰匙,讓網友通過華農兄弟的視頻,看到了贛南鄉村的生活,田地裡辛勤勞作的鄉親、山野之間如畫一般的美景,還有生長在大自然中可以吃的各類美味。
除了竹鼠,華農兄弟也沒放過村裡的雞、鴨、豬、魚:
鴨子總跑出去,容易被野鴨子拐跑,吃掉;
兄弟家的雞腿瘸了,吃掉;
兄弟送的鴿子一天不吃東西怕餓死了,還是吃掉;
豬身上高溫,可能是發燒了,吃掉……
也因為總拿兄弟家東西、抓兄弟家的雞和豬、拔兄弟家的菜……華農兄弟有了新外号:“村霸”。
那會兒很多農村短視頻都是土味惡搞劇情,但華農兄弟沒劇本,想到什麼拍什麼,記錄最尋常質樸的農村生活,即興素材談不上精緻細膩,貴在純粹和真實。
華農兄弟看到野生木耳會想着留給野豬,發現老鷹菇就要留給小鳥;但自家養的竹鼠、豬羊該吃就吃,不糾結,反而不矯情。
沒那麼講究”,香豬就是香豬,狗就是狗。竹鼠再可愛,除了一隻白色的被劉蘇良視為寵物,其他的我把它們全部當成食物。
他們野炊後會把垃圾收好,把火撲滅。
用不同方法烹饪竹鼠,但沒有宰殺竹鼠的血腥鏡頭博眼球。
網友覺得華農兄弟最打動人的不是找理由吃吃吃,而是對農作物和生命的熱愛。富饒的大山,淳樸的民風,華農兄弟拍下每一個畫面,都表達着對鄉間田園的熱愛。
粉絲吵着要買他們在視頻中吃過的東西,他們也帶貨本地特産,像贛南臍橙、紅薯、香菇、蜂蜜等。
千萬粉絲、幾十億的播放量、直播間百萬人觀看,面對如此大的流量,他們也難得地保持着清醒。
華農兄弟知道人氣熱度是一時的,他們始終保持初心:“做實業,養竹鼠”,周圍很多鄉親也都跟着養起竹鼠。
一場疫情改變了一切,華農兄弟不僅主業垮了,那些鄉親也都被迫放棄竹鼠養殖,雖有補償政策,但損失還是十分慘重。
值得慶幸的是,竹鼠沒了,華農兄弟的流量和品牌影響力還在,比起大多數普通養殖戶,他們還有選擇。
粉絲還在,農村生活素材也在,賬号沒有斷更,即使在最難的時候,兄弟倆也沒發過一條訴苦賣慘的視頻,他們的鏡頭裡,日子依舊鮮活充滿煙火氣。
要說改變,就是華農兄弟之前賣東西、接廣告會比較節制,現在則是大力推廣本地農産品,商務推廣的頻率也在增加。
曾經,短視頻平台側重三農題材的内容創作,華農兄弟抓住了機會;
現在,助農電商才是大家都關心的正經事兒,全民關注助農,華農兄弟再次把握住了趨勢。
這兩年,依托華農兄弟品牌,劉蘇良和胡躍清的電商銷售業績十分亮眼,賣出了380多萬斤贛南臍橙、10萬多斤月亮巴和酸棗糕、6萬多斤香菇、4萬多斤蜂蜜……
兄弟倆開拓出新事業,成為助農緻富“帶頭人”,他們集中承包村裡的土地,進行大規模種植,争取政府補貼,再把租金付給村民,加上幹活的收入,能讓村裡人收支平衡,每個月能掙4000到8000元。
新華社也和華農兄弟固定合作,推出“新華農兄弟系列”,展現新農村新風貌。
劉蘇良也有了新身份,現在是江西贛州全南縣網商協會聯合工會副會長。
想當初,“華農兄弟”這個賬号隻是想借平台扶持“三農”題材拍視頻賺點錢,誰曾想現在還真的做到了為振興農村做貢獻。
02
時隔兩年再次受到廣泛關注,華農兄弟回應到:
坦然面對,樂觀生活,希望大家越來越好。
很質樸的一句話,卻有千斤重量。
網友為他們開心,也替他們委屈:
整個竹鼠養殖業毀于一旦,如何坦然面對?
修好的養殖場被拆除,如何保持樂觀?
還有很多人失去收入來源,如何越來越好?
華農兄弟的轉型,不是走到一定程度後的自然升級,更被迫轉型後的艱難爬起。
他們是幸運的,有流量,有粉絲,有品牌,有影響力,所以重新站了起來,但是,更多有相似經曆的普通農民卻沒有這樣的運氣和逆襲的實力。
華農兄弟傾盡全力地推廣電商銷售,也是為了能盡量地多幫助鄉親,他們知道自己肩上的擔子。
入駐縣裡的電商助農基地,帶創業團隊。
村裡的宣傳欄裡是兄弟倆的照片,劉蘇良家的門口豎着”華農兄弟基地“的景點介紹牌。
政府答應把外面的路修一修。
電商園與“華農兄弟”達成協議,每年搞免費培訓,為團隊輸送電商銷售方面、短視頻制作人才,助力“華農兄弟”品牌做大做強。
華農兄弟俨然變成當地振興農村的活招牌,能力越大,責任越大。賬号每月更新30條到40條視頻,一個月最多能吸粉兩三百萬,幫農戶賣出幾百萬斤農産品,月銷售額保持在數十萬。
曾經的人氣網紅,現在蛻變為鄉村創業之路上響當當的農産品電商達人。
談起電商事業,華農兄弟很感慨:“感謝互聯網,沒有互聯網,我們一定還過着單打獨鬥的生活。”
電商讓農産品有了新銷路,也給返鄉創業的年輕人搭建起農村就業新平台。
當下,農業博主紛紛玩起自媒體,做線上銷售,農産品通過互聯網,有了更多可能,大家都在談論着助農,華農兄弟也在做着這件事,并且真正做好了這件事。
在紀錄片裡,劉蘇良在地裡烤好了一隻鴨子給記者吃,他的女兒仿佛遠遠地聞到了香味,大聲地喊着:爸爸,在烤鴨呢?
劉蘇良溫柔地笑着回應:我現在就拿過去給你吃。
他舉着鴨子趟過小河,石橋上女兒還有其他孩子們正興奮地等待着。
孩子聚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吃着,剩下的骨頭也沒浪費,村裡小狗早就等着了。
這最簡單的一幕卻戳中無數人的心窩,這不就是普通生活的溫馨與快樂嗎?
當記者問到未來人生的意義與價值時,劉蘇良撅起嘴搖了搖頭,他回答:
後面的事情我沒有想過。
我每想到一件事就是努力去把它做好就可以了。
如果想太多的話,可能就會吓退自己。
一直在鏡頭背後不愛說話的胡躍清,似乎用他開車時喜歡聽的《沙漠駱駝》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前方迷途太多,堅持才能灑脫,走出黑暗就能逍遙又快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