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陽農旅融合?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産業扶貧是促進貧困地區發展、增加貧困農戶收入的有效途徑,是激活發展動力,阻斷貧困發生的動因,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資陽農旅融合?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産業扶貧是促進貧困地區發展、增加貧困農戶收入的有效途徑,是激活發展動力,阻斷貧困發生的動因。
資陽市不屬于國家和省列重點扶貧開發地區。2013年底,全市有貧困村325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3.6萬人。到2019年底,資陽實現了所有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産業扶貧為資陽的貧困村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當年“三不通”(水、路、氣)的窮山溝如今卻開辟出一條條緻富門路。全面脫貧的背後,貧困戶實現了多個轉變,農民臉上洋溢着幸福感和獲得感。成功“變臉”的同時,是對老有所養、業有所為,學有所教、住有所居的有力回應,也是鄉村發展振興的一個生動注腳。
6月28日,資陽市舉辦“決戰脫貧攻堅 喜看小村巨變”全國網絡媒體、大V資陽行活動。為期兩天的活動,媒體嘉賓一同見證各區縣貧困鄉村發展的滄桑巨變。
安嶽縣長河源鎮金堂村村民采摘青檸後裝框
一顆小檸檬長成大産業
走進安嶽縣長河源鎮金堂村,一片生機盎然的果樹林映入眼簾,沿着寬敞整潔的機耕道走去,柑橘、檸檬、青花椒、蜂糖李、蔬菜等經濟作物井井有條。看到有外地人走來,村民指着挂滿果實的李樹說,歡迎大家品嘗我們的蜂糖李。
一段時間以來,該村有貧困戶52戶,112人,是全國旅遊扶貧重點村。幫扶單位縣檸都自來水公司捐贈超20萬元為全村200餘戶群衆安裝了自來水,并每年免費對村民水井水進行水質檢測,讓村民喝上了放心水。脫貧後,該村在2018年被評為四川省“四好村”。
“我們現在的日子是越來越好了,現在國家的政策好,村裡的水、電、氣、路,全部都通了,我們在家就能掙錢,去年我們種的冰糖李一斤能賣到80元呢!”68歲的嚴光珍高興地說,“現在很多貧困戶依靠種植、土地流轉補償、園區務工等多種方式,人均年收入基本都能過萬。”
據第一書記鄧政介紹,金堂村引進業主7個,流轉土地800餘畝,建成6個緻富小康産業園,村民年固定土地流轉收入42.5萬元,就近務工年收入50萬元。采取投資保底分紅、自主經營等形式發展集體經濟,2019年實現6.2萬元分紅,貧困戶人均年收入達11000元,非貧困戶人均年收入達到17000元。
安嶽縣鎮子鎮獅子壩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77戶211人,該村2015年就已脫貧,2019年貧困村退出。實現該村快速脫貧的密碼是産業發展,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該村實行“溫氏模式”助力脫貧攻堅,即:公司 家庭農場;公司 集體經濟 農戶;公司 家庭農場 集體經濟 農戶。公司給與家庭農場建設補貼30元/平方米,或按養殖規模提供無息借款等。通過與溫氏養豬集團合作,整合扶持村集體經濟、産業發展等項目資金150餘萬元,年均出欄育肥豬2000頭,實現集體經濟收入18萬元。
“村上成立了獅子壩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投資147萬元,2018年5月建成生豬養殖家庭農場并投産,2018年收益5.6萬元,2019年收益8.1萬元,7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集體經濟分紅人均增收近500元。同時,還利用集體經濟産業發展基金30萬元,入股種植專業合作社,在獅子壩村7組流轉土地120畝,利用養豬場有機肥種植藤椒,年保底分紅1.5萬元和6%純收入分紅全部分給貧困戶。”村支書唐遠登介紹說。
據悉,安嶽縣以檸檬産業為主,世界檸檬産業發展大會的舉辦讓安嶽檸檬走向世界。2019年底,安嶽實現了全縣貧困人口如期退出貧困序列,貧困發生率由8.4%降為0,全縣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勝利。
回瀾鎮花祠堂村聚農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村民采摘鮮菇
産業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樂至是陳毅元帥的故鄉,2019年底實現所有貧困村退出、所有貧困人口脫貧。扶貧模式的創新為樂至縣産業發展注入了“源頭活水”。
