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核桃鋪就脫貧緻富路?作者:陳 潔“說真的,這部劇不比那些偶像劇更有意義嗎?”《石頭開花》播出時,年輕人在彈幕上感慨作為2020年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中的一部精品力作,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指導、幸福藍海等影視公司聯合出品的《石頭開花》在六大衛視、三大網絡平台播出後引起了強烈反響,收視率節節攀升,微博相關話題的閱讀量超3億,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小小核桃鋪就脫貧緻富路?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作者:陳 潔
“說真的,這部劇不比那些偶像劇更有意義嗎?”《石頭開花》播出時,年輕人在彈幕上感慨。作為2020年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中的一部精品力作,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指導、幸福藍海等影視公司聯合出品的《石頭開花》在六大衛視、三大網絡平台播出後引起了強烈反響,收視率節節攀升,微博相關話題的閱讀量超3億。
如何用電視劇這個載體展現脫貧攻堅主題?《石頭開花》又是如何成為屏幕爆款的?近日在北京召開的創作研評會上,該劇主創與專家、學者、青年觀衆一起圍繞主題表達、創作過程、藝術價值、傳播效果等進行深入研讨。
十大難題,勾勒脫貧攻堅全景圖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司長高長力表示,《石頭開花》是2020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主抓的兩部時代報告劇之一,推出這部劇是為了進一步拓展脫貧攻堅主題表達空間,展示中國脫貧攻堅之難,給一線扶貧幹部樹立一座座豐碑。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标的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赢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一批鄉村題材電視劇陸續播出。作為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脫貧攻堅重點劇目,《石頭開花》無疑是其中的“大部頭”。
《石頭開花》共20集,講述了10個脫貧故事。但這10個故事的選擇并不簡單,綜合考慮了區域特點、貧困程度、難題類型、脫貧手段等多個維度,如同10組拼圖,勾勒出一幅宏大、生動的脫貧攻堅全景圖。
比如,林永健主演的《信任》單元取材于江蘇宿遷,講述了“垃圾村”的産業轉型;李光潔、鄭雲龍主演的《七月的火把》将鏡頭對準四川涼山彜族山寨,展示了文旅開發脫貧的過程;韓雪主演的《阡陌謠》則來到安徽,聚焦貧困地區的留守兒童。
小故事如何體現時代大主題?“時代報告劇”以真實故事為原型,以單元結構展開叙述,多組主創團隊同步聯合創作完成一部作品,旨在記錄社會生活。“這個扶貧不管是聚焦淘寶電商村,還是種石斛或種辣椒的農民,每個單元的矛盾樣态都不一樣,取其一點,聚點成面,進行全景式書寫,最後呈現出帶有史詩品格的中國扶貧百科。”中國作協影視文學委員會範詠戈說。
提煉出脫貧攻堅工作中的十大難題,并以此切入展開叙事,成為《石頭開花》最大的亮點。出品方代表、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副台長蔣小平介紹說,“脫貧不易脫身難”“誰是真貧辨别難”“懶漢惡漢扶志難”等“十難”提升了創作的高度和深度,創作團隊深入全國脫貧攻堅一線調研采風,與基層幹部、老百姓同吃同住,收獲大量一手素材,而整個采風、拍攝的過程本身也是一種攻堅克難的過程。
扶貧幹部,與“後浪”共情
芝麻開花節節高,甘蔗出土寸寸甜,這兩種現象都常見,但石頭怎麼會開花?“《石頭開花》的總題在第五單元《怒放的山花》中點破,扶貧幹部戴志強帶領全村人種植石斛,而這一單元處于全劇C位,它的價值蘊含能夠輻射全劇。”在中國文聯電視藝術中心趙彤看來,“石頭”不僅是山上的石頭,還是村民心中的“石頭”,是自然與人文的雙重困難。
《石頭開花》的故事從地域上來說,覆蓋祖國大江南北,有深度貧困地區、相對貧困的邊遠地區,也有部分發展不平衡地區;從發展進程來說,有的村還處于産業化脫貧的初級階段,有的則已經面臨先治污後發展的轉型考驗。但無論是劇中的扶貧工作隊員、駐村第一書記,還是背包工作隊長,都是中國280多萬當代扶貧幹部的縮影。
《三月三》單元導演李少紅說,“在脫貧攻堅戰中,1000多名年輕幹部倒在了崗位上。其中有一位年輕的扶貧幹部的照片特别打動我,他當時正在修建小水電,他說,‘非常希望銀河落九天,能夠照亮山村’,這一幕畫面讓我就想去了解他、拍他。”
《最後的土房》單元中,主人公面對工作風風火火,對待老百姓耐心溫和,可當她來到醫院看望生病的母親時,一下就趴在媽媽身上痛哭了起來。一個年輕女孩内心交織着對母親的愧疚,對自己扶貧工作現狀的不滿,複雜的感情都随着眼淚流淌了下來。
“在10個單元故事中,我們看到的駐村幹部都很拼,其實我看的時候很想問他們一句話:這樣拼到底為了什麼?”在《怒放的山花》單元中,文藝報記者高小立從扶貧幹部戴志強的日記中找到了答案:現場很多人都哭了,這是一群從出生起就被貧窮不斷試煉的人,他們對擺脫貧困擁抱幸福生活的渴望比誰都急迫、都強烈,我要和他們站在一起。“這個駐村幹部是所有10集裡最年輕的一個,我覺得馬天宇演得也非常精彩。”
這樣一部扶貧劇為什麼會成爆款?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學生高尚說,“雖然脫貧攻堅并沒有發生在我的人生中,但人的情感是相通的。看到故事裡的他們都朝着越來越好的生活而努力,屏幕前的我也會露出真誠燦爛的微笑。”
綠水青山,舌尖上的文化
劇組拍攝期間正值夏秋相交,五顔六色的風光勾設了全劇精彩的色調,有秦巴山脈千古茶園的綠色,有湘西鳳凰的金色,有黔西南雲寨的斑斓……“10個單元的風景是祖國各地壯美的田園風光,是美麗鄉村生态和諧共同構成的藝術盛景,無處不在的鄉愁與大地的泥土芬芳是香甜的。”總編劇張強說。
與此同時,《石頭開花》被許多網友譽為“舌尖上的文化”。劇中有北方的皮影、二人轉,有西南的火把節、畲族民謠,有豪放的蘇北大鼓、多彩的鍋莊舞,還有大量的古建築表現,鄉風民俗、節慶禮儀、民間藝術等,“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在屏幕定格,成為觀衆熱議的話題。
一邊寫扶貧的故事,一邊真正去扶貧。《石頭開花》出品方還向劇中的10個拍攝原型地和青海、西藏、新疆等地的鄉村學校捐贈了130套國家廣電總局“空中課堂”學習系統。該劇在陝西安康拍攝時策劃了“安康大集”直播帶貨市集,作為《青山不負人》中茶葉直播橋段的拍攝情節,受此啟發,當地政府決定采納劇中做法,未來還将常态化舉辦“安康大集”,實實在在推動農産品銷售。而在薇娅直播間的《石頭開花》專場,10類助農産品超10萬件貨品,2秒賣空,成交額近600萬元人民币。
“這場波瀾壯闊、改寫了中國和人類曆史的偉大事件,永遠值得文藝工作者去讴歌。《石頭開花》這樣的文藝作品,也值得不斷被年輕人刷屏。”一位90後觀衆對記者說。(陳潔)
來源: 新華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