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劉洋的睡眠區

劉洋的睡眠區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6 15:49:07

劉洋的睡眠區(劉洋有個向陽之家)1

劉洋(前)與父母和妹妹在家中合影。

劉洋的睡眠區(劉洋有個向陽之家)2

母親莊華培養了劉洋的閱讀習慣。

本報記者 呂 麗 文并攝

“周末打理書櫃,翻開一本本曾經看過的書,仿佛看到了我人生每個階段的痕迹。

“一本本生動有趣的童話伴随我度過了無憂無慮的童年,一本本浪漫的詩歌伴随我度過了花季雨季的少年,青年時期一本本名家名言激勵我放飛夢想……

“雖然殘障羁絆了我的雙腿,讓我寸步難行,但我在書海裡走遍了千山與萬水,看遍了大千世界不同的風景與人生,讀書讓我的心靈豐盈,讀書讓我的靈魂歌唱……”

春日的一個上午,記者敲開大連市甘井子區紅旗中路興達花園小區一戶普通住宅的大門,見到了這篇文章的作者——劉洋。她的母親莊華、父親劉全堂坐在她身旁,輕聲細語地向她介紹記者的來意。靠坐在沙發裡的劉洋無法自行起身和行走,手臂不靈活,說話含糊不清,但依然用微笑和點頭禮貌地打着招呼。

如同劉洋的文章風格,堅定、自信、樂觀是這個家庭的氣質,陽光的氣息充盈在不大的房間裡。38年的時間,雖然經濟條件一般,但一家人不但以樸素的平常心面對各種磨難,不抱怨,不放棄,還始終以感恩之心與人相處。熱心公益,回報社會關愛,這個普通人家“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的故事感動了無數人。

因愛堅強

劉洋1981年出生,母親莊華是黑龍江省佳木斯市人,父親劉全堂是大連本地人。莊華說,初當母親的喜悅還沒來得及感受到,一個又一個考驗和壞消息就接踵而至。劉洋出生時臍帶繞頸,4個月時高燒不退,此後成長發育開始不同于正常兒童。從劉洋不到1歲開始,一家人便去北京、上海等地四處求醫問藥,但得到的都是一緻的回答:終生肢體殘疾、語言障礙。

“唉,那個時候,才真知道啥叫心如刀割啊!”即便是回憶30多年前的事,今年63歲的莊華依然無法平靜。她說那種痛苦隻有身在其中才能體會,周圍很多朋友和鄰居出于同情,給了不少如何對待孩子的建議。

“那時候,信息不發達,遇到這種情況都很恐慌。大家都是好心,覺得我和愛人那麼年輕就要一輩子背負沉重的負擔,心疼我們。我和孩子她爸确實痛苦萬分,但我們都明白,孩子是我們身上掉下來的肉,既然母女、父女的緣分來了,哪能放棄和抛棄呢?不管孩子啥樣,我們都要承擔起做父母的責任。”莊華說,從知道劉洋情況的那一刻開始,她和愛人就從未因為孩子要與不要、治與不治産生過分歧,兩個人堅定地要竭盡所能把劉洋養大,而且一直不放棄治療。在嘗試多次确實沒有康複的希望後,他們開始專注在精神上引導孩子自立自強。

為了給劉洋積攢治病的錢,劉全堂在上世紀80年代就辭去了穩定但收入低的工作,開始四處打零工,哪裡掙錢去哪裡,哪個活兒給的錢多就幹哪個。今年已經72歲的劉全堂現在依然沒有歇着,前不久幫人家看了一個多星期的車,剛拿到300塊錢報酬,一回家就給劉洋了。他知道女兒喜歡閱讀,就讓劉洋拿去買書。但懂事的劉洋知道,那是父親起早貪黑掙來的辛苦錢,于是300塊錢在父女倆之間推來推去。

