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大明王朝王振的結局

大明王朝王振的結局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7-21 14:20:03


大明王朝王振的結局(王振如何成了小鮮肉)1

正史中的一對師生,被導演改成了難兄難弟了

或許是最近這些年來太過于流行小鮮肉,又或是導演和編劇想按照他們的理解來表達内容,最新的電視劇《大明風華》中,皇帝朱祁鎮寵信的太監王振,硬是被導演和編劇塑造成了一個年齡和他相近的孩子,要知道在正史中,人家王振可是參加過科舉的落地秀才,而且還是明宣宗安排給兒子朱祁鎮的老師。

大明王朝王振的結局(王振如何成了小鮮肉)2

雖然無法查到王振的具體出生年份,但他參加過科舉并落地這點,是毋庸置疑的,按照古人“十年寒窗苦讀”的規律,王振“高考”失意後去當太監時,至少已經是将近20歲的人了。王振進宮當太監時正是永樂末年,考慮到永樂皇帝是公元1424年去世,而明英宗是公元1427年才出生,這樣算起來王振與明英宗足足相差20多歲,俗話說“三年一代溝”,這二人的代溝可一點也不少啊。

所以《大明風華》中,什麼小太監為明英宗擋蜜蜂,二人一起長大積累情感的戲份,壓根就不可能。或許在編劇的心中,深受金庸大師的《鹿鼎記》影響,太監隻有和皇帝同齡,才會積累起非常深的感情,這王振明顯是個例外。

大明王朝王振的結局(王振如何成了小鮮肉)3

曆史上真實的王振——這個人并不簡單

王振是曆史上有名的權奸、大奸臣,這點沒什麼好洗白的,但他明顯也很不簡單,之所以這麼說主要是基于以下兩點:

一、王振是讀過書的,甚至還參加過科舉考試,但在仕途無望以後,他竟然另辟蹊徑揮刀自宮進宮當了太監,這點非有大決心大毅力者不能做到,因為此時的王振不是好忽悠的小男孩,而是一個正了八經的成年人,還有秀才文憑。後來同樣是成年以後揮刀自宮當太監的,便是那位大名鼎鼎的“九千歲”魏忠賢了,由此可見,這個年紀還敢這麼幹的人,都不簡單啊。

二、按理說土木堡之變是王振一手導緻的,他不但坑了明英宗,還葬送了明朝最為精銳的三大營,給他一個“千古罪人”應該算的上實至名歸了。但在明英宗複辟後(公元1457年),這位飽經風霜的天子,竟然下诏為王振平反,甚至還在王振生前所建的家廟——北京的智化寺中建立旌忠祠,命人用香木雕刻王振的神像,常年祭祀。

明英宗的這個操作,不僅讓當時的人,即使後來人來看這段曆史,估計也會大跌眼鏡,“您是還沒有被王振坑慘嗎?”

大明王朝王振的結局(王振如何成了小鮮肉)4

但事實未必如我們的第一印象所想的那樣,要知道此時複辟的明英宗與,已經經曆了人間的大起大落,并飽嘗了人情冷暖,試問他怎麼能分辨不出誰是對他好?誰又是在利用他呢?所以王振或許是貪得無厭,或許是擁有很大權力,但其對明英宗的忠心看來是應該的被認可的。

而且正如《大明風華》中描寫的那樣,明英宗少年繼位,權力一直不在自己手中,這對于皇帝就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了,如何奪會本就屬于自己的權利,是他要面對的頭等大事。而辦大事自然需要有人幫忙,但皇帝身邊要麼是文官,要麼是外戚,誰也信不過,這時候與皇帝朝夕相處的太監(比如王振)就成了不二之選,這也是曆史上宦官專權的由來。


大明王朝王振的結局(王振如何成了小鮮肉)5

不容于文官集團的悲劇

曆史中的皇帝們,雖然無法說每個人是人中龍鳳,但絕大多數都至少是中人之姿以上,所以我們在史書中看到的那些昏庸皇帝,未必就都是智商不在線,對于明宣宗選用太監教皇子,而明英宗又十分重用這位名叫王振的太監,不難看出,這背後一定有史官不願意說出的原因。

或許史官不願意寫出的事實是:明宣宗明知時日無多,發現天子卻很年幼,如果再讓這些滿口之乎者也的文官來教導太子,那麼這個朝政豈不就要淪為文官集團手中的玩物?所以明宣宗不惜背着罵名,竟然在太監中挑選會讀書寫字的人來教育太子。這起碼能有兩個好處,一是這些小太監并沒有多少勢力,弄不出多大風浪。二是太監不同于文官,其權利完全依附于皇權,因此不得不忠心。

大明王朝王振的結局(王振如何成了小鮮肉)6

從後來明英宗的所作為所來看,王振的忠心是受到了明英宗肯定的,縱使出現了土木堡之變,也依然沒有改變,這份認可程度,可不是一般的高。而且當我們換個角度來看土木堡之變,其實這并非是明英宗的沖動之舉,而是他實現真正親政的最佳途徑,經過禦駕親征,真正奪回屬于自己的權力,這或許才是王振力主出征的真實原因。

而文官面對想要獨立的天子,在與宦官博弈的過程中,究竟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土木堡之變是否就是王振一人的過失?這其中的真相,很耐人尋味啊……

大明王朝王振的結局(王振如何成了小鮮肉)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