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厭的勇氣心得體會3000字?1.你的不幸皆是自己“選擇”的2.重要的不是過去,而是你怎麼看待過去,而我們看待過去的看法,是可以改變的,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被讨厭的勇氣心得體會3000字?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1.你的不幸皆是自己“選擇”的。
2.重要的不是過去,而是你怎麼看待過去,而我們看待過去的看法,是可以改變的。
3.考慮現在的目的,而不是考慮過去的“原因”。
4.為什麼要那麼急于得到答案呢?答案不應該是從别人那裡得到,而應該是自己親自找出來。
5.重要的不是被給予什麼,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給予的東西。
6.人無論在何時 也無論處于何種環境都可以改變,你之所以無法改變,是因為自己下了“不改變”的決心。
二、一切煩惱都是人際關系的煩惱7.隻要涉入人際關系就會受傷,也會傷害别人。
8.自卑感VS 自卑情結:自卑感本身沒有錯,還可以成為進步的動力;但是如果把自卑感當作借口使用害怕前進或者不想真正的努力時,就變成了自卑情結。
9.健全的自卑感不是來自與别人的比較,而是來自與“理想的自己”的比較。
10.人與人之間“雖不同但平等”。
11.和他人讨論,不要變成辯論,更不要變成權力之争。表達觀點,而不是證明自己正确别人錯誤,這樣很容易上升到人身攻擊的程度。
我們表達觀點,根本不需要和對方辯論,也不需要說服對方。
但是當我們受到對方的攻擊時怎麼辦呢?要忍耐嗎?不,忍耐這種想法本身就表明依然拘泥于權利之争,而是應該對對方的行為不做反應。
12.追求優越性并不是通過與他人的競争來完成的。
三、讓幹涉你生活的人見鬼去13.人生有三大課題:交友課題、工作課題以及愛的課題。
14.當人能夠感覺到“與這個人在一起可以無拘無束”的時候,才能體會到愛。既沒有自卑感也不必炫耀優越性,能夠保持一種平靜而自然的狀态。真正的愛應該是這樣的。
15.要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中呢?
人為什麼想要尋求别人的認可呢?
其實很多情況下都是因為受賞罰教育的影響。
“倘若自己都不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還有誰會為自己而活呢?”
16.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課題”分開來,一切人際關系矛盾都起源于對别人的人生課題妄加幹涉或者自己的課題被别人妄加幹涉。
17.羁絆的本質在于“回報思想”
四、要有被讨厭的勇氣18.自由就是别人讨厭。不想被人讨厭,這對人而言是非常自然的欲望和沖動,也就是“自由就是别人讨厭”。當然并不是說故意找人讨厭,而是允許有人讨厭自己。
19.想要締結良好的人際關系,需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太過親密就無法正常對話,但是距離也不可以太遠。
20.人際關系的起點是課題分離,終極目标是“共同體感覺”,也就是為共同體做貢獻。共同體可以是多樣的,比如家庭、學校、單位、社會、國家,在一個共同體找不到價值的時候,不妨去另外一個共同體中嘗試,找歸宿感。隻有在感覺到自己有價值的時候,人才會有勇氣。
對别人寄予關心、建立橫向關系、使用鼓勵法,這些都能帶來“我對别人有用”這一實際感受,繼而能增加生活的勇氣。
如何創造共同體感覺呢?
具體來說,就是把對自己的執着轉換成對他人的關心,可以從以下三點做起:自我接納、他者信賴和他者貢獻。
自我接納就是誠實的接受這個“做不到的自己”,分清楚什麼是能改變的,什麼是不能改變的,重點關注能改變的,關注自己擁有的東西。
他者信賴是指對他人給予無條件的信賴并能夠視他人為夥伴。至于他人是否會背叛,那是他人的課題,跟我們無關。
正是因為有了自我接納,才能他者信賴;有了他者信賴,才能做到他者貢獻,才能體會到“我對他人有用”,才能感受到價值,獲得勇氣。
這種“對他人有用”的貢獻感,不需要他人的認可,這是他人的課題,接納自己,自己判斷有用就可以。
五、認真的人生“活在當下”21.不要用“行為”标準而要用“存在”标準看待塌然,不要用他人做了什麼去判斷,而應對其存在本身表示喜悅和感謝。
22.人生的意義是自己賦予的,并不存在普遍性的人生的意義。人生是的北鬥星就是“他者貢獻”,你做什麼事業都可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