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阄怎麼改人數?作者:劉夢钊來源:樂亭文化研究會《讀樂亭》會刊,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抓阄怎麼改人數?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作者:劉夢钊
來源:樂亭文化研究會《讀樂亭》會刊
題圖來自網絡,僅為配圖,和本文無關
抽勾,抓阄、叫行是一種為了取得各自應得的财物,相互之間各不相讓,在調節受阻,而采取的一種相對公平的方式。下面就抽勾,抓阄、叫行的三種方式的單獨性和相關性做如下闡釋。
抽勾的方式很簡單,想當年我們樂亭盛産大高粱,從秫稭上剝下挂面寬的一劈席篾兒,公證人把席篾兒掐成長短兩段用食指和拇指捏住,從外觀看兩個席篾很齊整,其實這兩個席篾兒就叫勾,捏住的部分一長一短。抽勾人捏住一勾,往上一抽,這就是名副其實的抽勾,如果隻是一件東西,抽着長勾者為有,短者沒有。如果是兩件東西,一般情況下,長者優,短者次。但是,也有短者優長者次的情況,這都是中人臨場規定的。尤其是在家産上,有“萬貫家财勾上死”的說法。所以在抽勾上,很嚴肅,也很認真。在未抽以前,其一人提出,誰先誰後,那就得兩人先劃拳,勝者先抽。在抽勾的方式上也由中人(公正人)把勾,即長短不同的兩個席篾插進兩段相同的隔檔瓤兒裡(也有的是中人捏在手指上),往地下一扔,抽勾人各撿(抽)一個,然後交給公證人,在衆目睽睽之下定奪。抽勾這種分配方式,很原始,很适合往昔多數人是文盲的情況下,比較相對公平的一種獲取手段。當然也有一定的貓膩,有的串通公證人,在勾上(席篾)做手腳,把長的掐去一點,短的就變長了。至此,兄弟阋于牆,非要把家産分個絕對公平不可。所以就出現了哥兩個在過堂屋裡挾寨子,甚至挾寨子還不解氣,索性拆了房子從中鋸大檩,像水缸這樣的東西沒法一分為二,幹脆一砸了事。抽勾這種分配方式多數人認為還是公平的,在我地存在了很多年。
不過,抽勾這種分配方式隻限于兩三個人,人一多,在分配上,就适合抓阄了。抓阄的特點,就是貴在一抓。抓阄在一般情況下是用筆和紙來解決。比如說東西少,大家都争着要,又不能割裂成每人一份,在此情況下,首先合理作價,然後把要分配的東西寫在紙上,然後同空号紙一起捏成紙團,所有抓阄的人按次序抓,抓到的人在管理人員的監督下,領取東西。當然這是一種情況,還有就是,比如說,單位或集體養了豬,逢年或過節給職工(社員或群衆)分肉,肉比較好分,頭蹄下水怎麼辦 想要什麼的都有,合理作價以後,通過抓阄,抓上啥就是啥。總的來說,抓阄也是一種比較公平合理的分配方式。當然,想要好處弄虛作假的也不乏其人。往昔,哥仨分家産,祖遺有正房兩套,各三間,廂房三間。在分配上,誰都想要正房。無奈之舉,抓阄吧。老二天生憨直,沒半點兒花花腸子,老大老三則不然,都是賊裡不要的貨,兩人一串通,暗地裡賄賂了公證人,公證人拿了好處就得辦事,事前寫了前正房和後正房兩個阄,交給老大和老三,而後把老二找來,說,你們哥仨,都想把家分得公平,我把兩套正房和廂房做了三個阄,看看誰先抓,老大說,我是當哥的,做表率,讓給老二先抓,沒等老二開口,老三說,孔融還讓梨呢,我讓二哥先抓。證人說,老大,老三夠意思,那老二就先抓吧。老二說,即便都讓着我,我就先抓了。老二從三份都寫着廂房的阄裡拿了一張,老大和老三也拿了。老二抖開阄一看,不如意地說,是廂房,當然老大和老三都是正房。盡管這個故事是小兒科,卻流傳久遠。