劉洋在她的文章裡曾經引用這樣一句話:“有一種堅強叫‘因為愛,女子本弱,為母則剛’。”自己的父母就身體力行诠釋了這種堅強。他們辛苦了大半輩子,是時候頤養天年、享受天倫之樂了,可是為了照顧自己,并讓自己以後生活無憂,已經六七十歲的父母每天仍圍着自己在忙碌。“每每想到父母的付出,我都很内疚,也曾痛恨命運的不公,但父母的不抱怨和樂觀向上,給我做了最好的榜樣。我感激父母在身體上把我當病人對待,但精神上讓我學會獨立,用讀書告别無知。他們鼓勵、支持我讀書學習,為我本來封閉的世界打開一扇明亮的窗,在書本中汲取力量,學會以積極的心态生活。”

因為身體殘疾無法自理,劉洋不能在學校接受教育,但依然飽讀詩書,甚至能寫出漂亮的文章發表,令很多人感到意外。無法言語溝通,劉洋用微信留言的方式給了記者答案:即便身處黑暗,家庭的愛也可以讓生命找到希望的光亮。

血濃于水

劉洋有一個小她4歲的妹妹,叫劉岩。但從小到大,劉洋一直是家裡最受寵愛的人。

“從我記事起,好吃的、好玩的、漂亮的衣服都要先可着姐姐來。那時小,不懂事,會抱怨父母太偏向姐姐。我爸媽總對我說姐姐身體不好,生活無法自理,應該受到更多照顧,因為血濃于水,我們是一家人。”劉岩也是性格外向、開朗,說起父母和姐姐非常動情。

劉岩說自己的家庭非常普通,因為姐姐身體的緣故,喜怒哀樂比别人體會得更多一些。從1994年開始,爺爺與他們一起生活,父親每天在外邊忙碌,照顧爺爺、姐姐和她的重擔全壓在母親身上。除了一日三餐,照顧爺爺起居,還要給姐姐喂飯、洗漱、背上背下到戶外曬太陽、教姐姐認字讀書,接送自己上下學、輔導功課,為了貼補家用,母親當時還去居委會做些工作,每天忙成“陀螺”,但剛強的母親從不叫屈。“爺爺與我們生活了15年,即便後來家裡動遷,房子有70多平方米了,但我爸媽仍然住客廳,把最好的房間留給爺爺。我媽手腳勤快,做事利落,再忙也會把家裡收拾得整潔,把我們姐妹打扮得幹淨清爽再出門。”言語中能體會到劉岩對父母的感恩之情,她說父母用質樸、善良和堅韌成就了這個家。

莊華說,她最為欣慰的就是親情在家人心裡始終是最重要的。劉岩從小就是姐姐的翻譯和代言人,因為隻有劉岩能全部聽懂姐姐含糊不清的發音。看到姐姐不能坐在電腦桌前,隻能跪在地上打字非常辛苦,劉岩上班第一個月的工資就給姐姐買了蘋果iPad。

“小女兒當初找男朋友的首要條件是必須接納她姐姐。我和她爸心裡既心酸又幸福。懂事的孩子用行動讓我們心安,我們有說不出的感動。”莊華說。

讓劉全堂夫婦高興的是,小女兒真的找到了情投意合的伴侶。女婿孫玉書知書達理,非常孝順老人。因為在開發區工作,孫玉書一周才回市内一次,但隻要是休息日,一定會來看望他們。更難得的是,他與劉洋也相處得很好, 三個孩子常在一起用特有的方式溝通交流。

“我身有殘疾,但38年裡從未缺愛。很小的時候,母親就不懼别人的眼光,每天堅持背着我出去曬太陽,為我勞碌奔波。父親寡言,但用勤苦的付出盡可能讓我們生活得好一些。妹妹最懂我,她的課本也是我的啟蒙教材;妹夫尊重我,待我如親姐姐。雖然我不能為他們做什麼,但我心裡有深深的愛,會用最美的文字記錄我幸福的家。”劉洋說。

回報關愛

在劉洋的文章裡,常常有感恩的内容。莊華說,這些年來,劉洋得到了來自政府和社會各界太多人的關愛,既減輕了她心裡的傷痛,也解決了很多實際難題。

“劉洋非常渴望讀書,也非常刻苦,靠看我們的嘴型,自己摸索出漢語拼音拼讀法。手不能寫,就想有台電腦試試打字,但家裡條件太有限,隻能一拖再拖。2001年的時候,一個朋友得知情況後,二話沒說回家就和兒子把家裡八成新的電腦給搬來了。”莊華指着桌子上的一台台式電腦說。正是這台電腦,給劉洋打開了一個新世界,讓她走上了寫作之路。

