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蘋果冷庫一筐多重

蘋果冷庫一筐多重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4 03:25:27

蘋果冷庫一筐多重?10公斤蘋果紙箱重2公斤;8公斤枇杷4公斤都是濕紙……包裝中加入填充物原本是為了保障水果的品質,但實踐中這種方式有些“變味”:保鮮用的濕紙越來越重,五花八門的搭配越來越多在四川省泸州市龍馬潭區的水果批發市場,“稱重不去皮”潛規則大行其道,消費者意見很大,投訴時有發生《中國消費者報》記者獲悉,自去年開始,泸州市龍馬潭區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以下簡稱龍馬潭區消委會)聯合龍馬潭區市場監管局,在認真處理消費者投訴的同時,通過調查、檢查、約談、警示等舉措,向水果包裝過度“虛胖”宣戰,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蘋果冷庫一筐多重?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蘋果冷庫一筐多重(10公斤蘋果紙箱重2公斤)1

蘋果冷庫一筐多重

10公斤蘋果紙箱重2公斤;8公斤枇杷4公斤都是濕紙……包裝中加入填充物原本是為了保障水果的品質,但實踐中這種方式有些“變味”:保鮮用的濕紙越來越重,五花八門的搭配越來越多。在四川省泸州市龍馬潭區的水果批發市場,“稱重不去皮”潛規則大行其道,消費者意見很大,投訴時有發生。《中國消費者報》記者獲悉,自去年開始,泸州市龍馬潭區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以下簡稱龍馬潭區消委會)聯合龍馬潭區市場監管局,在認真處理消費者投訴的同時,通過調查、檢查、約談、警示等舉措,向水果包裝過度“虛胖”宣戰。

投訴

整箱水果包裝過度“虛胖”

2021年5月31日,泸州市龍馬潭區消費者高先生向泸州市12345市長熱線投訴反映,5月22日,他在當地水果批發市場“張四果業”處購買的一箱芒果,稱重為13.2公斤,回家打開包裝才發現,芒果下面墊了一層厚厚的濕紙,僅這些濕漉漉的墊紙就有2.3公斤。高先生找商家理論,對方稱“全市場都是這樣,随便你怎麼樣”。

7月7日,高先生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不僅包裝“虛胖”,芒果也“短斤少兩”,總重量少了1.6公斤,自己對水果的重量沒有太注意,對裡面塞的紙張疑問很大。“雖然投訴得到了處理,但這種現象很普遍,是一種市場潛規則。批發市場的水果都不零賣,都是整箱整箱的賣。消費者買的時候裡面的紙張不能取出來,當時也沒有人會打開看,很容易上當。”高先生說。

據統計,僅2021年,龍馬潭區消委會就接到類似投訴20件,有的消費者反映包裝和墊紙要占水果總重量的一半。消費者陳先生投訴稱,他在水果批發市場“程幺姐精品批發”買了一箱枇杷,總重量8公斤,包裝加墊紙就有4公斤,枇杷實際重量隻有4公斤,折算下來比市場零售價還要貴。

陳先生說:“水果為了要保鮮,塞上填充物,會增加一定的重量,我們能夠理解。但是商家要說清楚,實際重量有多少。我之所以對這件事情感到很不舒服,是因為商家事先沒有說清楚,含糊其辭,說按毛重稱,按正常的理解,就是一個紙箱子的重量,結果裡面有那麼重的墊紙。”

調查

水果包裝“虛胖”現象普遍

泸州市龍馬潭區市場監管局消保股股長易念宣告訴《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這類投訴處理起來并不順利,被投訴商家有他們自己的一套理由,歸納起來主要是:箱子裡的填充物大有用處,是為了防止水果在運輸途中損傷,同時起到保鮮作用;填充物是水果産地商家添加的,他們從上級批發商拿貨,填充物也是和包裝一起稱重計價,有進貨票據自證清白;在消費者購買前,專門告知了“稱重不去皮”,市場上其他批發商也是這種銷售方式,各級批發商很清楚并默許。

易念宣告訴記者,批發市場的水果來自全國各地,經過采摘、儲藏、運輸、批發各環節,最後到達本地的水果批發市場。包裝“虛胖”問題經銷地不能控制,根源在産地。為了摸清實情,同時搞清楚每種水果的産地,為下一步行動做準備,龍馬潭區消委會組織工作人員對兩家水果批發市場進行了深入調查,發現水果包裝“虛胖”現象較為普遍,且由來已久。

