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周萍英
入選第三批“湖北老字号”的8家襄陽企業中,襄陽慶美貿易有限公司(品牌名稱:熊銀匠)的曆史最為悠久。
“熊銀匠”起源于清代,距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曆史。清代嘉慶年間祖籍江西豐城的銀匠熊家被嘉慶皇帝禦旨欽點進宮趕制一批極具獨特藝術風格的純銀、金飾品。由于其制作的飾品精雕細刻、高雅華麗,富有特色, 被嘉慶皇帝封為“宮廷銀匠”, 禦賜 “慶美銀 樓”金字匾牌一塊, “慶美銀樓”成為當時最負盛名的四大銀樓之一。
今年52歲的熊福章是熊銀匠手工銀器制作技藝的第七代傳承人。1989年,剛滿20歲的熊福章懷揣80元錢從棗陽來到襄陽市區。他按照自己的思路設計加工銀手镯、銀項圈等銀飾。次年,熊福章在菜場附近租了間門面,開了家店,店名就叫“熊銀匠”。
2001年,熊福章斥資收購了一家早期名震襄江兩岸的金飾品店。随後,“熊銀匠”東街店、北街店等相繼開張,每一家門店都銷售火爆。“熊銀匠”成了當時襄陽的名牌。
要想走向全國就要先走出襄陽。2006年,“熊銀匠”品牌連鎖運營中心在武漢成立,并同步開設全國最大的銀飾專賣店——六渡橋熊銀匠專賣店。熊銀匠這塊金字招牌開始了由襄陽走向全國的征途。
深圳是全國最著名的珠寶集散地,全國八成的珠寶都是在深圳加工的。2010年10月,熊福章把企業總部遷到深圳,先後成立深圳慶美首飾有限公司和香港國際珠寶首飾有限公司,搭建起熊銀匠産品與國際時尚接軌的橋梁。
在熊銀匠襄陽最老的店東街店,極目新聞記者看到,産品從傳統的長命鎖、銀梳、手镯到新潮的銀膽保溫杯、彩銀項鍊、寶格麗款吊墜、鑲紅锆石四葉草耳釘等,且大多為幾十至數百元的親民價格。
在襄陽603文創園熊銀匠銀文化展館内,大師級工匠姚述宜正一錘一錘地錘打一片銀條。據介紹,他的絕活是制作“手工銀壺”,又叫一張打,是用一張銀料先打造成大體的型狀,在壺嘴處預留一定的厚度,再逐步打造壺嘴。最後壺嘴、提梁、壺蓋頭三點一線,不偏不倚,出水順暢。其壺身無縫無焊,做工精細淳樸,工藝更加複雜,體現了傳統手工銀器的個性魅力。姚述宜說,做一把銀壺最少需要一個月,錘敲至少需要72000次。
為了将傳統工藝和珠寶時尚接軌,“熊銀匠”先後與多家國際知名品牌合作:與德國羅斯邁爾達成長期合作,由其負責嚴格把控工藝的每個環節,為“熊銀匠”提供高品質的純銀産品及服務;與全球最大的锆石供應商——奧地利的施華洛世奇達成戰略合作,聯袂推出鑲嵌施華洛世奇锆石的時尚女性珠寶品牌“夢魅”。
“熊銀匠”本來是家族企業,不利于人才的引進。為了保證企業未來的健康發展,熊福章毅然勸說親屬退出管理層,高薪聘請經驗豐富的職業經理人,并對管理層實行股權改造。
襄陽和深圳,一南一北,傳統與現代交融。如今,熊銀匠全國門店數已達400餘家。
“非遺講究的還是傳承,熊銀匠會在非遺傳承和非遺研學上加大投入。我們已經在襄陽職業技術學院開辦熊銀匠傳統銀飾培訓班,還和襄陽的幾十個非遺大師進行了跨界合作。也将其他行業非遺大師的工藝和我們熊銀匠的工藝進行工藝疊加和工藝創新。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通過我們的市場經驗來帶動整個襄陽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産業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熊福章說。
熊總-工作照
事實上,“熊銀匠”早在幾年前便與深圳市德納慈善基金會聯手啟動“熊銀匠非遺傳承創新基金”項目,用來資助生活困難的民間工藝大師,對瀕臨失傳的手工藝的傳承人進行培訓。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