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明明緊鄰鄭州新城區而過,黃河水利委員會也坐落于鄭州市,但鄭州市卻屬于淮河流域。這次鄭州遭遇千年不遇的大暴雨,卻隻能通過淮河下洩洪水,黃河卻沒有起到太大作用。許多人并不清楚其中原因,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解開這個謎團。
(貳)“地上懸河”
水往低處流。鄭州緊鄰黃河而屬于淮河流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都聽說過黃河有着“地上懸河”之稱。所謂的“地上懸河”指的就是河道内的水面高程比周圍地區的地面高程還要高,很多人可能很難理解,水面高程如果高出周邊的地面高程那豈不是要河水四溢了嘛?當然不會,黃河兩側有黃河大堤!
經過中華民族曆代先祖幾千年來不斷治理黃河,不斷加固黃河大堤,黃河這條桀骜不馴的巨龍盡管多次改道,但是曆代先民不斷加固黃河大堤,尤其是随着黃河河床不斷擡升,沿線百姓為了能夠保障黃河不漫溢,損傷沿線百姓的生命财産安全,又要利用黃河水灌溉兩岸農田,于是曆朝曆代但凡遇到勵精圖治的君主,幾乎都把治理黃河當做重要的事情對待,每年由戶部撥款,用于黃河大堤提升加固,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地上懸河”!
(叁)地上懸河的成因
實際上,黃河并非全程都是“地上懸河”,僅是下遊河段呈現“地上懸河”的特殊景觀。就像黃河也并非全線都是含沙量極高的渾水一樣,黃河在黃河上遊地區一直都是清澈的河水,而且黃河穿梭于高聳的山巒之間,此時的黃河根本不是“地上懸河”。甚至都不能叫“黃”河。
然而當黃河進入黃土高原之後,情況急轉直下,黃土高原由于植被覆蓋率非常低,黃土高原地區農業生産開發曆史久遠,導緻地表破壞嚴重,水土流失非常嚴重。大量的泥沙随着水流彙入黃河,形成了含沙量極高的河流。但是由于落差較大,流速較快,水力搬運能力強,泥沙無法沉積,隻能順水而下。
黃河進入下遊河段(鄭州桃花峪)之後,平原地區河道落差開始減小,平均比降隻有0.12‰,河面變寬,水流開始變得舒緩,大量的泥沙開始沉積,導緻河床不斷擡升,日積月累,便形成了“地上懸河”。最終導緻黃河河底高程高出鄭州市區地面高程,鄭州的水系根本無法自然流入黃河河道中,隻能一路流向東南方向,進入淮河。
(肆)鄭州暴雨
這次鄭州連降數日暴雨,達到了有水文記錄以來的曆史極值,主要是因為西太平洋海域形成的台風“煙花”導緻攜帶大量水汽的暖濕氣流不斷北上,與南下的冷氣團在鄭州上空形成準靜止鋒。數日停滞不前,形成強對流天氣,最終形成暴雨,造成鄭州出現城市内澇問題。幸運的是,當地及時啟動應急管理響應,團結各方力量衆志成城,救人為先,搶險救災,才得以将人員傷亡和财産損失降低到了最小。
編者:珞珈山的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