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和土豆和别的作物不一樣,它們所收獲的是土壤裡的薯塊,而并不是地上的秧苗,但有很多朋友在種植和管理當中,都是通過地上秧苗來判斷長勢和産量的高低,這是一種嚴重的錯覺,地上秧苗長得好,地下薯塊不一定結的多,也不一定高産,有時候秧苗看上去長的十分茂盛,但地下薯塊卻結的又少又小。所以,要想紅薯和土豆在地下和地上都長得好,就要掌握一點小技巧。
紅薯和土豆要高産,學會這三招,一窩就結一大堆,就這麼簡單。
1、紅薯提蔓不翻蔓,土豆間苗去頂端
紅薯是地上爬藤作物,在種植和管理當中,如果前期土壤肥力充足,施用氮肥過多的情況下,藤蔓就會長勢茂盛,尤其是在夏季溫度高雨水多的季節,藤蔓長勢速度很快,就會形成旺秧,這對地下薯塊的發育影響甚大。所以,在藤蔓長到40厘米時,要及時進行控旺,可用5%烯效唑10克兌水30斤噴施,也可以到封壟時掐掉藤蔓的頂尖,促使養分往根部回流。
紅薯藤蔓在長到一定長度時,莖節間會萌發很多不定根,這些不定根會截留和消耗大量的養分,所以,從藤蔓封壟前開始,每隔半個月到20天左右,将藤蔓慢慢的全部提起,在放回遠處,整個生長期提曼2-3次即可,一改傳統的翻蔓方式,因為翻蔓會損傷莖葉和降低光合作用,根據多年嚴重,提蔓比翻蔓産量增加30%以上。
土豆在生長中一般一穴會長出好幾顆秧苗,這些過多的秧苗會消耗很多的養分,而且還不易長成粗壯的植株,可能很多人在管理時都是任由自然生長,但這樣就會導緻養分分散,不能集中供應薯塊生長,所以,秧苗在封壟之前需要間苗,一穴隻保留兩棵健壯的秧苗及可,多餘的都将其拔掉。
等到土豆秧苗封壟時,頂端會開出花來,這個時候就不能讓其開花,因為開花也是需要養分的,所以,等開花後及時把花蕾摘除,以節省更多的養分供應薯塊生長。
2、巧追膨大肥,增産又提質
紅薯和土豆的秧苗到了封壟期,是地下塊根生長發育最快的時期,這個時候不能忘記了追肥,這個時候追肥,不僅能加快薯塊膨大的速度,還能預防後期秧苗早衰,增産效果非常顯著。
紅薯追肥要抓住裂縫期,就是在薯塊膨大的時候,地面出現的裂縫,這個時候用淡薄的豆餅水或糞肥水,裡面加0.3%-0.5%的磷鉀源庫,在早晚沿裂縫澆灌,沒有裂縫的可以沿根莖澆灌,這樣克促使根莖快速膨大,還能增加薯塊裡的澱粉和糖度。
土豆在膨大期裂縫很少,這個需要在封壟前,用發酵好的糞肥水,另加0.3%的磷鉀源庫,先沿根部澆灌,然後進行起壟培土,這樣土豆不僅長得個頭大,含澱粉也多,增産又提質。
3、噴施葉面肥,增産又防衰
紅薯和土豆到了生長的中後期,根系開始逐漸老化,吸收養分的能力開始減弱,為了保證薯塊的正常生長和膨大,這個時候需要利用根外補肥的方式來補充養分,以更好的促進薯塊生長。
用50克磷鉀庫源 10克芸苔素,兌水30斤,在根莖形成期到膨大期,7-10天噴一次。可使其根莖膨大粗壯,防秧苗早衰,提高産量。
最後需要注意的是,紅薯和土豆到了生長後期,土壤不能過于幹旱,幹旱容易導緻薯塊發育不良,個頭小。但也不能濕度太大,如果土壤濕度太大,則薯塊表面不光滑,嚴重的還會出現薯塊腐爛,導緻減産。
如果想學習更多種植技術、方法和經驗,歡迎多加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