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虎年,關于虎的故事很多,故事就不說了,不管是武松打虎,還是老虎引發的一系列傷人事件,都印證了一個特點就是老虎真不愧是山林之王的美譽。
因為今年是虎年春節,所以到處都能看到關于虎年的祝福,虎年的标識等,關于老虎,不隻是一個名稱,老虎别稱有很多種,如大貓、大蟲、山大王、山獸之君、寅将軍、斑子、山君、于菟、李父、李耳、伯都、封使君等,這些别稱你知道嗎?
1、大蟲:虎年談虎,關于老虎的别稱大蟲,這個估計大家都知道,最早的介紹源自于武松打虎。《水浒傳》中稱之“大蟲”,在《水浒傳》武松打虎時該老虎的特定名稱。在《水浒》中有寫到“近因景陽岡大蟲傷人,但有過往客商可於巳午未三個時辰結夥成隊過岡,請勿自誤。”,以及武松在景陽岡醉卧大青石上時,“隻聽得亂樹背後撲地一聲響,跳出一隻吊睛白額大蟲來”。
2、老蟲:蕭繼宗《湘鄉方言.動物》:“湘鄉謂虎為老蟲。”同治六年《甯鄉縣志》:“虎曰老蟲。”
3、戾蟲:虎是大型貓科食肉動物,性情暴戾,故《戰國策·秦策》有“虎者,戾蟲”之說,意思是虎是暴戾的動物。
4、毛蟲祖:清·錢謙益《題畫二首為傅石君·射虎圖》:“南山白額毛蟲祖,掉尾磨牙踞林莽。”齧人不肯避賢毫,狡獸輕禽敢餘侮?
5、老大蟲:陸遊《老學庵筆記》卷三:“彜叔赴召時,有華山道人獻詩曰:‘北蕃群犬窺籬落,驚起南朝老大蟲。’”
6、山君:《說文》上說:虎,是西方的野獸,又稱作“獸君”,因為它是山中百獸之君的緣故。所以又有“山君”的别稱。《骈雅·釋獸》裡也說:“山君,虎也。”以此推知,山王也是老虎的綽号,東北舊時采參人稱其為山神爺,也是這個意思。
7、斑奴:清·黃景仁《圈虎行》:“我觀此狀氣消沮,嗟爾斑奴亦何苦。”
8、白額:《晉書·周處傳》:“南山白額猛獸,長橋下蛟,并子為三矣。”李白《大獵賦》:“雖鑿齒磨牙而緻伉,誰謂南山白額之足睹。”王琦注:“白額虎蓋虎之老者,力雄勢猛,人所難禦。”
9、白額侯:見過虎的人都知道虎的額頭長有一撮白毛,唐代詩人王維在《老将行》中也有“射殺山中白額虎,肯數邺下黃須兒”的佳句傳世。由此,人們又送它“白額侯”、“白額将軍”的雅号。《宣室志》說:張铤駐兵在四川的.西部,宴席上遇見白額侯,于是檢驗他,乃是老虎。
10、寅将軍:《西遊記》中稱之“寅将軍”。寅将軍本是一隻虎精,因唐僧急于取經,起早趕路,落入了寅将軍的陷阱,兩個仆從,被寅将軍、熊山君、特處士吃了,多虧太白金星搭救,唐僧才逃離虎穴。後也以寅将軍為老虎的别稱。
11、封使君:南朝梁任昉《述異記》上記載:漢朝宣城太守封邵,忽然間變成老虎,吃當郡的郡民,隻要稱呼它封使君,就會由此離開而不再回來。所以當時的俗話說:“無作封使君,生不治民死食民。”
12、李耳:《法言》上說:在古代河南、河北一帶,當地的居民都稱虎為“李父”。而在江西、湖廣以及安徽一帶則稱其為“李耳”。李耳即老子,道教的太上老君,據說老子的生日适值虎年或虎日。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則說:“李耳”當作“狸兒”,“狸”是貓一類的動物,俗稱野貓。虎與貓同科,且形狀相似,所以至今南方一些地方仍把老虎叫“老貓”。
13、老饕:韋莊《小将張彥射虎歌》:“老饕已斃衆雛恐,童稚揶揄皆自勇。”
14、於菟:《左傳·宣公四年》記載:起初,若敖在鄭國娶妻,生了鬥伯比。若敖死後,鬥伯比跟着母親來到鄙國,後來他和鄙子的女兒私通,生了子文。鄙夫人讓人把子文丢在雲蘿澤裡。有老虎給他喂奶。鄙子打獵,看到這場面,害怕而回來。夫人把女兒私生子的情況告訴鄙子,鄙子收養了子文。楚國人把奶叫做“谷”,把老虎叫做於菟,所以就把這個孩子叫做鬥谷於菟。也有人叫“烏菟”,左思在《吳都賦》上說:“烏菟的族類,都是和長有甲皮的犀牛同類。”所說的烏菟便是指老虎而言的。
15、老牙:李鼎超《隴右方言.釋動物》:“‘老牙’即‘老虞’。‘老虞’者猶言‘老虎’也。”
16、伏猛:蘇轼《送程之邵簽判赴阙》:“林深伏猛在,岸改潛珍移。”趙夔注:“伏猛以言虎,潛珍以言龍。”
17、斑子、黃斑
《聊齋志異》也有一篇寫老虎為母治病請醫生的精彩篇章,蒲松齡别具匠心地稱兩虎為二班:班爪和班牙。這是有根據的,民間給老虎起的别名裡面與班、斑有關的不少,像斑子、黃班、黃斑、斑寅将軍等,想來人們對老虎的黃色斑紋印象最為深刻。唐戴孚《廣異記·巴人》中有詳細的記述:“老人乃登山呼‘斑子’,倏而有虎數頭,相繼而至”。由于虎的斑紋是以黃色為主的,故明高啟又在《同謝國史遊鐘山逢鐵冠先生》一文中稱它為“黃斑”,他是這樣寫的,“鐵冠先生有道者,往往人見騎黃斑”,此處黃斑指的就是虎。
18、十八姨
《錄異記》上說:嘉陵江側住有一婦人,年齡在五十歲以上,自稱作十八姨,常常到附近居民家中,也不用飲食,總是教悔告知人們要佬好事,“假如做了壞事,我合要命令貓兒們三五隻來檢查你們。”話一說完便離去,有時即地便不見蹤迹,人們之中有知道她是老虎所化身的,都非常敬畏懼怕她。
虎的早起别名可見于帶有深化色彩的《山海經》中。如《中山經》中的人面虎“馬腹”,其狀如人面虎身,其音如嬰兒。《海内西經》中的九頭虎“開明獸”,身大類虎而九首,皆人面。《海内北經》中的千裡虎“名曰驺吾,乘之日行千裡”,案曰:是謂驺虞。這些稱呼都帶有人的幻想。
以上僅僅是通過網絡整理的18種老虎的别稱,僅供參考。最後送給大家虎虎的祝福,祝願大家虎虎的甜蜜,虎虎的運氣,虎虎的健康,虎虎的快樂,虎虎的心情,虎虎的欣慰,虎虎的順利,虎虎的幸福,虎虎的人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