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頭琴,因琴首雕有馬頭而得名,蒙古語叫它“潮爾”,是蒙古族曆史上較為悠久的一種弓弦樂器。馬頭琴從 它産生那天起,就成為蒙古民族喜愛的樂器而廣為流傳。它伴随着蒙古民族走過了一千三百多年的曆史,已成為蒙 古民族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侶。
早期的馬頭琴主要擔當史詩說唱及民歌的伴奏,一首民歌就是一支馬頭琴曲,人聲起便可琴聲合,尤其是同蒙 古民族的“烏爾圖道”(即長調民歌)相結合,更具草原文化的韻味。随着社會的發展,馬頭琴進入了藝術的殿堂。
馬頭琴是蒙古族音樂文化的典型代表,無論是它的造型、制作材料,還是它的音質音色、音樂表現風格和演奏 方法,均體現着蒙古族的性格内涵。可以說,馬頭琴伴随着蒙古族從草原和曆史的遠處一路走來,其中承載了豐富 的曆史文化信息。
馬頭琴不但在一些正式和隆重場合演奏,也出現在民間的婚典儀典和親友聚會等日常活動中;既可為歌伴奏, 亦可獨奏曲目。馬頭琴的傳統曲目多從民歌中演化而來,可分為五類:1.原生民歌,如《朱色戀》、《八雅鈴》; 2.英雄史詩曲牌,如《奔馬調》、《打仗調》;3.馬步調,即表現馬形象的曲調;4.從民歌發展而來的琴曲,如《荷 銀花》、《莫德烈》等;5.漢族古老曲調,如《普安咒》、《柳青娘》等。
馬頭琴是前郭縣蒙古族文化生活中廣泛應用的蒙古族民間弦樂器。在長期實踐中,馬頭琴演奏技巧已發展成為 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間音樂藝術。近幾年來,前郭縣委、縣政府制定了本縣社會文化發展戰略,馬頭琴藝術被提升到 文化戰略的品牌位置。2006年8月4日,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正式命名前郭爾斯蒙古族自治縣為“中國馬頭琴之鄉”。2006年9月1日,前郭縣1199名馬頭琴選手的廣場齊奏,創造了吉尼斯世界紀錄。并且該項目于2008年入選“第一批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擴展項目名錄”。 (注:該項目被評定為國家級項目時,原項目名稱“蒙古族馬頭琴”修改為“蒙古族馬頭琴音樂”。)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