在上個世紀集體經濟時期,生産隊為了分配上的公平,抽勾,抓阄使用了很多年。
下面說說叫行。在筆者看來叫行雖然與抽勾,抓阄都屬于經濟行為,但是叫行的特點就在一個“叫”字上,叫就是争。首先争得是經濟實力。有實例為證,生産隊解體時,生産隊處理一口鐵鍋,作價兩元,兩個人都想買。無奈之下,叫行吧,從3元叫到5元,按說叫到頭了,買一口新鍋才6元。兩人都叫得上了火,各不相讓,又從5元叫到10元,20元,一直叫到50元,其中一個說,我輸了,另一個把錢交了,回身舉起鍋往地上一摔,說,這口氣算賭了。還有一例,前些年,有兩個單位的領導同時授意管夥人員到市場買王八(甲魚)招待貴客,可憐市場上隻有一個攤主,賣的隻剩一隻王八,兩位買主同時說買,這隻王八最多值100元,賣主說,叫行吧。這一叫,不得了,百元錢的一隻王八,賣了1000元。看起來。叫行叫得是心勁兒,叫得是錢大氣粗,其實也不盡然。生産隊解體,有一塊零散地叫行,誰給的錢多誰種地。當時有一位德高望重的中年人出面在底價100元上,該人添了50元,人們看來,不多不少,本來有幾個想叫行的,因礙于情面,也就收手了,這就是經常所說的人情。可就是有些人,抓住了人情自身的軟肋,趁叫行之機撈一把。某村處理樹,事前由村領導班子及村民代表給樹按棵劃了價。有幾個村頭兒串通好了,将幾百棵樹,每棵隻添一塊錢,然後在村民面前察顔觀色,此時空氣凝滞了,明知對方瞪着眼睛撿集體的便宜,但是誰也不願意站出來叫這個行,就在掌管人要一錘定音的時候,突然有個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夥兒說,每棵樹我再添1分,這樣一來,會場氣氛活躍了,有添1毛的,有添1塊的,有添5塊的,最後被添10塊的叫走。看起來,抽勾和抓阄是打斷了骨頭連着筋的孿生兄弟,而與叫行就大相徑庭了,相比之下,叫行和競價還是骨肉相連的,下面就說說競價(也有叫競拍的)。
筆者覺得競價比叫行似乎向前邁了一步,在方方面面有了一定的規範,尤其表現在公共财物的出賣和租賃上。某單位有一小賣部向外承包,欲承包者自公布之日起報名,繳足制約金1000元,5天後參加競價。競價那天來了不少人,有本單位家屬,有下崗人員,也有社會上的一些閑散人員。最讓人砸眼球的是,來了幾位,有剃光頭的,有紋身的、還有頭上頂着一撮纓的,據說這幾位是為朋友兩肋插刀來的。沒想到,這位單位的主管也不是吃素的,事前就把當地派出所的民警邀來坐鎮,這次競價很成功。當然,也有一些人,借競價鑽營取巧撈國家或集體的好處,撈到還是撈不到,就看單位的頭兒了。想當年筆者所在單位的稻田對外承包,某人欲低價承包,但是又摸不清這單位頭子的脈,就來了一個投石問路,暗地裡把錢和一個紙條裝在信封裡,塞進這位領導的辦公室,當這位領導發現以後,将這位叫來,把錢和紙條往桌子上一放,對這位義正辭嚴地說,這事兒辦得有些下三濫,想讓我辦蠅營狗苟的事禍害公家,你看錯人了,願意承包,跟着叫行。這件事,得到了大家的贊譽。
繼承過去叫行或競價競争手段還是當今的競拍(含拍賣)手段,裡面都蘊含着公與私的格鬥和人與人之間的競争,但是在參與時可千萬不要忘了“法理”二字。
(作者劉夢钊,退休教師;劉煥新,退休幹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