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8日,香港大學發布新聞稿,該校理學院院長(暫任)及⿈乾亨⿈幹利基⾦教授(化學與能源)任詠華最近獲選國際化學發展組織(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Chemical Sciences in Development ,IOCD)的新任會長,成為該組織的第三任會長,亦是該組織自1981年創會以來首位女性會長。該組織的兩位前會長都是頂尖科學家── 創會會長是來自美國的諾貝爾獎得獎者格倫西博格教授(Glenn T SEABORG),前任會長是來自法國的諾貝爾獎得獎者尚-馬裡·萊恩教授(Jean-Marie LEHN)。
剛履新的任詠華教授對IOCD的信任緻衷心感謝:「我很榮幸能當選國際化學發展組織的第三任會長,并期待與成員攜手合作,促進以化學為核心來應對21世紀各種全球性挑戰,尤其是推動可持續和公平的未來發展工作。」
而剛卸任的IOCD會長萊恩教授和執行總監Federico ROSEI 教授均對任教授當選會長大表歡迎,兩人皆不約而同地表示,任教授不但具有非凡的科研成就,多年來亦對推動可持續發展和提高女性科學家的地位等IOCD 的核心價值及使命貢獻良多。
任教授于⾹港⼤學化學系取得⼀級榮譽理學⼠和博⼠學位,主要從事無機和⾦屬有機化學、超分⼦化學、光物理學和光化學,以及⾦屬基分⼦功能材料等⽅⾯的研究。任教授近年屢獲殊榮── 2022年榮獲美國化學會Josef Michl光化學獎、2021年獲該學會權威學術期刊《能源與燃料》選為「能源研究先驅」,并以特刊形式表彰其于能源研究領域的重要貢獻, 以及于2020年獲歐洲光化學協會、美國光化學會和亞洲及大洋洲光化學會共同頒授Porter Medal獎章。
任詠華教授是中國科學院院⼠(2001)、世界科學院(TWAS)院⼠(2006)、美國科學院外籍院⼠(2012)、歐洲⼈⽂和⾃然科學院(Academia Europaea)外籍院⼠(2015)和⾹港科學院創院院⼠(2015)。她于2011 年獲頒歐萊雅-聯合國教科⽂組織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其他獎項包括英國皇家化學會百周年講座獎(2005/06)、英國皇家化學會Ludwig Mond Award(2015)、⽇本光化學協會Eikohsha 光化學家獎(2006)、⽇本錯體化學會國際獎(2016)、和裘槎優秀科研者獎(2000/01)等。⾃ 2020年起,任教授更擔任約翰威⽴(Wiley)新推出的旗艦學術期刊《⾃然科學》 ( Natural Sciences ) 的化學領域主編。
有關國際化學發展組織
IOCD 于1981 年7 月在巴黎教科文組織舉辦的一次會議上成立,随後在比利時注冊為非牟利及非政府組織。其使命是通過将化學重新定位來造福社會,以及促進化學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從而實現化學于可持續、公平的人類發展和經濟增長的應用。
科學家任詠華:38歲當選院士,熱愛讓她在科研之路上樂此不疲
任詠華院士是我國化學領域的頂尖專家,38歲就當選了院士,成為我國最年輕的院士之一。
25歲拿到博士學位、32歲成為教授
任詠華出生于香港,父親從香港大學畢業後,成為了一名土木工程師,母親是全職家庭主婦。
少時的任詠華跑步、畫畫、朗誦樣樣不行,在拔萃女書院讀書時成績隻能算中上。她背書很差,同學背一兩次就會,她卻要背很多次。但從小在化學方面她就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與驚人的天賦。
憑借勤勉之功,她同時獲得醫學及藥劑學錄取,但沒有選擇念有“賺錢科”之稱的醫科,一心隻去港大讀化學。一直以來,父母對她的教育都是開明的,給予她充分的自我決定的權利。任詠華最終以優異的成績如願以償地考入香港大學化學系。
“我選讀化學是因為喜歡從事客觀理性的分析工作。人們總認為化學家制造污染、毒物,其實這是一個靠化學才能正常運轉的世界。”
在港大,任詠華如魚得水,一路從本科讀到博士。25歲港大博士畢業後,她先是來到了香港城市大學任教。兩年後,還是回到了母校港大,成為了一名講師,因為在科研領域的突出成就,32歲她就成為了港大年輕的講座女教授。
38歲當選,成為最年輕的女院士
任詠華師從支志明院士,巧合的是,她的博士導師支志明在199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的時候也是38歲,也是當時中國最年輕的院士。
支志明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而任詠華于2005年亦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正所謂“名師出高徒”。
跟着這樣實力超群的導師一起做科研,任詠華不僅在科研上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而且導師的成就也激勵着任詠華在科研之路上,絲毫不敢懈怠。也是從那個時候,她養成了每天至少在實驗室工作10多個小時的作息習慣。
全天埋頭在實驗室裡,穿梭在試管、燒瓶、儀器和學生之間,與化學朝夕相伴,樂此不疲。“因為在這裡,可以做一些你自己很喜歡做的事情,我很享受,不一定非要獲得怎樣的成果。”
多年後,回憶起自己的導師,任詠華說了這樣一句肺腑之言:“我很感謝我的博導支志明先生,是他讓我明白科學并無性别之分,隻有好壞之分。”
圖為任詠華與恩師支志明在港大化學系實驗室合影(1985年)
任詠華院士目前研究的方向主要涉及超分子自組裝和有機凝膠,光緻變色材料,金屬有機、納米簇和納米材料,分子材料學,光電材料,發光材料和發光化學傳感器和生物标簽等方面的研究。
雖然是做化學研究,任詠華認為,化學可以與物理、生物、醫學領域相結合,為解決能源、醫療健康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做科研是不分男女的”
2011年由于在發光材料以及捕捉太陽能的創新技術方面做出的重要貢獻,任詠華獲得了“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
該獎項素有“女性諾貝爾獎”之稱,這是對女性科研工作者最高的榮譽,每年全球僅有5個名額。
在獎項發布會上,有人曾問過任詠華:“你認為男性、女性搞科研有什麼分别?”她當時毫不猶豫地回答:“沒有分别,因為做科研是不分男女的。”
2011年4月7日,中科院院長白春禮會見任詠華。他在接見儀式上表示:“任詠華教授能夠獲此殊榮,顯示了中國化學界在世界科學領域的地位。”
在獲得該榮譽後,她在接受采訪時平常平靜地說道:“科學像是吃飯一樣,你不可以不吃,它已經是你生活的一部分。我選擇了熱愛的化學,直到現在,我還能享受其中的樂趣。”
正是這種熱愛,讓她在科研之路上樂此不疲,也收獲了衆多令人望塵莫及的成就。
截止目前,任詠華共發表SCI論文460餘篇,平均每年的發文量在20—30篇左右。這些論文引用超23000餘次,h因子79。不僅如此,她還申請了30幾個專利,科研成就享譽全球。
内心有家國情懷、肩上有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感,值得為像她一樣的女科學家,點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