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作為21世紀人類最重要的工具之一,發展速度極快。這十幾年來,智能手機的屏幕越來越大,分辨率越來越高,而手機的按鍵卻越來越少,我們發現實體按鍵一直在為屏幕讓路,如何在手機屏幕更大、按鍵更少的情況下讓操控更方便,在這個方面,我們的工程師可謂腦洞大開。
雖然智能手機發展到現在,已經衍生出眼球控制、虹膜識别等等操控手機的方式,但毋庸置疑,最方便使用手機的方式依然是用我們的手指。
圖片截自電影
當年三星蓋樂世S4發布的時候,眼球控制可是火了好一陣子,然而最終因為使用不便導緻用眼球來操控手機的人越來越少。這本身就是一種新互動方式的嘗試。然而人們最終還是明白,隻有手指最方便。手指不僅可以精确的點按,還可以滑動,甚至還可以用不同的力度按壓屏幕,别忘了手指上還有人類的密碼——指紋。那我們就先來盤點一下那些經典的手機按鍵,看看我們的工程師們,在人類和智能手機的交互上都做過怎樣的嘗試。
● 經典的軌迹球和全鍵盤
說起軌迹球,恐怕要激起不少人的回憶了。你們腦海裡想的可能更多的是HTC Legend和HTC Desire系列,對了,還有HTC Hero。雖然軌迹球并非是HTC首創,但也正是由于HTC推出的幾款熱門機型才把這種導航方式被更多用戶所熟知,HTC Hero是一款經典的機型,外形上保留了翹下巴的獨特設計,僅僅靠滑動球體就能實現日常操控的功能。
HTC Hero
但筆者想說最經典的還是黑莓Bold 9000,軌迹球在黑莓粉絲心中和QWERTY鍵盤一樣重要。該機支持通過軌迹球和拇指滑動進行網頁浏覽。
黑莓9000
當然,經典的可不隻這些,筆者印象深刻的還有諾基亞E72i。
諾基亞E72i
諾基亞E72i從準确意義上來講并不能算軌迹球操作,但也有類似軌迹球的功能,隻是長的并不是軌迹球的樣子,那就是導航鍵中間的滑動面闆。
軌迹球現在是消失了,已經被更方便的屏幕滑動所代替,但這代表了一個時期的經典交互方式。
● 諾基亞側滑解鎖鍵
大家現在用着方便的指紋解鎖和屏幕内滑動解鎖,但誰還記得諾基亞用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手機側面解鎖鍵呢?從諾基亞5000系列到中端C系列和高端的N系列,諾基亞的側面滑動鍵一直起着神奇的作用,但也有些人也會安裝一些鎖屏軟件來代替這個實體滑動解鎖鍵。
諾基亞C7-00i滑動解鎖鍵
在這個手機内部空間寸土寸金的地方,側滑解鎖鍵當然可以被其他的解鎖方式代替從而消失在諾基亞的曆史中。
● 至今還在的拍照鍵
手機拍照鍵相信大家就比較熟悉了,一般位于手機右側下方位置,曆史上衆多手機都曾使用過拍照鍵。
索尼Xperia XZ Premium拍照鍵
Microsoft Lumia 950 XL拍照鍵
但現在隻有少數幾家手機廠商還在堅持使用這個實體按鍵,索尼大法就是其中一家。筆者認為這個按鍵已經完全可以被音量加減鍵代替,還保留着拍照鍵,除了情懷和信仰,筆者也想不出其他原因了。
● 實用的指紋鍵
說起指紋鍵,其實也就是指紋識别模塊。當初設計出來就是為了保護隐私安全的,最先在手機上應用的是經典的摩托羅拉ME860。
摩托羅拉ME860
但遺憾的是,摩托羅拉ME860并沒有将指紋識别在手機上推廣開來,筆者認為原因主要是其使用滑動識别技術,而不是按壓識别,識别成功率較低,速度較慢。
摩托羅拉ME860指紋識别設置
而且其中還有重要的一點,摩托羅拉ME860指紋識别開鎖必須要先按電源鍵點亮屏幕,再滑動識别指紋。這一過程體驗十分糟糕,導緻這一領先的想法并沒有在當時推廣開來。
說完手機指紋識别鼻祖,不得不說說推廣功臣iPhone 5s。
iPhone 5s指紋識别
這可是将指紋識别全面普及開來的重量級手機,全新的按壓式指紋識别,而且還集成在手機正面的Home鍵上,加上iOS系統神級優化,使得這一先進的設計在當時引起巨大的反響。人們明白了,原來指紋識别還能這麼玩!
