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天晖
宋史中的《蘇轼列傳》獨占一卷,太長,我就先寫寫其他兩位。黃庭堅和米芾在書法史的地位相當重要,一般都會大篇幅的介紹,可是在宋史裡寫兩人的文字量少得可憐,我本想多添點他們的花邊,但這就離宋史的面貌遠了。
文字對于我來說,就像我平時散步,是純個人的事情,并不求發表和誇炫。不過我還是把它放在博客上了,本來點擊也不過二三十,除了三兩個朋友,等同沒有人看,把這個當成一個存貯備份而已。
和我一起吃喝交流最多的三個朋友,孫民、甯竟同、阿堅都在公開場合當面聲稱要打死我。孫民是說我對他語言直接粗暴,甯竟同是說我寫作和書法都沒戲,阿堅是說我不會造句,文字爛,已經打死過多次了,至于書法那是更爛,不值一提,還補充這也是孫民的意思。想當初,沛公以樊哙、張良故,得解歸。歸,立誅曹無傷。
對于文字和書法,隻是我的純個人興趣而已,我連在别人面前說我喜歡練文字和書法都幾乎沒有過,别人看到我也回打發時間而已。再次強調這種行為和我散步沒有區别,純屬個人私事。他們表現如此激烈,我拿毛筆偶爾練字也超過三年了,就連他們自己也都說自己是練着玩的,為何到了現在到了令天突然說我不行要打死我呢?書法不行還在寫更拿出來炫的人多了去了,他們都要去打死這些人嗎;文字更是個人表達,他們憑什麼要禁人之口呢。
阿堅是第三個說要打死我的朋友,如同第三棒打在我的頭上,每一棒子我都會想為什麼?三棒子下來,讓我明白并不是什麼文字爛,書法爛直接導緻的。我猜其實是我的文字内容淺薄、陰暗、拿朋友說事,觸犯到了禁忌。之後我發了一篇我認為是我最自私最淺薄的文章給張弛張老師,看看是不是爛到要被第四次打死。
也許是有意或是無意,在安定門附近和一家公司的人進行完西局書局視頻項目的商談之後,我和張老師打車在回去的路上,張老師突然提出要去香山看一看顧老師和死後葬在香山的他的小狗毛驢。
在毛驢的墳前倒了一整瓶礦泉水,祭奠完毛驢。我們就去了顧老師家,顧老師出過家,現在隐居香山看書彈琴,我因很久沒來過,錯進了一家,但是主人很客氣的把顧老師的所在指給我。
我們三人喝完一陣茶後就去了蘭溪小館,張老師說當初孫民在幫忙安葬好小狗之後他們也是來的這家。
席間加了好幾次酒,張老師從問宋代的南洋沉船開始,接着我問一些愚笨的問題。最後還是不由提到顧老師也認識的三個朋友要打死我的事上,張老師并沒有打斷,并有補充,所以我估計這次來香山,張老師也有想在顧老師的開導下解開我心結的這個目的。
我不想傷害别人,但是文字的能力又達不到寫朋友而無麻煩,所以之後我不會再直接寫朋友了,這才是我寫宋四家的原因,他們決不會跳出來打死我。
黃庭堅黃庭堅和後面要介紹的米芾,在宋史卷四百四十四,列傳第二百三,文苑傳六中,與前文提到的李格非等十幾人共列一卷。
黃庭堅(魯直)是洪州分甯(今江西修水)人。修水屬于九江市,我也是九江市的,我看過一些《柳如是别傳》,作者陳寅恪也是修水人,我在看他們的作品時還真沒注意離我這麼近。
自幼就聰明是必須的,書讀幾遍就會背了。說他的舅舅李常到他家來,随便拿書架上的書問他,沒有不知道的,李常很吃驚,覺得他學習一日千裡。舉進士後調任葉縣縣尉。熙甯初年(1068),中舉四京學官,因為應試文章優秀,作北京(大名府)國子監教授,留守文彥博欣賞他的才華,繼續留任他。蘇轼曾見過他的文章,認為超轶絕塵,是千萬文章的表率,這個世上很長時間沒有這樣的好作品啦,于是名聲開始大了起來。在做太和知縣時,以平和治理為主。當時頒布征收鹽稅的政策,其他縣都争着多收,惟獨太和縣不這樣幹,官吏收入少了肯定不高興,但是老百姓高興啊。
哲宗上台了,任黃庭堅為校書郎、《神宗實錄》檢讨官。第二年,遷為著作佐郎,封為集賢校理。《神宗實錄》完成後,提拔為起居舍人。丁母艱(其實就是丁母憂)。黃庭堅特别孝順,母親年紀大了生病的時候,黃庭堅不分晝夜的照看母親,衣不解帶,母親死後,在墳前搭個小棚守孝,哀傷不已,幾次得病都差點死了。二十四孝中的滌親溺器,說的就是黃庭堅侍奉病中的母親,不用仆人親自洗母親用的馬桶。守孝完畢除去孝服,任秘書丞,明道宮提點,還兼作國史編修官。
