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齊風魯韻的雅俗共賞

齊風魯韻的雅俗共賞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04 06:15:05

齊風魯韻的雅俗共賞(齊風魯韻厚重天成)1

紅陶獸形壺

齊風魯韻的雅俗共賞(齊風魯韻厚重天成)2

頌簋

齊風魯韻的雅俗共賞(齊風魯韻厚重天成)3

《孫子兵法》《孫膑兵法》竹簡

齊風魯韻的雅俗共賞(齊風魯韻厚重天成)4

鄭燮《雙松圖軸》

山東博物館成立于1954年,新館于2010年正式對外開放。現有藏品總數達21萬餘件,尤以陶瓷器、青銅器、甲骨文、簡牍、漢畫像石等最具特色。

紅陶獸形壺

紅陶獸形壺,是山東泰安大汶口遺址發現的精美器物,新石器時代器物中的傑出代表。壺高21.6厘米,夾砂紅陶,通體磨光,遍施紅色陶衣,光潤亮澤。器型圓面聳耳,拱鼻,張口,耳穿小孔,四肢粗壯,短尾上翹,背裝弧形提手,尾根部一筒形注水口,嘴可往外倒水,集實用與仿生藝術于一身,是大汶口文化獨有的器型。全器構思巧妙,雖是實用器,卻不失藝術情趣,充滿了創造性的靈感,表明大汶口文化的先民們陶器制作水平進入到可以突破寫實,進行自由創作發揮的階段。

頌簋

簋為盛食器,本為“百姓日用”的普通器物,青銅時代成為最常用的禮器,為社交、祭祀、殡葬等重大活動必不可缺。鼎盛放肉食,簋盛放谷類素食,二者組合,體現了葷素搭配。

山東博物館館藏頌簋,高30.1厘米,重13.2千克。制作于西周晚期,隆蓋,頂有圈形把手,圓腹,圈足,圈足下有垂珥。頌簋的器身和蓋上均鑄有銘文,蓋器銘文相同,為對銘,均為15行150字,記錄了“頌”受天子冊命的過程。其造型莊重、鑄工精良、紋飾瑰麗、銘文秀美,是難得一見的青銅器珍品。

《孫子兵法》《孫膑兵法》竹簡

40多年前,臨沂地區衛生局在銀雀山施工過程中無意間發現了一座漢代古墓,考古人員在墓内發現了漆木器、陶器等随葬品,還看到一根竹片從積水中漂浮上來,在不經意漂洗竹片上的泥漿後發現上面有“齊桓公問管子曰”幾個字,不禁興奮地大喊:“這是古代的竹簡!”

與這座漢墓僅僅相隔幾十厘米,又發現了二号漢墓,同樣出土了一批竹簡。長期浸泡在淤泥中的竹簡因連綴的編繩已朽斷無存,皆散亂失次,有的簡體殘損嚴重。考古專家用毛筆蘸着清水一點一滴地耐心沖洗,竹簡上的字迹逐漸顯出,被塵封的曆史重現在世人眼前。兩年後,簡牍整理工作結束。後來,這批簡牍入藏山東博物館。

銀雀山一号墓共整理出竹簡4942枚,分長短兩種,長簡占絕大部分,簡長27.6厘米,短簡長約18厘米,還有少量木牍。二号墓整理出竹簡32枚,簡長69厘米。這些簡牍包括四類書,其中兵書數量最大,也最重要,尤其是《孫子兵法》與失傳近2000年的《孫膑兵法》同墓出土,結束了關于孫子其人其書的千古論争,意義重大。

鄭燮《雙松圖軸》

《雙松圖軸》是清代著名畫家鄭燮的代表作之一,1954年入藏山東博物館。此畫紙本設墨,畫心縱201厘米,橫101厘米。鄭燮,号闆橋,清代“揚州八怪”之一,以擅畫蘭、竹、石聞名。《雙松圖軸》是鄭燮在乾隆二十三年送給好友肅翁的作品。畫中雙松蒼勁挺拔,樹旁是幾杆細竹及怪石、蘭花。竹子清瘦,孤直,墨色水靈,濃淡有緻。構圖上,松、竹、蘭、石和題詩錯落分明,相互映襯。松、竹、蘭花、怪石組成的畫面,别具一番自然情趣。這件作品書、畫俱佳,保存完好,是難得一見的珍品。

更多展品

亞醜钺: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之一。正反兩面有銘文“亞醜”二字,器身透雕作張口怒目的人面紋,生動傳神。

魯國大玉璧:外徑32.8厘米,山東曲阜魯國故城出土的玉器精品,戰國玉璧中形制最大的一件。

甲骨文:館藏5425片甲骨,有1000多片一級品,大部分為羅振玉舊藏,其中有4片為特級品。

蛋殼黑陶杯:高17厘米、口徑11.7厘米,屬于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最薄處隻有0.1—0.2毫米,其餘最厚的地方也不足0.5毫米,重則不超過70克,薄如蛋殼因此得名。

東平漢墓壁畫:東平彩畫是山東迄今發現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内容最豐富、藝術水平最高的漢代壁畫,填補了山東地區漢代壁畫墓的空白。

圖片由山東博物館提供

■小貼士

山東博物館位于濟南市經十路。内有《山東曆史文化展》《明代魯王展》《考古山東》等9個常設展覽,每年舉辦臨時展覽和對外巡展30餘個,還推出了“孔子學堂”等特色教育品牌和文創産品千餘種,讓觀衆“把博物館帶回家”。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19年04月13日 05 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