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翅目、膜翅目、鞘翅目、鱗翅目.......光從昆蟲的目的名字來看,翅膀對昆蟲的分類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翅膀是昆蟲異于其他節肢動物的重要的特點之一,昆蟲在演化過程中,翅膀的變化是十分有代表性的。當然對于普通人認識和常見的昆蟲到目或者到科的話,像分類學家那樣從翅脈的角度來解讀分類是沒有必要的。那麼下面就講講如果根據翅膀大緻判斷常見的昆蟲目的歸屬吧。
仔細看看兩對翅膀分别長在哪
首先明确一點,兩對翅膀是分别長在胸部(分為三節)的後兩節上的,換句話說長有前足的前胸不具有翅膀。另外,大部分昆蟲的翅膀都是膜質的,就像蜻蜓、蜜蜂的翅膀,薄,透明,翅脈清晰可見。它們幫助昆蟲具有飛行能力。在此基礎上翅膀的各種變形,為昆蟲更好适應環境提供了幫助。
沒有翅膀的昆蟲石蛃目和衣魚目(纓尾目)是十分原始的昆蟲,它們在演化過程中沒有進化出翅膀(而不是退化),但是它們具有其他昆蟲重要特征。
(上)石蛃,(下)衣魚/圖源:普通昆蟲學
翅膀原始的一類蜻蜓目(蜻蜓和豆娘)和蜉蝣目
翅膀原始,膜質,不能像甲蟲的後翅一樣能夠折疊。
蜉蝣寬大的翅膀
兩對進化的膜翅膜翅目、脈翅總目(草蛉、齒蛉等)
擁有螳螂一般捕捉足的螳蛉
前翅為覆翅的昆蟲蜚蠊目(蟑螂,白蟻的翅膀為膜翅)、螳螂目、直翅目(蝗蟲、蟋蟀、螽斯等)、革翅目(蠼(qu)螋(sou))、䗛(xiu)目(竹節蟲)
這些昆蟲前翅為皮革質、半透明、不用于飛行,主要是保護後翅的作用。另外大部分竹節蟲還具有部分革質化後翅,通過折疊的方法保護後翅。
各種竹節蟲,注意看後翅前面革質化的部分
蠼螋的特點:翅膀蓋不住腹部,尾部一對鉗子
翅膀上覆蓋有鱗片鱗翅目特有的鱗翅,實際上是一種膜質的翅膀上覆蓋有鱗片。也存在翅膀上鱗片覆蓋極少的種類。
邊緣還是能看到鱗片的
前翅高度硬化,變成沒有飛行能力的鞘翅鞘翅目特有,它能夠用于保護體背和後翅。
隐翅蟲的腹部沒有被鞘翅完全包住,可能因為它有毒不擔心
部分昆蟲如甲蠅、盾蝽背上的“殼”,不是它們翅膀變來的,而是背部的一塊“骨片”延長形成的,所以你看不到中間的縫。
盾蝽的“盾”不是翅膀變來的
前翅一部分硬化為鞘翅,另一部分膜質半翅目特有(蝽類,但是蟬類和飛虱類等前翅膀膜質)
這隻蝽的翅膀上黑色有翅脈的部分就是膜質的部分
隻有一對膜翅(另外一對是平衡棒)雙翅目特有(蚊子、蒼蠅等的後翅為平衡棒)
後翅退化成小棍棒,無飛翔作用,但有保持平衡和感覺作用。另外個别種類的昆蟲也具有平衡棒(雄性介殼蟲(半翅目)的後翅和撚翅蟲(撚翅目)的前翅)
感覺食蚜蠅像蜜蜂?找找後翅在哪
翅膀完全退化的昆蟲蚤目(跳蚤),一些雌性的蚧殼蟲(它們隻要選定一個位置,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動了,但是會飛的雄蟲會來找它們)
另外還有翅的邊緣長纓狀毛的纓翅目(薊馬,可以在花朵裡看到),翅膀上具有許多細毛的毛翅目(石蛾),這是它們特有的特點。還有一些不常見的目我就先不說了。
顯微鏡下的薊馬,可以看到翅膀邊緣長滿纓毛
---------------------------------------------------------------------------------------------
需要注意的是個别種類的昆蟲,翅膀類型與衆(同目的)不同,需要之前介紹的口器類型和之後會講的觸角類型綜合考慮。另外隻有成蟲才具有翅膀特征,蟲卵孵化後的幼蟲是沒有翅膀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