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竹筍的詩詞?說起來,竹筍應該是文人最喜愛的一種食材蘇東坡有詩雲,“甯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若要不瘦又不俗,還是天天肉燒竹”蘇轼作為文人中的超級吃貨,對筍可是情有獨鐘其實,曆代詩人中,有幾個不愛竹,不愛筍的,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關于竹筍的詩詞?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說起來,竹筍應該是文人最喜愛的一種食材。蘇東坡有詩雲,“甯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若要不瘦又不俗,還是天天肉燒竹”。蘇轼作為文人中的超級吃貨,對筍可是情有獨鐘。其實,曆代詩人中,有幾個不愛竹,不愛筍的。
為了食筍,大家都會對食材評價一番,顯得自己的眼光獨到。筍是品質高尚,那麼自己吃筍也就顯得特别風雅。
1. 《筍》,蔣華子在宋代詩人蔣華子眼裡,筍就像年輕人一樣,時機一到,就會嶄露頭角,出人頭地。他在《筍》一詩中寫到:
頭角嶄嶄露,江南四月時。
定應孤竹子,未脫老萊衣。
怒長搘苔石,旁行過棘籬。
不來能幾日,漸學翠鸾飛。
不來能幾日,漸學翠鸾飛
“頭角嶄嶄露,江南四月時”,地點在江南,時間定在四月,新筍開始嶄露頭角。“ 怒長搘苔石,旁行過棘籬”,這個時候,不管是苔石,還是棘籬,都無法阻擋它。
“不來能幾日,漸學翠鸾飛”,這句詩,讓我們想起詩仙李白那句著名的“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總之,新筍是要像鸾一樣飛上九霄。
是不是很有年輕人的氣勢?
2. 《同劉侍郎詠筍》,徐光溥以道教的眼光來看,新筍的茁壯成長,充滿了仙境色彩。它就像仙人的法術一樣,快速成長,直達仙境。唐代詩人徐光溥在《同劉侍郎詠筍》中寫到:
迸出班犀數十株,更添幽景向蓬壺。
出來似有淩雲勢,用作丹梯得也無。
出來似有淩雲勢,用作丹梯得也無
“迸出班犀數十株,更添幽景向蓬壺”,新筍就像犀牛角一樣神奇,它直通仙境蓬萊,成為蓬萊仙境的一處幽景名勝。“出來似有淩雲勢,用作丹梯得也無”,它一出土就有淩雲之勢,我們把它作為通往仙境的丹梯亦無不可。
這樣,我們的新筍就有了傳奇色彩!
下面可以品嘗品嘗了。
3. 《食筍》,白居易首先品嘗新筍的是大詩人白居易。白居易,用現在的話說,他是一個标準的小資。他喝的酒是“綠蟻新醅酒”,喝的茶是“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那食物,自然是像新筍這樣的有文化底蘊的食材。他在《食筍》中寫到:
此州乃竹鄉,春筍滿山谷。
山夫折盈抱,抱來早市鬻。
物以多為賤,雙錢易一束。
置之炊甑中,與飯同時熟。
紫箨坼故錦,素肌擘新玉。
每日遂加餐,經時不思肉。
久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
且食勿踟蹰,南風吹作竹。
每日遂加餐,經時不思肉
“置之炊甑中,與飯同時熟”,筍的制作,講究的是小火慢炖,與米飯一同成熟。“紫箨坼故錦,素肌擘新玉”,新筍的外衣,像錦一樣漂亮,剝開以後,裡面的筍肉,像玉一樣有光澤。然後是對春筍的味道大加贊賞,“每日遂加餐,經時不思肉”,每天有它做菜吃,我根本不想再吃肉了。
最後,這個小資吃貨,顧不得文雅了。直呼“且食勿踟蹰,南風吹作竹”,趕快吃,别猶豫;晚了,南風一吹,春筍就化作竹了。
有人愛吃,就有人反對。這不,晚唐詩人李商隐就站出來反對前輩白居易的饕餮罪行。
4. 《初食筍呈座中》,李商隐有着“小李杜”之稱的李商隐,自己一直懷才不遇,當然就痛恨對年輕人的傷害之舉。他托物言志,以新筍代表懷才的年輕人,以食筍代表毀滅了懷才的年輕人。他在《初食筍呈座中》中寫到: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論價重如金。
皇都陸海應無數,忍剪淩雲一寸心。
皇都陸海應無數,忍剪淩雲一寸心
“嫩箨香苞初出林”,詩人起筆便細細描繪了初生之筍的形态。這樣殼嫩筍香的初生之筍,洋溢着勃勃的生機,隻待春雨澆灌,即能昂揚九霄。接言其價值千金,卻被剪伐作兖幕宴席上的佳肴,感傷之情溢于言表。“於陵論價重如金”,平平叙來,卻蘊含憐才惜物之情。
“皇都陸海應無數,忍剪淩雲一寸心”。這裡由詠物轉出寄興,由此從幕府宴會上的食筍聯想到皇都長安,那素有“陸海”之稱的鄠、杜竹林更有無數美材,鮮嫩清香的幼筍是可以長成淩雲大竹的,可是它們被無情地吃掉了。“淩雲一寸心”,謂嫩筍一寸,而有淩雲之志。這裡是一個雙關語,喻人年少而有壯志。這兩句回答了對嫩筍“於陵論價”的另一個原因。那就是竹林茂盛,所以可以食筍,忍心“剪”去它淩雲之心。
一句“忍剪淩雲一寸心”,表達了詩人的愛才、惜才之心!
