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紐約大學前灘校區位于上海浦東前灘新區,毗鄰由KPF設計的前灘中心
紐約大學的的現代化模式是塑造一個真正的全球化、跨文化和跨學科機構。在全球化受到質疑的時代,像紐約大學這樣的教育機構和像 KPF 這樣的國際公司,從促進創新和創造有意義的文化交流方面,向大家展示國際合作和跨文化交流的益處。與其他美國主要大學機構一樣,紐約大學一直以自己是一所真正的多元化、國際化和跨文化融合大學而自豪。這一點在其包括上海紐約大學在内的校園多元化學生群體中體現得淋漓盡緻。其中,上海紐約大學一直保持中國學生和國際學生各占一半。
KPF跟紐約大學合作了5個項目
紐約大學前灘校區,KPF完成室内設計
KPF設計的紐約大學護理學院、牙科學院與生物工程學院
在上紐大項目中,我們公司四個辦公室的專業人員協作展開設計規劃。這種模式對我們在中國的實踐尤其有效。在過去的 28 年裡,我們在23個城市參與了70 個項目。正是我們的高度整合和跨國際的工作模式才使得我們能夠創造出一些世界上最具标志性且最令人難忘的建築,以及适合中國各個城市獨特背景的建築。
當我們開始進行校園設計時,我們首先與業主,尤其是大學校長Jeff Lehman,一起共同确立了一系列目标,這些目标将為有助于我們理解如何設計一個真正的中美合作院校。我們将這些目标分為四大類。
首先,對于一個位于上海和紐約的文化、教育和研究機構,其社會層面的目标,我們認為應包括:确保上海和紐約等國際大都市協動,繼續發展成為國際知識港灣。上海紐約大學本身也将成為世界各國人民了解中國的知識和文化大門,也是中國人民了解世界其他地區的大門。
其次,作為一個學術機構,我們希望設計能确保真正的跨學科教學和研究,基于各專業融合而非使其分隔的概念,通過學術交流促進創新,激發創造力。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意味着藝術和科學等跨學科的融合,而不僅僅是數學和工程等相關學科的融合。
作為一個文化實體項目,我們也希望設計能學習和體現盎格魯-撒克遜修道院庭院和中國學者花園這兩大曆史著名的教育傳統,确保來自世界各地的各學科以及各種背景的學生們能夠進行平等的跨文化交流。
最後,我們希望校園能提供充滿活力的、公共的社區生活。事實上,它本身就是一個市民中心,提供服務于整個上海的文化設施,同時為未來可持續校園樹立典範,這體現在我們的每一項規劃和設計決策之中。
學者花園方形内院以及大門的概念,構成了該項目的重要設計理念。
同樣,我們注意到,門作為标志性空間,定義前後時間的過渡,以及學院社區内外空間的過渡,這一點在兩種文化中均有體現。在這兩種文化中,大門是一種潛在的物理聯系,同時,也是作為一種更重要的精神門戶,将知識的、哲學的内在世界與更活躍的外在世界相連,形成學者花園和城市長廊之間的聯系,或者方形内院、内部空間和外部城市空間之間的聯系。
左邊是形似凱旋門的拱門,是位于華盛頓廣場公園中心的紐約大學标志,右邊是月洞門,是傳統宋代院落中從城市空間到花園空間的标志性入口。
首先,我們定義了四方庭院概念。然後将牆體分割,形成四座不同的建築和四個不同的大門。在這一點上,這四座建築中的每一座都被分割成兩層的子建築元素,這些子建築元素移動、旋轉形成64個獨特的建築體塊。其中每棟建築均為兩層樓,設有教室、辦公室、圖書館等。這就打造出無數的露台空間,增加了地面空間,及多層次的綠色空間,學生、教師和公衆都可以進入。最後,對體量進行了調整,以确保陽光照射到方形庭院,露台寬敞舒适,使校園更加健康、更具可持續性。
在校園裡,設置了很多的露台。實際上,它們為基地提供了更多的開放的綠色空間,而不是單純地讓基地向天空開放。重要的是,這些露台從一層延伸到下一層,既開闊了視野,為大樓帶來了采光,又鼓勵更多的機會來創建社區,允許創造性的對話和交流。整個學校都對這些露台及其在城市花園和植物、蜜蜂等科學研究中的潛在用途産生了濃厚的興趣。這些露台和立面是項目的主要可持續元素,體現在了調節光線、水處理、降低能耗、鼓勵步行和社區健康改善方面。
室内空間使用了具有紋理的傳統上海灰磚的相互作用,這些灰磚在衆多裡弄街區中随處可見,夾雜着暖色調的學院式木屏風,這是許多美國校園和曆史悠久的中國别墅的典型特征,通過使用與光線互動的有紋理的屏風—屏風在兩種文化傳統中都得到了深入的利用。我們将這些元素組合在一起,為校園内部提供了一種觸感,重新調整空間的趣味性,并創造了紋理和顔色不斷變化的的相互作用
在許多西方校園裡,建築的公衆面更加堅固、更具儀式感,而面向方形内院和庭院的建築側面則更透明,更具吸引力。在許多中式别墅和宮殿中也可以看到同樣的區别,這些别墅和宮殿的臨街牆面大多很堅固,很少有開口。而面向花園庭院的亭子是開放的、多孔的。在上海紐約大學,建築師遵循了類似的邏輯,即外立面賦予項目強烈的城市面貌。内部庭院立面是透明的,光線充足,具有吸引力。兩者都是分級、漸變的,使建築的規模遞減,并讓人易于辨認的每個體量内發生的事件及其用途。
資料來源、版權所有: KPF建築設計事務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