“劉洋的第一筆稿費有30元,全家人高興得像中了百萬大獎,不是為稿費高興,關鍵是這給了劉洋極大的鼓勵和自信,讓她體會到尊嚴和自身價值,最重要的是讓她找到了人生努力的方向。”莊華說。

劉洋很小的時候在與媽媽交流時,就表達了對父母的感恩、對熱心人的感謝,而無法用實際行動回報,一直讓她心裡很糾結。于是,莊華又代女兒彌補心裡的遺憾。在居委會工作時,莊華努力為轄區居民服務,多次獲評先進個人。無論動遷前還是動遷後,莊華都義務擔任樓長,時間長達近30年。

除了為街坊鄰裡服務,莊華還走出社區,積極參加義工活動,被大連市慈善總會評為“星級義工”。在她的影響下,全家人都行動起來,奉獻愛心,回報社會。劉洋也發揮特長,為社區的微信公衆号寫宣傳稿件。2016年,莊華和劉洋母女倆同時被社區評為“最美鴻盛人”。在大連市文明辦舉行的“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中,莊華入選2018年“大連好人榜”。

在鼓勵劉洋閱讀的同時,劉洋刻苦的學習精神也影響了全家人,一家人各自用自己的方式堅持讀書學習,因此獲評大連市西崗區“學習型示範家庭”,更憑借自強不息、熱心公益、向上向善的好家風被評為“大連市文明家庭”。

補記

向陽門第

春常在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2000多年前,語出賈誼的這句話,最近常為人們引用。

在采訪劉洋一家時,記者找到了這句話眼見為實的印證:付出愛就會收獲愛;予人玫瑰,手有餘香。

為了照顧劉洋進出門方便,動遷後全家選擇居住在一樓。拍照時,客廳裡太昏暗,要到光線稍好一點的南卧室。劉洋将胳膊搭在媽媽的肩上,莊華摟抱着劉洋,幾乎是拖行着來到卧室窗台邊上,不過是六七步的距離,母女倆都已氣喘籲籲。在被放到床上的那個瞬間,劉洋晃晃腦袋,看着母親笑了。莊華說這是大女兒特有的感謝方式,每次都這樣。

劉洋在她的文章裡也表達過很多對姥姥、姥爺、爺爺的感情。“雖然劉洋身體不好,但絲毫不妨礙全家人都喜歡她。不孝順和不能孝順是兩碼事,孩子的心明白,我們也都清楚。她感受到家人對她的好,因此對家人能做到的,她也毫不吝啬地付出。”莊華說,付出的愛讓劉洋沒有因為殘疾而對人對事懷有惡意,這讓全家人都特别感恩,她的微笑、樂觀就是對家人最好的回報。

劉岩選擇配偶時,首要條件就是對方也要全心全意地接受姐姐。“我爸媽是我最好的榜樣,隻有我和愛人用愛共同承擔起照顧我姐姐的責任,家庭才不會有矛盾,才能和睦,父母才會心安。”劉岩說,家裡有一件事始終沒公開談過,就是一旦父母不在了,姐姐以後的生活怎麼辦?“其實無須談,父母怎麼做的,我們都看到了,我和愛人早已達成一緻,會照顧姐姐一輩子。我們依然會樂觀面對以後的生活,就像父母在的時候一樣。”

在家裡,劉全堂是話最少的一個,但說到親家時,他說的話明顯多起來,“我那個親家太好了,明事理,有情有義,對我們家幫助特别大。”劉全堂說,能和那麼好的人家做親家,是“做好事修來的福分”。

莊華告訴記者,她小時候家裡貼過一副對聯:向陽門第春常在,積善人家慶有餘。對聯裡講的可能是老理兒,但有一點到什麼時候都不過時,就是心地要善良,家風要正。不管遇到多大的難處,隻要有這兩條在,心穩了路就走不偏,這麼多年無論是個人還是家庭獲得的榮譽,都是對這種信念的褒獎。

劉洋一家人的故事,通俗地講其實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播下愛的基因,撒下善良的種子,收獲的是陽光和尊重,這也正是“向陽門第春常在”的含義所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