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各個國家的閱兵正步

各個國家的閱兵正步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7 08:01:58

“八一”建軍節來臨之際,十集文獻紀錄片《大閱兵》在央視播出。在閱兵中,帥氣的“中式正步”無疑是一大看點。7月30日,第四集《一九五五年國慶閱兵》紀錄片講述了“中式正步”的發展曆程。

各個國家的閱兵正步(1953年沿用至今閱兵儀式上的)1

根據資料顯示,在1949年開國大典閱兵和1950年的國慶閱兵中,徒步方隊都采用了“大齊步”。而在1951年的國慶閱兵上,受閱部隊開始采用“蘇式正步”。然而,由于蘇軍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身材體型等方面的差異,高擡腿步幅大的“蘇式正步”讓官兵們很不适應。

此後幾年,中央軍委根據訓練反饋,不斷對正步動作進行調整,到1953年修改後的《隊列條令》正式頒布後,最終摸索出了一套最适合中國軍人體态,并沿用至今的正步動作。

據了解,蘇聯閱兵在正步踢出時,腿要與地面成直角,腳掌落地時産生的沖擊力震蕩大,時間一長容易造成受傷。與此前的“蘇式正步”相比,改進後的《隊列條令》正步動作增加手臂擺動,把踢腿高度降低到20厘米,并将步幅調整為更适合中國軍人體型的75厘米。

各個國家的閱兵正步(1953年沿用至今閱兵儀式上的)2

目前,解放軍隊列訓練中常見的正步走分解動作,是伴随着“一、二、停”的口令,士兵們做出一步一動和一步兩動的分解動作,這種分解動作又被稱為拔慢步。

盡管現在拔慢步已成為掌握“中式正步”的基本功,但在1955年閱兵前的訓練中,身為海軍學院方隊總教練的孫國桢卻發現了一個棘手的問題。

起初由于單兵拔慢步時間過長,金雞獨立的姿勢讓不少學員的腿變得僵直生硬,重心上不去,步幅打了折扣。對此,孫國桢研究了解決辦法。在訓練時減少拔慢步的比重,同時在行進訓練時以後腳跟為發力點,增加登力和反作用力。

實習生王佳欣南都記者潘珊菊發自北京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