在回瀾鎮花祠堂村聚農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可以看到這樣的畫面,一行行排列整齊的菌棒“不吃不喝”,隻需控制好溫、濕度,就能發生裂變,從長出的第一朵菌開始就一發不可收拾。
據悉,該合作社籌建于2017年9月,總投資100萬元,其中資産收益扶貧資金30萬元、貧困村集體經濟資金40萬元(4個村)、種植大戶和興欣家庭農場各15萬元,合作社成員裡有貧困戶100戶。采取“全要素入股 委托管理 保底分紅 收益分成”資産收益扶貧模式。
“别小看這一個菌棒,它能生長2—3斤平菇,除去成本能獲利6元。我們每個生産棚出菌4萬餘斤,年産菇可達20萬斤,可實現産值100萬元以上,帶動100戶特困貧困戶、村集體經濟增收緻富。”該村第一書記熊玉華介紹說。
在東山鎮方廣村,大力發展蠶桑産業助力打造“中國桑都”品牌。該項目投資近1500萬元,建成蠶桑扶貧車間(大蠶房)9所出租給業主,村上收取租金壯大村集體經濟,每年近2000餘名貧困戶在車間務工增加收入。全村共種植桑樹1960餘畝,發展連片蠶桑産業927餘畝。2019年共養蠶1080餘張,收入達160餘萬元。2019年整村退出脫貧。
該村還開展“幸福超市”活動激發貧困戶内生動力。上級組織每年統籌資金20餘萬元用于全村開展“幸福超市”積分兌換活動,着重從勤勞增收、鄉風文明等方面提升貧困戶脫貧意識,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
同時,該村利用村級文化陣地“兒童之家”開展下午“五點鐘課堂”輔導活動,每年組織貧困留守兒童近1000餘人次參與學習活動。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人員擔任課堂輔導員,輪流對兒童進行課外作業輔導,既解決了家長輔導難問題,又提升了兒童學習成績。
該縣寶林鎮雙碑村建立的“資産入股 委托管理(經營) 保底分紅 二次返利”運營模式,是實現“真脫貧”的一次大膽創新。
雙碑村成立了群财水果、高财肉鴿、效财蔬菜、明濤水産4個村集體經濟組織,由村集體經濟組織、土地農戶、貧困戶、職業經理人共同持股。在股權量化實踐上,統籌考慮建成投産所需各種要素和投産期限,采取統一折價的方式量化股權。
目前,雙碑村效益一年比一年好,貧困戶不僅會釀酒、種植經濟作物、養殖黑山羊,空閑時還會處去打零工,收入也一年賽過一年。“現在生活比過去好太多了,我們貧困戶的家庭年收入能達到4萬以上。”一名楊姓大姐介紹說,并端出自己種的西瓜、李子讓大家品嘗。
保和鎮花溪河生态度假園區一角
貧困戶也能吃上旅遊飯
雁江區是全省僅有的三個“中國長壽之鄉”之一。2019年全部實現了76個貧困村退出,貧困發生率從7.1%降至0。雁江區形成的一批新經驗“新打法”,闖出了一片具有雁江特色的脫貧攻堅新天地。
在雁江區中和鎮明月村,多種因素長期制約着村裡的發展。近年來,明月村村聚焦農業精品産業發展,以中國晚紅血橙産業發展成果助推脫貧攻堅,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據第一書記吳少俊介紹,2019年底,全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村内共發展中國晚血橙2200餘畝,示範帶動周邊各村發展1萬餘畝,建成現代農業産業園區8個,實現集體經濟收入10萬餘元,2019年全村人均純收入6910元。明月村還被評為了四川省文明村和四川省環境優美示範村。
明月村培育壯大“果、菜、蝦”特色主導産業,建成了“歐式農場”、“明月小龍蝦基地”、“明月精品果園”、“雞鳴山晚熟柑橘園區”等标準化現代農業園區6個,帶動周邊群衆自發種植晚熟柑橘1800餘畝,榨菜500畝,蔬菜800餘畝,小龍蝦養殖1000餘畝,形成了“山上柑橘、山腳蔬菜、田中龍蝦”的立體農業産業模式。
同時,打造具有中和特色的農産品“名片”,形成了“中和柑橘”、“中和小龍蝦”、“中和榨菜”三大産業品牌;注冊了“中和小龍蝦”、“中和晚血橙”等農副産品商标。
保和鎮花溪河生态度假園區,涵蓋3個貧困村和5個非貧困村。未來這裡的貧困戶将吃上旅遊飯。得益于秀美的山水、優質的生态本底,以優質雜柑、水稻、小龍蝦等主要産業為載體,沿花溪河兩岸4個鄉鎮打造一條鄉村旅遊、休閑觀光、互動體驗的三位一體、農旅相融的百裡大環線産業發展帶。
據貧困戶尹群英介紹,她是因病緻貧。脫貧攻堅以來,尤其是度假區項目進入後,貧困戶收入成倍增長。她家流轉了7畝地,土地流轉金4000多元,再加上務工收入1000多一月,家庭年收入能有3萬多元。
“他們不僅可以在裡面務工,而且當地村民還可以開設民宿、茶樓、便利店等進行經商。我們也組織了手工藝品培訓,專門請老師來授課,一些老弱病殘的貧困村民可以在家做手工藝品,解決他們的收入問題。”黃谷村第一書記曹傑介紹說。
據悉,2020年“五一”長假,花溪河景區試運行,五天假期迎來2萬餘人次,成為刷爆朋友圈的新網紅打卡點,從而實現鄉村旅遊富鄉村、貧困人口得實惠的目的。
實現全面脫貧,資陽已獨具匠心,常态化開展“回頭看”“回頭幫”,逐村逐戶核查甄别、對标列出補短清單,補齊短闆,鞏固脫貧成效。2020年,資陽向絕對貧困徹底揮手作别。(林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