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9種高效學習方法助你事半功倍

9種高效學習方法助你事半功倍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02 17:52:03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我們繼續分享這本全球暢銷書:《刻意練習》,告訴你如何從新手到大師。

9種高效學習方法助你事半功倍(掌握這幾種科學的學習方法)1

這本書一共講了三個部分的内容:

第一個重點是:天才到底是怎麼練成的?

第二個重點是:什麼才是真正的有效練習?

第三個重點是:如何進行刻意練習?

前面我們分享了第一部分的内容(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看我上一篇文章):天才是如何練成的。接下來,我們聊聊這本書的第二個要點内容:

什麼才是真正的有效練習?

如果“一萬小時天才定律”有效的話,那你可能就會問:為什麼我們也一直上學、受訓練,可是卻沒有被訓練成天才呢?作者說,那是因為訓練方法不對。訓練方法是分為有效的訓練和無效的訓練,而我們大多數人常常陷入到了無效的訓練中。怎麼區别有效的訓練和無效的訓練呢?這就是作者給我們的第二個啟示:如何進行有效練習。

9種高效學習方法助你事半功倍(掌握這幾種科學的學習方法)2

想象一下,有一個小孩子正在練習彈琴,旁邊有一位老師去問他,我看你每天都訓練一個小時,可是你每次測試的時候成績都不及格,能不能解釋一下原因?學生說我不知道為什麼呀,我每天都在練呀。老師問,那你練了多少次?學生說十次或者二十次吧。老師再問,你彈對了多少次?學生說不知道,一次或者兩次吧。老師又問那你怎麼練的?學生說不知道,我隻是一直在練。這樣的場景熟悉嗎?我們一直在寫作業、一直在做題、一直在跑步、一直在下棋,可是我們既沒有成為學霸、運動健将,也沒有成為象棋高手,為什麼?因為我們進行的是天真的練習,雖然埋頭在幹,但并沒有進行有效的訓練。

大多數人對練習有三種誤區

第一種誤區,是覺得練習可能沒有太大的用,能力主要受基因限制。有人會說“我不擅長和數學打交道”“我空間想象能力比較弱”“我不認路”“我沒辦法做得更好”……可是作者說,其實任何人都可以通過正确的訓練來改變自己,關鍵是要有正确的心态。

第二種誤區,是認為隻要練習的時間足夠長了,能力就慢慢好了。但是作者說,如果做的時間足夠長就會足夠好的話,那麼就不會有那麼多街邊下了很多年棋,但是棋藝還是很差的臭棋簍子了。事實上以完全相同的方式一而再再而三地做某件事情,并不能提高成績和表現,它有時候還會讓我們停滞不前,并且使能力水平緩慢下降。

第三種練習的誤區,是認為隻要努力,足夠刻苦勤勞,就能提高成績,就會更加優秀。比如,我要成為一個更優秀的經理,我要想賣出更多的産品,我要讓團隊合作更緊密,那麼我就要更加倍地努力。可是作者說,除非你有專門的恰當的練習方法,否則即使加倍努力也不會有太大的進步。想想我們上學的時候,一定有那個最勤奮、最刻苦、最努力的坐在角落的同學,每天不停地加倍學習,可是每次考試下來成績都很糟糕。

9種高效學習方法助你事半功倍(掌握這幾種科學的學習方法)3

有效的練習,不等于長時間練習,也不等于重複練習

隻有正确方法的練習才能真正有效。那什麼樣的練習方法才算有效的呢?作者說這個很重要的方法叫有目的的訓練。什麼是有目的的訓練?我們還回到剛才的例子,那個練習彈琴的小孩子,假如他的訓練是這樣的過程:他給自己制定一個目标,比如連續三次不犯任何錯誤,然後用恰當的速度彈完這首曲子,隻要不符合這個标準,就去找原因。想象一下,如果這個孩子每天晚上以這樣一個标準來進行訓練,他的進步會不會更快一些?

所以,有目的的訓練,首先,是一種不斷改進的做法,積小勝為大勝,積跬步緻千裡。其次,訓練中必須專注,不能心不在焉。我們常常隻是在做,而并沒有認真地去思考,就像福爾摩斯說的,你隻是在看,而并沒有觀察。另外,有目的的訓練還有一個要求,那就是必須有及時反饋,如果做完了題并不知道對錯,進步就非常慢。

9種高效學習方法助你事半功倍(掌握這幾種科學的學習方法)4

美國心理學家提供的高效練習方法

關于更高效的練習方法,在《認知天性》這本書中,美國幾位知名的心理學家給出了幾種非常不錯的練習方法,這裡分享給大家。它們分别是:間隔練習、穿插練習、多樣化練習、檢索練習。

