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金錯刀頻道
“17秒記住一整副撲克牌。”
“兩小時内背完上百頁的書。”
“8.22秒複原一個三階魔方。”
這些特異功能般的技術,來自一個爆款國民綜藝,《最強大腦》。
《最強大腦》當年有多火,從請的嘉賓就能看出來:範冰冰、舒淇、周傑倫。
巅峰時期,《最強大腦》收視吊打全國其他綜藝,微博話題閱讀超155億。
就連賺錢能力,《最強大腦》也是頂流。
據江蘇衛視推廣部副主任劉宇哲介紹:“15秒廣告,價格高達36萬,基本上達到了《非誠勿擾》的水平。”
但如今,已經辦到了第九季的《最強大腦》卻連豆瓣評分都沒有,想看人數隻有73,評論區罵聲一片,甚至被一集不落的鐵粉呼籲停播。
曾經的頂流國綜,為何淪落至此?
1分鐘分辨100張二維碼,全國最怪的天才都在這了
最開始的《最強大腦》,聚集了一群奇人異士。
30瓶一模一樣的人造雪花,被掉包5瓶,選手分分鐘給你找出來。
大海撈針的事,在《最強大腦》選手那裡是小菜一碟。
為了找到超出常人能力的選手,《最強大腦》節目組從全國展開“地毯式搜索”。
比如能心算“16位數開14次方”的周玮,就是節目組根據一則幾年前的地方報道,從村名開始排查,找到他居住的村子後,直接派編導挨家挨戶打聽找來的。
節目組下血本找到的這些人,很多都成了《最強大腦》最強的競争力。
2015年的“水哥”王昱珩,隻要看過一杯水,再把它放到一模一樣的520杯中,水哥用5分鐘就能把它找出來。
水哥說:“我能将萬事萬物看作一幅畫。”
一般人根本看不出差别的二維碼,他在1分鐘内就能在100多幅裡“找茬”通關。
為了表現出水哥的實力,節目組為他安排過無數暴虐挑戰。
在第二季的中日對抗賽上,水哥在連續發燒、鬧肚子的情況下,與日本選手比拼找扇子,規則是先觀察3把折起的扇子兩小時,然後在200把打開的扇子中找到這3把。
水哥直接選擇“拒絕觀察”,在椅子上打盹兩個小時,連嘉賓孟非都忍不住提醒水哥:尊重對手。
結果日本選手用45分鐘隻找對了一把扇子,水哥卻9分鐘就找對3把,還解釋:“200把數量是比較少的,如果是30萬把扇子,會比較适合我。”
評委魏坤琳對這類選手的評價是,怪咖:“腦回路跟正常人不一樣。”
在第二季,滿分晉級選手鮑橒,挑戰127個六邊形蜂巢組成的“蜂巢迷宮”。
蜂巢迷宮有多難,設計者北師大李添說:“測試的時候,我們用了19個蜂巢,拿着路線圖進去,關上門後出不來了。
設計師都做不到的項目,鮑橒不僅挑戰成功,還全程用眼罩蒙着眼睛。
網友調侃《最強大腦》的選手:“非正常人類,個個都帶外挂。”
曾經評分8.1封神,如今被粉絲集體喊停
《最強大腦》一次次刷新了觀衆對人類大腦極限的認知。
但到後來,《最強大腦》的評分從第一季的8.1,逐漸降到了第八季的5.3。
很多人吐槽,《最強大腦》沒逼格了:“既不強,也沒有大腦什麼事了。”
被吐槽最主要的原因,是過度娛樂化。
從第五季開始,《最強大腦》改名《最強大腦燃燒吧大腦》,節目定位“大型腦力偶像競技真人秀”,選手變成了:中戲女神尹冠淇、清純校花王夢涵、氣質超模王雯萱……
雖然都是名校學霸,但跟最開始的選手比起來,實力天差地别。
為了讓選手通關,節目組幾乎改掉了所有的規則。
專屬定制的挑戰項目,變成統一出題的入圍選拔;科普環節直接取消。
