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最後結局?2019年2月5日,大年初一,《流浪地球》 終于上映了中國第一部真正的科幻片誕生了在這之前,很多人認為我們國家還拍不出一部好的科幻片其實,科幻片是與一個國家的實力挂鈎的,如果國家的科學技術不發達,科幻片中的高科技含量的特效場景拍攝和有邏輯地應用物理科學知識解決問題都成為極巨挑戰性的難題,況且普通觀衆也沒有自信去看本國人解救世界危機《流浪地球》播出後,人們改變了對中國科幻的認識,無數華人為之振奮,油然而生自豪之情這是一部有深遠意義的科幻史詩巨作 ,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流浪地球最後結局?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2019年2月5日,大年初一,《流浪地球》 終于上映了。中國第一部真正的科幻片誕生了!在這之前,很多人認為我們國家還拍不出一部好的科幻片。其實,科幻片是與一個國家的實力挂鈎的,如果國家的科學技術不發達,科幻片中的高科技含量的特效場景拍攝和有邏輯地應用物理科學知識解決問題都成為極巨挑戰性的難題,況且普通觀衆也沒有自信去看本國人解救世界危機。《流浪地球》播出後,人們改變了對中國科幻的認識,無數華人為之振奮,油然而生自豪之情。這是一部有深遠意義的科幻史詩巨作。
電影《流浪地球》改編自劉慈欣的同名小說,故事的核心設定是,未來太陽即将毀滅,地球面臨生存危機,為尋得一線生機,科學家想到了把地球推出太陽系的“流浪地球”計劃。即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用2500年的時間奔往另外一個栖息之地。中國航天員劉培強(吳京 飾)在兒子劉啟四歲那年前往國際空間站,和國際同侪肩負起領航者的重任。轉眼劉啟長大,他帶着妹妹朵朵偷偷跑到地表,偷開外公韓子昂的運輸車,結果不僅遭到逮捕,還遭遇了全球發動機停擺的事件。為了修好發動機,阻止地球墜入木星,全球開始展開飽和式營救……
除了在科幻影片上的地位,《流浪地球》 的魅力在于其帶給觀衆的情感共鳴和引發觀衆對現實生活的思考。《流浪地球》其實是一個關于“希望”與“犧牲”的故事。
影片中很大部分都在寫對于回家的“希望”,這反映了我國人們的家國情結。為什麼地球出現危機後,中國人不是逃離地球,而要帶着地球一起跑?郭帆說:“我們買房子買的不是物理空間,而是一個家庭,裡面住着父母、老婆、孩子,這個物理空間承載着我們所有的情感。中國人特别有家國情懷,即便發生了災難、戰争,很多人也不願離開家鄉,死也要死在那兒。”影片中反複強調了要“回家”:在空間站上服役期滿劉培強要回到地球的家見他闊别17年的兒子,遇難的韓子昂要把劉啟和韓朵朵帶回北京地下城的家,成千上萬的救援隊員在得知地球已被放棄時紛紛選擇回家和親人見最後一面……
當危機發生,生還的機會幾乎為零,人們紛紛逃離,韓朵朵等人急需支援,她對着廣播喊出了這句話:“希望,是這個時代像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電影中,吳京飾演的劉培強對空間站的同事說:我們的孩子,我們孩子的孩子,終有一天能見證貝加爾湖的冰重新化成水。“無論最終結果将人類曆史導向何處,我們選擇希望。”絕望和希望總是在刹那之間,他們卻不舍地堅信希望。電影情節反複,卻不斷提醒我們,希望的力量是代代相傳不變的真谛。
而面對危機,為了人類文明的延續的希望,犧牲是無法避免的。在點燃木星的過程中,救援隊員陸續地犧牲。劉培強點燃空間站沖向木星,犧牲了自己,劉啟不顧生死啟動行星發動機。最終成功阻止了木星對地球的吸引。然而,犧牲的力量是無窮的,中國宇航員劉培強長期在國際空間站服役,與兒子劉啟關系疏離,最終因為犧牲自我,承擔了拯救地球的重任,打動了自己的兒子。
誠然,《流浪地球》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存在着很多場景需要靠台詞來解釋,女主呼籲大家來救援的演講也缺乏感情與感染力等诟病。但它在中國科幻的地位是不可撼動的,它所表現的家國情懷也深刻地反映了我們的文化精神内涵。我們應該以寬容的态度去接受影片中的不足,并以積極自信的心态去迎接下一部更成熟的中國科幻影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