間隔練習優于集中練習

顧名思義就是将集中學習的時間段分隔開來,間隔成幾個小的時間段來學習,這樣比集中一次性學習完的效果更好。有人挑選了38名住院外科實習醫生進行了一項研究,這些醫生被安排參加有關顯微手術的四節課。一組醫生是一天時間内全部上完這4節課,而另外一組醫生是先上1節課,然後回到崗位去繼續上班,下一周再來上1節課,他們分4周上完了4節課。一個月後發現,這兩組醫生的技能表現差異非常明顯,間隔上課的第二組醫生,在所有評估中,無論在完成手術的時間、手部移動的次數,還是重新連接血管的成功率這些手術基本技能上,都要明顯優于第一組醫生。

9種高效學習方法助你事半功倍(掌握這幾種科學的學習方法)5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我們的大腦鞏固記憶是需要一定的時間,打一個比方就是,我們一次性把一天三頓飯全部吃完,和一天分開三次吃的效果肯定是不一樣的,一次性全部吃完顯然對我們的消耗系統不利,分開吃消化的更多,而我們的大腦的記憶存儲也存在類似的機制。所以,間隔練習要優于集中練習。

穿插練習優于按順序練習

什麼是穿插練習?如果公司要培訓一個新人一項技能,需要10個步驟,通常的方法是先反複多次練習步驟1,直到掌握之後,然後再反複多次練習步驟2,以此類推,直到步驟10。這是常規的按順序練習的做法,而穿插練習則不一樣,你可以先練習幾次步驟1,然後跳到步驟4,然後跳到步驟7,這樣不按照順序進行練習就稱之為穿插練習。一般來說,穿插練習比順序練習的效果來的慢,但是從長時間來看,穿插練習讓我們的記憶保持更持久,學習效果更好。

多樣化練習優于單一練習

在一項實驗中,體育老師讓一些8歲大的孩子練習将沙包投進籃子。第一組的孩子在距離籃子3英尺遠的地方投,第二組的孩子從2英尺遠和4英尺遠的地方投。12個星期過後,讓這些孩子接受測驗,把籃子擺在距離他們3英尺遠的地方。結果顯示,第二組孩子,也就是那些在2英尺和4英尺練習的孩子投籃更準确。

為什麼沒有練習過3英尺距離投擲的孩子反而表現更好?正是得益于多樣化練習帶來的效果,那些練習了2英尺和4英尺投擲沙包的孩子,要比練習單一3英尺距離的孩子,其原因還是要回到我們腦科學上來,不同類型的練習會使用大腦的不同區域,從認知的角度來說,就是通過多樣化練習學習運動技能要比單一練習有更大的挑戰,調動的大腦區域更多,需要耗費更多腦力,通過這種學習方式學到的東西會被大腦編成靈活的表征,适用範圍也更廣。

9種高效學習方法助你事半功倍(掌握這幾種科學的學習方法)6

很多人都知道查理·芒格有一套著名的“多元思維模型”,講的就是要運用多種學科、多個維度的知識去思考和解決問題,這樣效果更好。同樣,在學習上也是一樣,用不同的、多樣性的方法去練習的效果,要遠遠優于單一的、集中的練習。

檢索式練習

檢索式練習,簡單來說就是學習一段時間後,通過回顧一下内容,比如給自己一道簡單的小問題考考自己,或者通過小小的測驗考試來檢查之前學習的重點内容。很多心理學實驗證明,這種檢索式的學習,可以鞏固我們的學習,并強化記憶,學過的東西更不容易忘記。實驗表明在學習中隻需要一次自測,一周後回憶率就可以從28%提升到39%。

好了,我們結合《認知天性》這本學習經典來講述了有效練習的幾種方法,包括:間隔練習、多樣化練習、穿插練習、檢索式練習。除了這些具體的方法以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步驟。

跳出舒适區

最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必須跳出“舒适區”進行訓練。想象一下,一個業餘的鋼琴師,他十幾歲就開始學琴,到他30年之後還在用同樣的方式彈琴,哪怕他已經完成了1萬小時的天才訓練,他也不會成為天才,為什麼?因為他沒有走出自己的舒适區。有效的練習,是有目的地突破舒适區的訓練,隻有這樣才能快速的進步。那是不是我們進行有目的的訓練就會成為天才呢?作者說,不行。盡管有目的的訓練很有效,但是它遠遠不夠養成一個天才級水平的能力。要達到天才級的水平,需要有更高效的方法,那就是“刻意練習”。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這些,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關注“小播讀書”或分享給您的朋友,謝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