後來在iPhone 7上,這個集成指紋的Home鍵又發展成無法按下的設計,配合蘋果成熟的3D Touch帶來不錯的體驗。
iPhone 7
如今,這顆Home鍵已經集成了主頁鍵、指紋識别、多任務處理、Siri、便捷訪問、配合電源鍵截圖等功能,可謂十分強大。
指紋識别技術到現在,并沒有太大的發展,但也有一些有想法的公司,例如小米5s無孔式超聲波指紋識别,聲稱能克服電容式遇水、油、垢後識别不準的問題。
小米5s無孔式超聲波指紋識别
但由于技術還不夠成熟,小米5s在實際使用中指紋識别速度和精度甚至不如其他采用電容式指紋的手機出色,因此小米6果斷放棄了超聲波指紋識别技術。
盤點完筆者心中幾大經典的智能手機按鍵,我們發現,很多按鍵目前都已經消失了,而這些按鍵的消失大都是為更大的屏幕而讓位,大屏、全面屏永遠是我們追求的終極目标。但有些功能我們确實已經離不開了,比如我們已經習慣的指紋識别,而指紋識别最便捷的方式便是集成在正面的Home鍵上,指紋識别Home鍵集成的功能越來越多,這已然是全面屏發展路上的“釘子戶”,要全面屏就不能要正面指紋Home鍵,而背面指紋鍵則是不得已的妥協。
在手機全面屏迅速發展的今天,屏幕和Home鍵的矛盾日益凸顯。
三星蓋樂世S8
但科技要以人文本,指紋Home鍵已經集成的夠多了,為什麼不幹脆集成進屏幕裡呢?工程師們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想法。在MWC 2017上,彙頂科技發布了全球首創并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顯示屏内指紋識别技術。它實現了“屏幕即指紋識别”的技術革新,将驅動新一代移動設備的設計革新。
顯示屏内指紋識别技術将指紋識别功能完整的集成到AMOLED顯示屏中,用戶可以直接輕觸移動終端顯示屏指定的區域實現指紋識别。相比傳統方案需要獨立實體按鍵或虛拟按鍵進行指紋識别的設計,全新顯示屏内指紋識别方案可以大幅提高移動設備的屏占比。
屏内指紋識别在MWC上首秀
據悉,今年秋季蘋果将要發布的新品iPhone 8将會采用全面屏和屏内指紋識别,但遇到了不小的麻煩。另一方面,據供應鍊消息,三星也在開發屏内指紋模塊,但是目前遇到了屏幕亮度不均勻等問題。因此蘋果新品iPhone 8的三星旗艦Note 8這兩款重量級手機可能都無緣屏幕内指紋識别。
iPhone 8(圖片引自推特)
正當大家對這兩大手機巨頭各種猜想時,高通卻突然給了我們一個不小驚喜,6月28日,高通對外發布的消息稱,推出新一代超聲波指紋解決方案,指紋傳感器是在上一代高通骁龍Sense ID指紋技術基礎上,實現全新增強特性,包括面向顯示屏、玻璃和金屬的傳感器、定向手勢檢測、水下指紋匹配和設備喚醒。
高通稱,其指紋傳感器能透過厚至1200微米的OLED顯示屏實現指紋的掃描、錄入和匹配;還可以穿透厚至800微米玻璃面闆和厚至650微米鋁材質外殼。這意味着,高通的指紋解決方案既可以用于放在手機前面的顯示屏下,也可以放在手機前方/後方的玻璃或金屬材質下,這給手機外形設計提供了很大的操作空間。也就是說,在全面屏内實現指紋識别成為了可能。
美國高通公司
同一天,在上海召開的世界移動大會現場,國産手機品牌vivo演示了采用“隐形指紋”識别的手機,該芯片采用的正是高通的相關超聲波指紋解決方案。
vivo在MWCS2017上展示的屏幕内指紋識别技術(圖片引自澎湃新聞)
所謂“隐形指紋”,指的是未來手機的指紋識别無需由獨立的按鍵或區域承載,可以做到屏幕下、金屬後殼、甚至手機邊框中,而不露痕迹。
vivo Xplay6上屏幕内指紋識别演示(圖片引自微博)
vivo稱,由于“隐形指紋”無需開孔,可以實現全面屏,一體機,甚至整機防水設計,對于手機外觀創新具有極強的推動力。此外,基于超聲波技術原理,還能夠将指紋識别功能提升到交互層面。如定向手勢識别、生物檢測、安全認證等領域,極大的提升手機的使用體驗。
現在大部分手機所用的電容屏下水後,基本上都會失效。雖然都能夠觸控,但會出現嚴重的觸控漂移。連按快門都有壓力,就不要說對焦觸控和曝光控制了。
索尼 Xperia XZs
索尼 Xperia XZs雖然能夠用實體快門鍵,但曝光不可控、對焦靠單點平移這些手段跟手機并不相配,做起來也不太現實。所以,能夠在水下實現更全面的操控,這才能稱作可用的 “水下拍攝”。這裡說的不單單是vivo,而是全體廠商都需要考慮的問題。
如果哪家廠商能率先解決屏幕亮度不一和識别率識别速度的問題,那一定能帶動一波屏幕内指紋技術大潮。筆者試想,如果屏内指紋技術成熟了,那手機全面屏是不是要越來越誇張了。接下來就要将骨傳導技術或是陶瓷聲學系統發展成熟,将手機聽筒占用的面積徹底消滅。再接下來是不是該将前置攝像頭也集成進屏幕裡了,還有各類光線傳感器、距離傳感器等等......
概念機
想到這裡,筆者又要拿出珍藏多年壓箱底的iPhone 5概念機了,這在iPhone 4時代就已經出現,這個概念機的正面無一實體按鍵,這大概就是全面屏對手機實體按鍵的完勝吧。至今距離實現這一全面屏目标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我們可以看到,完全取消實體鍵,進入全面屏操控是我們多年以來的願望,我們一直向着這個目标不停地前進着。
大家對手機按鍵的發展還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中表達你的想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