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寒而栗的“栗”為什麼表示發抖、恐懼?
作者:範登生
《史記·酷吏列傳》:“是日皆報殺四百餘人;其後郡中不寒而栗。”其中,成語“不寒而栗”意思是不冷而發抖,常用來形容非常害怕和恐懼。還有一個成語叫“火中取栗”,意思是偷取爐中烤熟的栗子,常同來形容受人利用冒險出力卻一無所得。
同樣一個“栗”字,在成語“不寒而栗”中表示發抖和恐懼,在成語“火中取栗”中則表示樹木果實栗子。這又是為什麼呢?
栗子樹上的栗子
這一問題看似簡單,但從學校老師那裡是難以得到正确答案的。因為問題的答案在甲骨文中,現在絕大多數老師不懂甲骨文,又怎能給學生灌輸正确的知識呢。
“栗”在甲骨文中是個象形字,是一棵栗子樹的象形,樹木枝杈上畫出三個帶刺的栗子,代指很多栗子。栗子是堅果的一種,通常稱之為闆栗,其果實包在多刺的殼鬥内,成熟時殼鬥裂開而散出。遠古時代先民們常常采摘這種樹木的果實享用,并漸漸摸索出燒烤或炒食的方法,特别是經過火烤後,更加香甜适口。
先民們在采摘栗子時,經常被帶刺的栗子紮傷,便不停抖動被紮傷的手指,甚至大喊大叫以緩解疼痛。久而久之,“栗”這個字便有了發抖、哆嗦、害怕、恐懼的意思。如顫栗就是發抖、打哆嗦,恐栗就是恐懼發抖,惴栗就是恐懼顫抖,寒栗就是因寒冷而打冷戰(顫),股戰而栗就是兩腿發抖不停哆嗦等。
同時,先民們還認識到,栗子的内仁飽滿、外殼堅硬,進食時必須借助外力将其打破。這樣“栗”字又有了堅實、堅固、飽滿、嚴謹的意思。如栗理就是堅實而有文理,栗密就是謹嚴缜密。後來,人們還把擊打栗子使外殼暴裂比作用手指或拳頭擊打頭部,稱之為栗暴。可見,“栗”字的含義非常豐富,蘊含着先民生活經驗的切身感受。
許慎《說文解字》:“栗,木也。從木其實下垂,故從()。”許慎把“栗”解釋為會意字,顯然是根據篆文得出的錯誤結論。《廣韻》:“栗,堅也。果木也。”即堅實、結果的樹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