5. 《食筍》,曾幾可惜後人沒有幾個能理解李商隐的苦心,他們對食筍趨之若鹜。宋代詩人曾幾就毫不掩飾吃筍的熱情,他在《食筍》一詩中寫到:
花事闌珊竹事初, 一番風味殿春蔬。
龍蛇戢戢風雷後, 虎豹斑斑霧雨餘。
但使此君常有子, 不憂每食歎無魚。
丁甯下番須留取, 障日遮風卻要渠。
但使此君常有子, 不憂每食歎無魚
“一番風味殿春蔬”,春筍的風味,使得它是春季蔬菜的鎮店之寶。“但使此君常有子, 不憂每食歎無魚”,而且他還祈禱,希望竹子能夠長期有子,有筍,這樣,我們就不會感歎每頓飯有沒有魚。這下好了,白居易是拿竹筍跟肉比,說是“經時不思肉”;曾幾是拿竹筍跟魚比,還道“不憂每食歎無魚”。反正是,不管是肉,還是魚,都比不過筍。
最後,詩人還是再三叮囑我們,“丁甯下番須留取, 障日遮風卻要渠”,不要把筍全部吃掉了,要留一些,它們長大了,障日遮風還需要它們。
這位食客,更加老辣!
6. 《筍》,何應龍當然了,宋代也不都是吃貨,也有不少詩人感歎新筍的品格。宋代詩人何應龍就别出心裁的贊揚竹筍的堅忍不拔。他在《筍》中寫到:
泥中莫怪出頭遲,曆盡冰霜祇自知。
昨夜震雷轟渭畝,請君來看化龍枝。
昨夜震雷轟渭畝,請君來看化龍枝
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所以說,“泥中莫怪出頭遲,曆盡冰霜祇自知”,你莫要責怪新筍從泥中出頭太遲,曆盡冰霜的艱苦,你是看不到的,隻有它自己知道。“昨夜震雷轟渭畝,請君來看化龍枝”,正所謂“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春天到了,震雷轟鳴,新筍就出土化為龍枝了。
所謂“十年磨一劍”,任何人的成功,背後的辛苦,是别人看不到的。
7. 《次韻得之惠筍》,李光無論如何,在宋代,吃貨還是占了大多數。這不,宋代詩人李光不但自己愛吃,還強烈推薦給朋友吃,更可恨的是,還寫詩推薦,簡直讓人忍無可忍。他在《次韻得之惠筍》中寫到:
南山老竹引鞭長,采掇新萌綠玉香。
已覺年來忘肉味,小铛深煎與君嘗。
已覺年來忘肉味,小铛深煎與君嘗
“南山老竹引鞭長,采掇新萌綠玉香”,南山的老竹,長出的新筍,比鞭還長;采掇這些新筍,像綠玉一樣可愛,又比綠玉香。“已覺年來忘肉味”,我自從吃上了這筍,已經多年忘記了肉味。又一個拿筍跟肉比的吃貨!
更可氣的是,“小铛深煎與君嘗”,他用小铛慢慢的深煎,做成美味,給朋友來嘗嘗,這得又多好吃啊!
8. 《詠春筍》,杜甫筍,在老杜看來,觀賞都不可,更何況是吃。新筍,就像後進成才的年輕人,我們要好好愛護才行,不能損害他們。詩聖在《詠春筍》中寫到:
無數春筍滿林生,柴門密掩斷行人。
會須上番看成竹,客至從嗔不出迎。
無數春筍滿林生,柴門密掩斷行人
“無數春筍滿林生,柴門密掩斷行人”,無數的春筍生滿竹林,一定是生機盎然,值得觀賞;但主人關柴門,不讓别人進來看筍。
“會須上番看成竹,客至從嗔不出迎”,竹園主人甯可惹惱客人也堅決不讓客人看筍(竹)。在這裡,詩人稱贊主人杜門謝人,護筍成竹,有聖人對時育物之意。
詩聖悲天憫人,愛護後進自然而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