紹聖初年(1094),出任宣州知州,後改鄂州。章惇、蔡卞及其朋黨認為《神宗實錄》問題過多,讓之前修《實錄》的史官都在京城邊上分開居住,以便查問,從書中摘了千餘條給黃庭堅等人,說這些都是沒有驗證就入史的。之後檢查官逐條審問,史官都能給出事實依據,不太好驗證的隻剩下三十二條。其中有黃庭堅說,用鐵龍爪治河,有同兒戲。這條成了首先要審問的,黃庭堅說,我在北都當差時,曾經親見,真是兒戲。凡是有問的,黃庭堅都照直說,讓其他史官的膽也壯了起來。
不過還是因此貶到涪州(今重慶涪陵區)别駕、黔州(今重慶彭水縣)安置。那些彈劾他的人認為這地方太好了簡直是枉法。後又因為親戚犯事牽連,被轉到戎州,黃庭堅淡泊處之,并不以此為意。四川的士人崇拜他,跟着他混,他諱人不倦,凡是經他點拔的人,下筆都很有可觀。
徽宗即位,想升他任鄂州稅監、署名甯國軍判官、舒州知州、吏部員外郎,都推辭不去。隻是請求做一個郡宮,如是得了個太平州知州,當了九天就被罷免了,主管玉隆觀。黃庭堅在河北與趙挺之有過節,趙挺之掌權後,轉運判官陳舉為了巴結上司,将黃庭堅的《荊南承天院記》,指責幸災樂禍。黃庭堅再次被除去官職,羁押在宜州。三年後(也可以解為崇甯三年(1104))流放到永州,沒有聽到平反的命令就死了,享年六十一。永州離桂林不遠,我孩兒他媽家在桂林,在桂林市中心的古南門有黃庭堅系舟處,我還以為能看到黃庭堅的墨寶,沒想到是将其書法放大刻在許多塊大玻璃上,置于水中,稱為書藝長河,其實并不是河,隻是榕湖岸上修的水泥水槽,可能晚上會在玻璃底下亮燈,讓字變得華麗。至于曆史上黃庭堅有沒有去過桂林,我沒有找到直接證據。
黃庭堅的學問和文章,是因其天性而得的,陳師道說他的詩得法杜甫,學杜甫而不刻意模仿他的詩,自成風格。在書法上,行、草、楷都自成一家。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一起遊學于蘇轼門下,人稱四學士。而黃庭堅最擅長的是詩,四川,江西的文人都認為黃庭堅可以并肩蘇轼,所以有“蘇黃”的說法。蘇轼任侍從官時,推薦黃庭堅代替自己,說黃庭堅的詞有“瑰偉之文,妙絕當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可知是相當的看重黃庭堅。蘇轼還是心胸寬大,蔡佃因蔡京為避嫌把他從第一降為第二而懷恨一輩子,同樣歐陽修為避嫌誤将蘇轼降為第二,蘇轼不還是對歐陽修尊敬有加。還有蘇轼對其門人從來不吝誇贊舉薦,也讓蘇門學士出名的人多,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也是蘇轼的門生,被稱為後蘇門學士。
早年間,黃庭堅在遊灊皖山谷寺、石牛洞,對這裡的林泉勝景,樂在其中,所以自号山谷道人。
米芾宋史中與黃庭堅共列一卷,介紹極簡。不過倒是方便了我寫這篇文章,不用怎麼翻頁查找了。
米芾(元章),吳人。因為他的母親曾在宣仁皇後的藩邸做過傭人,上面念及舊恩,就給他補了個光縣尉。曆任雍丘知縣、漣水軍知縣、太常博士、無為知軍。後又被召為書畫學博士,皇帝在便殿召見,他獻上他的兒子米友仁的《楚山清曉圖》,被升為禮部員外郎,後出京作淮陽知軍。死時四十九歲。
米芾詩文奇險,不蹈前人的覆轍。書法是他的特長,沈著飛翥(大概是沉着飛動的意思),得王獻之筆意。畫山水人物,自成一家,尤其善于臨摹别人的作品,常常以假亂真。精于鑒賞,碰到古器物書畫就極力要弄到手,不然不會罷休。王安石曾經摘取他的詩句寫在扇子上,蘇轼也誇他。米芾穿衣服仿效唐人,風神蕭散,說話聲音清亮,到什麼地方都有人圍觀。而且他有潔癖,從來不與别人共用毛巾碗筷之類。因所作所為怪異詭谲,在别人眼裡常常鬧笑話。無為州有一塊大石頭,奇醜無比,米芾見了大喜,說,這足以讓我拜他。于是整理衣冠下拜,稱石頭為兄長。由于米芾不世故,所以做官經常碰到困境。他還曾奉诏仿黃庭經小楷寫周興嗣的千字文。後又能進宣和殿看宮中藏品,都認為他太受寵了。
兒子米友仁(元晖),學習刻苦,喜歡古代事物,也善于書法繪畫,人稱小米,官至兵部侍郎、敷文閣(專藏宋徽宗作品)直學士。
我的相關文章宋史中的四大家(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