在第九季,42名選手搞分組團隊戰,第一關就能設置延長答題時間,到後面甚至還出現了能力強的選手遷就能力弱的選手的情況。就連“腦王”的稱号,也變成了LEVEL-K(最高階思維策略)。
網友吐槽:“一個以讓‘全員通過’為目的‘比賽’,真是對‘最強’二字的諷刺。”
被稱為“地獄級”項目的《光影殘卷》,選手隻要從100幅殘卷畫面中選出5幅,拼成一個完成圖案。
但如果按照《最強大腦》原本的打法,類似的項目至少要先有一個同時考驗觀察力和記憶力的環節,先讓選手觀察一幅殘卷的部分細節,然後把這幅殘卷放回去,再讓選手通過記住的細節把殘卷找回來。
但如果真這麼比,當場選手沒幾個能行。
降低難度的不僅這一個項目。
《光柱霓虹》在郭麒麟的解讀下,是一個“走迷宮”的翻版,不同之處在于《光影霓虹》路線給定,選手要根據記憶在現有材料下建迷宮。
難點在于,建設的前半場選擇很多,到後面卻可能不自洽,選手的心态必須要穩得住。
稍微讨論後,幾位嘉賓幾分鐘就解出了一道練習題。
從拼腦力值變成拼顔值、情商和心态,最強大腦成功轉型成娛樂綜藝,口碑直線下滑,連鐵粉都紛紛建議:“停播吧,做我們心中的白月光。”
火了8年的《最強大腦》,為何自降身價?
口碑一季不如一季,網友發長文吐槽,《最強大腦》适合倒着看。
因為如果倒着看,從第九季看回到第一季,就會覺得選手越來越牛逼,導師越來越硬核毒舌,項目越來越極限,整個節目再也沒有内幕、撕逼,一切走向正軌。
這裡所說的内幕、撕逼,指的是2017年前後《最強大腦》的一段風波。
2017年2月,選手林恺俊微博發長文,指出對戰選手賈立平作弊:
“節目錄制之前,導演已經提前将15個魔方的打亂公式發給選手,選手隻需要對應記憶音頻特點,在現場識别出是哪一種打亂方法,進行還原即可。這樣一來,與其說在考魔方技巧,不如說在考音頻記憶能力。”
滿分選手鮑橒,指出王易木提前就知道題目,把二人聊天記錄都被發到了網上。
《最強大腦》成了有“黑幕”的綜藝,因此有人提出:“希望最強大腦越來越公證,做得越來越好。”
換句話說,觀衆想要的還是公正的比賽。
但《最強大腦》的制片人桑潔說,節目不火即死:“越來越公證是不可能的,越來越好看才是硬道理。”
娛樂化轉型,看似無奈之舉,其實是操盤手的一意孤行。
桑潔曾說,在選擇重點選手時,她有三個優先原則:顔值高、學校光環、個性獨特。因此選手之間的智商差異其實是極小的,他們比的是情商和耐力。
比如在第七季得到“腦王之王”稱号的楊易,開始時毫無存在感,但因為心态穩定,在一次次出戰後越來越勇,被網友稱為全場最佳。
但無論如何,如今的《最強大腦》已經是一個完全不同的節目,不過是套在了《最強大腦》的綜藝IP裡。
就好像當年的《吐槽大會》變成《洗白大會》,一團和氣後,再也沒人看了。
結語:
開始時的《最強大腦》,選手除了展示能力,可以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周玮在計算開方時,節目全場鴉雀無聲,沒人會去打擾他。
15歲的陳智強,成功還原3*3cm沙畫後,還可以得到節目組的支持:“挑戰1*1cm。”
但當為了追求節目效果,水哥要在比賽前說一句:“我不和誰争,誰和我争,我也不屑。”
硬凹逼格的那一刻起,《最強大腦》就已經變味了。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删除
本篇作者 | 經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