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oa賬戶裡年假怎麼算

oa賬戶裡年假怎麼算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5 01:40:37

oa賬戶裡年假怎麼算?編輯導語:在人力行政模塊,免不了需要對員工的考勤及其薪資進行計算要是公司規模大,那麼這樣人工算下來還是比較麻煩以及費時間的,還容易出錯本文針對這一待改進之處,分享了一套流程,可結合OA自動核算工資功能,希望對你有所幫助,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oa賬戶裡年假怎麼算?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oa賬戶裡年假怎麼算(OA-薪酬自動核算及發放)1

oa賬戶裡年假怎麼算

編輯導語:在人力行政模塊,免不了需要對員工的考勤及其薪資進行計算。要是公司規模大,那麼這樣人工算下來還是比較麻煩以及費時間的,還容易出錯。本文針對這一待改進之處,分享了一套流程,可結合OA自動核算工資功能,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最近筆者在行業QQ群中看到有詢問人力行政模塊的工資自動核算如何設計,今天翻出了幾年前為公司設計的原型圖,希望能夠為有需要的同學提供一些參考。

随着辦公協同Saas工具商業市場的日趨成熟,出現了很多能夠幫助人力資源部門輔助自動計算工資的應用,例如釘釘中的“智能薪酬”“智能工資條”“萬能工資條”等等,這些應用目前大部分可以提供試用期,能讓需求方了解大概功能,有可能實施過程中需要按照工時另行收費,對于人事制度相對簡單的公司來說,是不錯的選擇,但如果制度規則比較複雜的話,部分創業公司(經費緊張)可能會考慮自研HR系統。

自研的優點在于人事制度中的規則可以随意進行定制化設計,缺點是屬于人力成本需要長期投入,從研發項目管理來說,并不能直接變現,所以随着後續功能的不斷增加,需要産研人員一直投入,考慮研發人員的流動性,可維護性也會打大打折扣,所以最終如何選擇對接Saas應用,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發展階段和需求點進行評估,今天以自研角度提供給大家參考。

首先我們需要思考薪資實現自動化核算,人事薪酬崗位需要核算哪些内容:考勤核算、排班核算、調薪後的基礎工資信息、績效工資、包括一些沒有走系統統計的獎勵,如季度獎勵、兼職工資、現金發放等低頻内容。

如果公司人員不多,比如50人以内的話,使用Excel即可完成,但如果公司規模已經到了200人以上,工資場景逐步增多,繼續使用表格的話,會增加薪酬人員工作量,統計核對工資數據可能至少需要花費3天時間,甚至更長,重點是容易算錯工資;涉及到的模塊字段與功能點如下:

這其中人員考勤、薪資福利是本文的重點,也是難點;相比之下,績效考核、銀企直聯、調薪列表、3大統計表(公積金、社保、工資)對于薪酬人員來說不一定是剛需:

績效考核:很少有公司能把績效的整體功能設計好,一般都是用表格代替,最後核算時,由薪酬人員手工錄入或導入;并且公司若開始規劃績效功能與工資核算結合的話,說明OA系統已經趨于完善,工資核算的問題應該已經解決了(按照需求優先級劃分);績效考核的設計如讀者有需要,會另起篇幅做詳細介紹。

銀企直聯:主要用于财務發工資使用,避免出錯和自動發工資提效的問題,對薪酬人員核算工資用處不大,本篇不做詳細介紹,去銀行開通此項業務和自己的OA系統對接即可,筆者所在的公司人員已超過1000人,從2013年就已實現工資自動發放,結合OA自動核算工資功能,從薪酬人員開始核算工資到财務工資發放到賬,2天内即可走完所有流程。

調薪列表:輔助功能,使用表格導入覆蓋人員基本工資信息也可以,對整體核算工資提效作用不大,即便是成熟的系統,也隻是取這裡調薪後的基本工資代入當月工資進行計算,不是很複雜。

3大統計表:用于财務或者薪酬人員做分析使用,對核算工資提效用處不大。

一、人員考勤

考勤的難點在于排班的多樣性以及對應班次補貼的規則,如人事制度中多次打卡的以哪一次的打卡記錄為準?轉正前與轉正後如何定義?工資如何分别進行核算?這裡建議有條件的公司使用釘釘推出的智能考勤硬件系統,将打卡數據對接至OA考勤系統中,可免去人為導出數據,提高人效。

排班中涉及到倒班的,如行政班8:00-17:00,夜班16:00-24:00,通宵班22:00-8:00;同時結合《勞動法》中相關規定: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小時的工時;需分别配置夜班補貼和通宵班補貼金額參與工資核算。

在設計加班流程申請時,校驗審批中的流程加上已完結的流程總小時數,每月不得超過36小時,超過36小時的加班禁止提交流程;允許員工申請時,選擇加班補償類型,但需要确保法定節假日是不允許調休的。

工作日、節假日、法定節假日三種加班情況的日均工資如何計算:

日工資=基本工資÷21.75

平時加班:基本工資÷27.5*1.5

節假日加班:基本工資÷27.5*2.0

法定節假日:基本工資÷27.5*3.0

定義什麼時間算遲到、曠工、缺卡以及需要分别配置對應次數和分鐘範圍的扣除的金額,示例如下:

如何将公司人事制度政策進行正确的解讀,以及轉化為功能,需要産品、人事、項目經理、測試人員需要多次組織會議讨論,識别其中比較模糊的概念,各相關方必須做到對功能定義的理解保持一緻,功能邊界一定要清晰。

二、薪資福利

薪資核算難點在于對2019年1月份起實施的新增6項專項扣除的理解和掌握,一般情況是人事可以理解政策,但能力不足以将政策轉化為系統功能;産品需要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在充分理解新個稅的同時,結合《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提供數據案例輸出需求文檔給到研發:

所列舉的案例(如上原型圖中黃色區域)一定是需要讓研發人員可以理解的,也可以作為後續測試環境的測試用例使用,校驗業務邏輯的正确性。

這裡比較考驗産品經理邏輯的嚴謹性和測試人員的測試功底,因為個稅的範圍區間比較多,所以測試用例需要至少使用到7種場景以上,每個個稅區間都需要測試到。

另外工資核算表種的每個字段需要定義運算符号為” ”還是“-”需要和薪酬人員達成理解上的一緻,并要求薪酬人員按照公司實際情況,羅列出所需字段計算的公式,例如“實發工資=基本工資 績效工資 季度獎勵-考勤扣款 補貼小計……”

總結:

發放薪資工作崗位比較敏感,對薪酬人員的工作責任心要求極高,并且經常接觸公司高收入數據,難免會産生一些心理落差,給人“錢少事多責任大”的感覺,有系統功能加持的話,能一定程度上減少薪酬人員的部分工作壓力。

本文由 @溪楓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