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看過《芈月傳》吧,那就講講芈月的故事吧。
一
有個事情我們需要了解,其實春秋戰國時期,人們的私生活是很開放的,尤其是貴族。那個時候諸侯紛争,角色混亂,導緻了百姓民風開放。這可是真開放,從王室貴族到普通百姓都很放得開,比如芈月。芈月并不像電視劇裡講的那樣為愛忠貞不渝,即便是電視劇裡的編劇為了把故事的慌給圓了,也不得不加上給芈月安排一個情夫,也就是義渠王。不是編劇想加義渠王這個角色,而是提到芈月就不得不提到他的那些男人們。
二
有一年楚懷王出兵攻打韓國。為什麼又是這個楚懷王,其實很簡單,這家夥當了三十年的王,時間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這家夥笨而且蠢。屈原就是實在受不了這哥們,投江報國的。當然這家夥還老不長記性,剛被縱橫家張儀給忽悠三次,賠了夫人又折兵,知道秦國的厲害後,他一咬牙一跺腳決定,欺負韓國去,不為别的原因,因為韓國小呗,當然這個韓國不是隔壁的那個思密達國。
三
很顯然,秦昭襄王最終赢得了勝利,正式上崗,芈月就隻好退休。退休了幹嘛呢?她找了個相好的,這個人名字很有特色,叫魏醜夫,翻譯過來就是一個姓魏的醜男人,看來真是饑不擇食了。
不過估計是日夜操勞過度,芈月病倒了,她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為了在另一個世界也能爽,他想了個好辦法,下旨:
讓小魏給我殉葬吧。
魏醜夫聽罷,内心幾乎是崩潰的,老子陪你這個老太太睡就算了,現在還要我陪你一起死。我能說不嗎?
理論上不行,老太太多聰明啊,你那點小算盤還想算計老娘?
魏醜夫思來想去,決定找庸芮去說說情,說不定事情有轉圓的機會。這個庸芮估計也看不下去了,他真去拜見芈月了。見到了太後,庸芮就說:
“太後啊,您說人死了,有鬼魂嗎?能看到人間的事情嗎?”
芈月倒是個唯物主義,她說:“人死了就死了,陰陽兩隔,怎麼可能?”
庸芮接着說:“太後英明,既然人死了就死了,為什麼要讓心愛的人跟自己一起去死呢?要是先王泉下有知的話,看見你帶着情人一起下去,肯定會生你氣,天天把腿跷你身上,到時候你後悔也老不及了,别怪我沒提醒你啊。”
芈月一聽,好像是這個理,于是……于是就放過了魏醜夫。
四
關于芈月的故事講完了。當然我們不是要講曆史,而是我們來分析一下,芈月和庸芮是怎麼說服别人的。
這個世界上最難的莫過于把自己的思想放進别人的腦袋裡。一個人的口才怎麼樣,不在于字正腔圓,不在于大義凜然,更不在以德服人,而在于能用有效的方法說服别人,哪怕是睜眼說瞎話。在案例一中,芈月講了個黃段子,把尚靳說的面紅耳赤,目瞪口呆。案例二中庸芮講了鬼故事讓芈月放過了魏醜夫。注意,他們的方法很相似,其實都是在講段子。
這個其實個說話的技能,如何用故事說服一個人?作為遊說藝術的行家,鬼谷子把這套方法提煉成了口訣,如下:
言有象,事有比。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辭也。
啥意思呢?鬼谷子告訴我們語言要有“象”,事情要有“比”。所謂的“象”就是事情的“象”,所謂的“比”就是類比的想要表達的立場。
比如案例一中,芈月的污段子就是“象”,比就是類比到表達的觀點“沒好處,秦國不出兵”。
比如案例二中,庸芮的鬼故事就是“象”比就是類比到表達的觀點“陰陽相隔,放過魏醜夫”。
本質上,這兩個案例的象比都是說服者虛構的故事,為了隻是說服别人而已。
所以,古人說話其實是講方法,而不是瞎說亂講,是有章法策略可尋的。這個象比之術是鬼谷子遊說說服謀略的精華。
其實這是個段子手的世界,會說段子也是個本事。
五
那麼這個方法對于現代人有什麼啟迪作用呢?這才是今天我們想表達的,象比其實是一種說服的方法,未必是真的,帶有詭辯的意味,想說服人先要設一套象比,講個段子。同時也告訴我們,真實生活中其實很多人關注的并不是事情的本質,而是誰的故事更動聽,誰的故事更有說服力。尤其是現代的商務應用,很多商業場景的假設,很多數據的分析,本質上都隻是為了提高說服力而已。我經常聽有人說,商業模式的邏輯,比拼的是誰的故事講的動聽,誰的泡泡吹的大而已,而這些就是我們今天所學習的“象比”,說到底有些故事認真了,你就輸了。正所謂聰明人講故事,愚蠢人信故事。我們切記堤防。
這就是鬼谷道,以道為骨,以術為輔,借古喻今,道術合一。
學習國學鬼谷子謀略智慧,歡迎關注鬼谷子微信公衆号(guiguzi7619299),我們一起縱橫捭阖,鬼谷論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