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小對孩子的影響?"我兒子1歲5個月,身高80cm,會不會太矮了?",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矮小對孩子的影響?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我兒子1歲5個月,身高80cm,會不會太矮了?"
"我女兒7歲了,才116cm,比同齡人矮了一大截,愁死了。"
"我女兒17歲,身高154cm,還能再長高嗎?"
網上随便一搜,總能看到不少父母在為孩子身高發愁。
事實上,孩子身高70%由遺傳因素決定,剩下30%受環境、營養、運動、疾病等影響,也就是說,就算父母身高不高,或者孩子長得偏矮,也可以通過後天幹預,"刺激"孩子長得更高。
如何判斷孩子身高是否矮小?孩子從出生開始,父母就應該密切關注孩子的身高發育情況,一旦發現孩子身高偏離正常軌道,就要及時幹預。具體可以參考不同年齡段身高的生長規律:
· 0~1歲:一般會長高25厘米
· 1~2歲:長高10厘米
· 3歲開始一直到青春期之前:男孩女孩都是5~7厘米左右
· 進入青春期後:男孩會長高10~15厘米,女孩長高10厘米左右
其中0~3歲和青春期的早中期是2個至關重要的生長高峰期。
進入青春期後期生長就會變得緩慢,基本每年以0.5~2厘米的速度增長,大概就是在女孩來月經、男孩開始遺精這個時期,但主要還是以骨齡為主,男孩是15歲左右,女孩是12、13歲,然後到18歲骨骺愈合後就停止長高。
那麼,怎樣的身高算矮小?醫學上通常用百分位法或标準差法來判定,家長也可以通過以下2個簡單方法來判斷:
1. 0~3歲身高增長小于7cm/年;3歲至青春期前小于5cm/年;青春期小于6cm/每年,有可能屬于矮小患兒。
2. 孩子無論在哪個年級,總比同班同學矮半個頭以上,并且身高排在倒數三位。
依據以上2個标準,如果發現孩子有這種生長迹象,一定要及時去醫院做檢查。
一般醫生會進行身高、體重、外觀、第二性征發育狀況以及全身各系統的檢查,還會進行血、尿、便三大常規檢測以及肝功能檢測、乙肝的感染情況、甲狀腺功能、電解質、血脂、血糖的檢查,此外還有生長激素水平的測定、胰島素樣生長因子和激發實驗、性激素等檢查。
有條件的父母可以帶孩子定期到兒童保健科,做定期的體格生長監測,發現生長軌迹偏離要及時進行下一步的檢查。
突破身高難關有哪些秘訣?監測生長發育狀況,掌握長高秘訣,在遺傳基礎上,也能突破至少上下5厘米的身高,家長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監督:
營養飲食
營養就像養料,隻有充分攝取,孩子才能茁壯成長。在飲食上,講究食物多樣化、飲食均衡。
✔可以多吃一些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如雞鴨、瘦肉、魚肉、豆制品、蛋類;
✔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芹菜、油菜、菠菜等綠葉蔬菜,蘋果、香蕉、猕猴桃、橙子等新鮮水果;
✔鈣、磷是骨骼的重要組成成分,可以多吃含鈣、磷食物,如牛奶、蝦皮、海帶、紫菜;
✔含鐵食物,如動物肝髒、蛋黃;
✔含鋅食物,如豬肉、牛肉、羊肉;
其中有一點需要注意,很多父母知道鈣對小孩骨骼發育的重要性,但往往會忽視維生素D對鈣的作用。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在小腸内的吸收,減少鈣流失,避免無效補鈣,從而使骨骼和牙齒能夠正常生長,強化骨硬度。
維生素D又被稱為"陽光維生素",它和其他營養元素不同,人體内90%的維生素D都由陽光中紫外線B射線照射皮膚生成,天然食物的來源非常有限。而随着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人們生活、工作環境更多的從戶外轉入室内,還有"防曬"意識的增強等諸多原因,導緻現代人大多無法通過曬太陽實現補充維生素D的目的。因此需要通過其他方式,如維生素D補充劑額外補充。
我國最新版的教科書《兒科學》提到:"足月新生兒出生後幾天即開始補充維生素D400IU/天,并且維生素D應當推薦長期補充,直至兒童和青少年時期"。可以直接給孩子服用雙鲸悅而維生素D補充劑,每粒含有400IU,随餐服用,簡單方便。
充足睡眠
保證充足睡眠,每天至少睡夠8~9個小時,尤其還要盡量早睡,讓孩子在夜間11點能進入深度睡眠。這是因為促進骨骼生長的生長素在夜間會達到分泌高峰,尤其是11點至淩晨1點,在11點進入深度睡眠能讓生長素脈沖式地正常分泌。
适量運動
運動能促進生長素的分泌,同時也能強健體格,建議在不同年齡段保持不同運動:
1.3歲前:盡量帶孩子到戶外活動,給予她們更多舒展空間,同時也要放心大膽地讓孩子自由活動,不要過多保護從而限制孩子運動;
2.3歲~6歲:适合全身性運動,如廣播操、幼兒操;
3.6歲至青春期:可以多進行一些彈跳性運動,如籃球排球羽毛球網球,這種縱向彈跳運動可以沖擊下肢生長闆軟骨,促使加速長高;
4.青春中後期:這個時候在彈跳運動的基礎上,可以增加一些塑形運動,如遊泳,能保持脊柱穩定,減少側彎、後凸和含胸駝背。
在孩子身高問題上,父母也不用過于着急,在飲食、睡眠和運動上進行督促,把能做的做好,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幹預,然後順其自然就行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