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經曆一些事,想把自己的親身經曆分享給大家:事情的起始來自于無緣無故被别人罵了,有些人可能會說,沒有無緣無故被人罵的,你肯定是做錯事啦,在此說明一下,罵人的人如果是庸人,還真會無緣無故的罵人,我想所有人都經曆過,包括聖人和智者,如果你沒有經曆過,那就請好好想想。
然後,和大家分享一下被罵這件事以後心理的整個過程,被罵後開始是很生氣的,因為本人的性格是不主動做錯事,同時也不願喜歡被人指責的性格,自我感覺為人比較和善,口碑也還可以,以上性格來自于遺傳。但在平時如果被人罵了,肯定會反駁的,搞不好當時就爆發并且罵回去的,我說的是以前的自己。經過近兩年的修身,現在在處理這樣事情時,默默發生了變化。我會去冷靜下來想想應該怎麼處理,如果自己想不明白,就會去問問曆史上的智者,這不就有了下面的文章:《新唐書·陸象先傳》(陸象先)罷為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劍南按察使,為政尚仁恕。司馬韋抱真谏曰:“公當峻撲罰以x威,不然,民慢且無畏。”答曰:“政在治之而已,必刑法以樹威乎?”卒不從,而蜀化。累徙蒲州刺史,兼河東按察使。小吏有罪,誡遣之,大吏白争,以為可杖,象先曰:“人情大抵不相遠,謂彼不曉吾言邪?必責者,當以汝為始。”大吏慚而退。嘗曰:“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為煩耳。第澄其源,何憂不簡邪?”故所至民吏懷之。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其實被罵真的不算個事,哪個人沒有被罵過,或者沒被别人在背後議論過,如果你把它當回事,而内心“擾之”,那被罵這件事對你是有傷害的,罵人的也就達到這次罵人的目的啦,如果我們不把它當回事,你不會被幹擾,罵人這件事,也就沒起到啥作用。是不是有的人會認為這是認慫的表現,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啦,我認為這是一種冷處理的智慧,因為罵人的人有良知的話,過後他會後悔的,同樣,如果罵人的人沒有良知,沒有素質,那做人的基本準則配不配擁有,還需要商榷,那就更沒有必要跟其計較啦!如果他回來跟你道歉,你會選擇原諒罵人的人嗎,如果選擇原諒,那也就沒必要非要等到他跟你道歉時啦,當時就選擇原諒不也挺好嗎,遇到事情以後冷處理,也許就會跟沒有發生一樣,應該是最好的選擇結局啦。如果自己還是做不到,那就多讀幾遍“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吧。最後想說的是,多讀一些曆史,哲學的書,真的會改變你的思維方式的,共勉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