鹳雀樓
鹳雀樓,又名鹳鵲樓,因時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位于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始建于北周 ,由于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周圍風景秀麗,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以王之渙《登鹳雀樓》最富盛名。1997年12月,該樓的複建工程開始,2002年9月26日,新鹳雀樓落成并開始接待遊人。新建的鹳雀樓為仿唐形制,四檐三層。
鹳雀樓始建于北周時期(約在557—580年間),曆經隋、唐、五代、宋、金700餘年後,至元初成吉思汗的金戈鐵馬進攻中原,毀于兵,僅存故址。明初時故址尚存,後因黃河水泛濫,河道擺動頻繁,其故址随之難以尋覓。人們隻得以蒲州西城樓當作“鹳雀樓”,登臨作賦者不絕。清初詩人尚登岸寫道:“河山偏隻愛人遊,長挽羲輪泛夕流。千裡窮目詩句好,至今日影到西樓”。唐朝李瀚有《河中鹳雀樓集序》雲:“宇文護鎮河外之地,築為層樓,遐标碧空,影倒橫流,二百餘載,獨立乎中州,以其佳氣在下,代為勝概。唐世諸公多有題詠。曆宋至金明昌時尚存。有河中府錄事李逵書樓額。”元代王恽《登鹳雀樓記》雲:“至元壬申(公元1272年)三月,由禦史裡行來官晉府,十月戌寅,按事此州,獲登故基,徙倚盤桓,逸情雲上,雖傑觀委地,昔人已非,而河山之偉,雲煙之勝,不殊于往古矣。”舊志雲:“明初時,故址尚可按,後盡泯滅,或欲存其迹,以西城樓寄名曰鹳雀”。
約557-571年北周大冢宰宇文護軍鎮河外之地蒲州,始建鹳雀樓。約704年前後唐朝才子王之渙遊蒲州,登上鹳雀樓,寫下“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的不朽名篇,為顴雀樓添光溢彩,千百年來在民間傳頌。除了王之渙的《登鹳雀樓》之外,還有大量描寫鹳雀樓風光的詩和對聯,都很出色,現摘抄如後,讓大家一睹為快。
附:
登鹳雀樓
唐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同崔邠登鹳雀樓
唐 李益
鹳雀樓西百尺樯,汀洲雲樹共茫茫。漢家蕭鼓空流水,魏國山河半夕陽。
事去千年猶恨速。愁來一日即為長。風煙并起思歸望,遠目非春亦自傷。
登鹳雀樓
作者:暢當
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
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
有關鹳雀樓的幾副對聯
一、鹳雀樓坐東面西,正對黃河,一樓西門楹柱楹聯:
淩空白日三千丈;
拔地黃河第一樓。
二、一樓西門楹聯:
五峰列嶂,九曲抱關,想它鹳雀栖身,定是沉迷此景;
三省聞雞,四圍眺勝,問爾黃河轉首,莫非留戀斯樓?
三、一樓南門楹聯:
十萬裡樓台再窮遠目,重看了依山白日,入海黃河,自成天地神遊,勝迹無邊開朗抱;
五千年風月一寄高懷,更惹來酒膽詩腸,文心畫手,并作春秋暢想,豪情曠古起雄篇。
四、一樓北門楹聯:
俯瞰黃河,脈流九曲,膏澤八荒,浪奔萬裡,濤疊百重,浩浩然,胸次頓開何倜傥;
仰瞻靈岫,峰險千尋,氣雄五老,岚秀十洲,嶂奇三省,巍巍者,脊梁勁挺自峥嵘。
五、一樓東門楹聯:
舊事已沉湮,惟存絕唱新聲,伴九曲黃河,同馳萬裡;
名樓重聳峙,正好抒懷縱目,引五洲俊彥,更上一層。
六、一樓廳柱楹聯:
襟星月而披風雨,控秦晉而淩覆載,華夏立雄威,且矯矯西行,我欲登樓追落日;
借詩文以傲古今,銘盛衰以鑒春秋,山川生壯慨,問滔滔東去,誰曾擊柱俯黃河?
七、四樓廳柱懸挂兩副楹聯,一副是:
一覽兼收三省景,
再登可賞四時春。
另一副是:
正匝地雲迷,一水黃分千裡綠;
繞滿天詩夢,層樓高拱萬峰雄。
八、六層為頂層,楹聯較多,西門楹聯:
大河奔海,斜日戀山,妙景宜從高處賞;
千古奇觀,五言絕唱,名樓長借好詩傳。
九、六樓北門楹聯:
一樓隆地表,看水接雲山,鐵牛已自犁滄海;
千古擅名區,任風熏鹽海,白日依然偎遠山。
十、六樓東門楹聯:
唐宋重文章,自司馬光前,範水模山惟子厚;
河樓留勝迹,問王之煥後,登高臨遠更何人?
十一、六樓南門楹聯:
何必再題詩,有名句千秋,舉酒自應多感慨;
已然皆放眼,看黃河萬裡,登樓猶可拓襟懷。
十二、六樓廳内舞台楹聯:
登樓彈月,蘭雪堂除,西望長安千古地;
把酒吟風,杏花村渡,中流永濟一方天。
十三、六樓廳内西壁楹聯:
立中州而挽兩京,握雍豫之樞,風氣雲凝擁雀閣;
依古渡以連三省,占河山之勝,人文霞蔚壯堯都。
十四、
登樓邀鹳雀,欣檻外天晴,到眼來無非是白日依山,黃河入海。
把酒共煙霞,喜座中客滿,賞心處莫過如清風拂面,朗月當懷。
十五、
舊事已沉湮,惟存絕唱新聲,伴九曲黃河,同馳萬裡;
名樓重聳峙,正好抒懷縱目,引五洲俊彥,更上一層。
(作者:熊伯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