消委會工作人員對其中一家水果批發市場的調查記錄顯示,被調查水果有沃柑、夏橙、芒果、哈密瓜、蘋果、雪梨、紅提等種類,分别産自廣西武鳴、重慶潼南、湖北宜昌、海南三亞等27個地方。對來自不同商戶的34批次水果的調查結果顯示,包裝淨重和水果淨重相比,19種水果超過10%,占比55.9%,其中3箱水果超過15%,最高達到25%。具體是:産自重慶潼南的西瓜,塑料筐包裝,水果淨重15公斤,包裝2.5公斤,占比16.7%;産自眉山仁壽的香蕉,塑料箱包裝,水果淨重12公斤,包裝2公斤,占比16.7%;産自雲南紅河州的黑提,塑料筐包裝,水果淨重8公斤,包裝2公斤,占比25%。

在另一家水果批發市場,消委會工作人員共對來自不同商戶的40批次水果進行了稱重,這次調查計算的是包裝占毛重的比例,結果有20箱水果的占比超過11%。其中,産自湖南洪江的冰糖橙,膠框包裝包含冰袋;産地海南陵水、廣東真誠、廣西欽州等地的荔枝,泡沫箱包裝裡含有冰袋;産自四川攀枝花的芒果、枇杷和産自海南三亞等地的芒果,包裝裡都有減損紙。上述水果的包裝占比都超過11%,都要消費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掏錢買單。

調查結果顯然超出了消費者的可接受限度。在此次調查中,消委會工作人員在批發市場上随機調查了20名消費者,其中有12人估計包裝隻占2%,5人估計5%,2人估計10%,1人估計為15%。

治理

多措并舉打出“組合拳”

“新鮮水果監管的特殊性在于進入市場前與進入市場後分屬不同的監管部門,産地是農業農村局主管,隻有進入流通領域,到了水果批發市場,才是市場監管部門監管,在監管方面存在着脫節的問題。”易念宣坦言,在治理包裝“虛胖”問題上,還面臨着标準缺失的難題。

易念宣告訴記者,他們查詢到了水果包裝、過度包裝等方面的相關标準,“至今還沒有看到一套規範的标準”。《新鮮水果、蔬菜包裝和冷鍊運輸通用操作規程》(GB/T33129)規定“必要時在包裝容器内使用襯墊、包裹、隔墊和細刨花材料”,但沒有規定具體數量。《新鮮水果包裝标識通則》中,相關規定隻有“包裝内不得有異物”。《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妝品》适用于預包裝食品。

為了做到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龍馬潭區市場監管局、區消委會抓住“告知”和“提示”這兩個核心環節,打出了一套治理“組合拳”。首先對兩家市場的主要商戶進行約談和法律法規培訓,宣傳法律知識,要求商戶在銷售過程中,提前告知消費者水果的淨重、毛重,不得誤導消費者。

針對消費者,制作了5條大型橫幅,懸挂在市場醒目位置。專門制作溫馨提示“小貼士”,在水果批發商門店前醒目位置逐戶張貼,提醒消費者注意包裝箱問題,告知消費者“水果計重是按照毛重計價,毛重包括筐、箱子、廢紙、水袋等”,讓潛規則、套路大白于天下,讓消費者自己用腳投票。

“現在把水果産地基本摸清楚了,準備選擇幾個重點地方,比如認為包裝偏重的産地,給産地消費者組織去函,請求産地消費者組織介入,委托其代為了解包裝填充物添加環節。另外,我們聯系了各類水果的上遊批發商、原産地經銷商,摸清了批發市場所售各類水果包裝情況、包裝形式、包裝占比等數據,準備将上述信息在市場液晶大屏和公示欄進行公示。”易念宣介紹說。

易念宣表示,約談、提示隻能治标不能治本,要徹底避免或杜絕水果包裝“虛胖”現象,确保治理收到實際成效,就必須在完善法律與市場監管手段運用的同頻共振方面下足功夫,需要國家出台規範水果包裝的明确标準,從源頭上抓起。

作者: 劉銘

來源: 中國消費者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