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還“厄"(會)快煮】
往往加餐、辦宴席,從食品的洗淨、切細到燒炒、煎煮要花好長時間,而衆人圍吃卻如風卷殘雲,不需多長時間就杯盤狼藉。此語用來形容做一件事花不少時間,而享受成果的時間卻極短。
【吃沒,打拷有】
此言原指在舊社會裡那些地位低下的奴婢所遭受的痛苦生活,即得不到吃的,反而還要受到毒打。有些地方也稱作“吃沒,淩遲有”。現此言用來形容非人的待遇。
【撿綢布補破衣】
綢布乃高級衣料,用高級衣料來補破舊的衣服,完全是不得配的。此言指兩者質地不同,相差甚遠,是無法匹配的,如果硬是搭配在一起,難免要贻笑大方。
【幾鼎齊沸】
莆仙人稱鍋為鼎,幾鼎齊沸即幾隻鍋裡的湯都同時燒沸騰起來。此言意為同時遇到幾件急事,真不知要先辦哪件事才好。
【 劈角眼柴】
有紋理的柴容易劈開,若遇到紋理為角眼的柴就難劈了。此言中的“角眼柴”是指某單位裡喜歡刁難他人,制造麻煩而不好對付的人。所以此言意思就是要對這号專門搗亂生事的人開刀。
【給做得有米有綠豆,有“罩”(豆腐)有豆渣】
誇獎某人事情做得十分圓滿,且收獲豐厚。
【新糞池好拉屎】
糞池即廁所,由于新蓋的廁所要比舊廁所整潔、衛生,所以大多數人都喜歡到新廁所大小便。此言用來比喻一些人特别愛好新鮮和初次對某物上瘾的感覺。
【一做節就遇上“乞吃”!(乞丐)】
在農村逢年過節,剛擺上酒席,就有乞丐上來讨食。此言形容某人實在倒黴或晦氣得很。
【厝邊隔壁】
莆田人稱房子為厝,此語即左鄰右舍,用來比喻十分相近。
【醬蝦咬“對枯”(對半),儉儉留“讨補”(娶親)】
“醬蝦”是一種生長在海裡的小蝦,莆仙人通常把這種蝦與醬一起煮,作為一道配飯的菜。因為這種小蝦形體極小,是無法咬對半吃的,所以此語是用來諷刺某人過分節儉。
【“目滓”(眼淚)拌飯吃】
眼淚落在飯碗裡,拌着飯一起吃到嘴裡。此語比喻某人整日愁苦流淚,過的是窮日子。
【走三個闆磚】
闆磚是鋪在室内的,此言指某人很少出門,其活動場地僅局限在室内,用來比喻不遠出,見識少的人。
【“糞賜”(垃圾)掃】
垃圾指廢品、無用的東西,通常用掃帚來打掃清除。此言形容某人把像垃圾這樣的無用之物或無用之人全部采納、吸收進來。
【火鉗短短“厄橋″(勝過)手】
火鉗是用來夾柴禾進竈燒火的,如果用手來送柴禾進竈,容易被火灼傷,所以即使火鉗再短,也勝過用手取柴燒火。此言用來形容某物雖有不足之處,但總有它的長處和作用。
【“伯叔嬸”(妯娌)有一世,無兩世】
莆仙方言“伯叔嬸”即妯娌,妯娌之間最容易發生摩擦口角,故此語是勸妯娌要和睦相處。
【“捐"(裝)大人體】
“捐”是裝模作樣的意思。此語指某人故意在一些人面前裝作大人的模樣,視旁人為不懂事的小字輩,或大聲喝叱,或加以訓導。
【無錢目圓圓】
凡事都需要錢,沒有錢就辦不成大事,隻好幹瞪眼晴。此語比喻人在缺錢時的一種窘态。
【便錢快使】
有便的錢通常指不費力氣得來的錢,這種錢往往花得快。
【年年十八歲,日日三十暝】
姑娘十八(歲)一朵花,但再美的姑娘随着年齡的増長也是會衰老的:“三十暝"即大年三十晚上,是全家團圓的日子。此言諷喻某些人固步自封,總是認為自己青春不老,時光美好,豈不知時光會如流水,一去不複返。
【尾兒尾金珠,一醒一醒摸】
尾兒即最小的兒子(或女兒),做父母的總是最疼愛最小的兒子,視作掌上明珠,隻要一睡醒就去撫摸。
【手甲面是肉,手甲底也是肉】
手甲即指甲,手指面是手背,手甲底是手心,兩者都是肉,用來比喻每一個兒女都是父母的親骨肉,都要一視同仁。
【 孫啊孫,隔一墩】
墩是土墩,隔一墩即隔一個層次,此言是說孫子與兒子之間,畢竟還隔了一代。
【老人變孩子】
此言指有的人到老時,性格與脾氣會變成小孩子樣,如愛吃零食,愛嬉戲玩耍等。(陳金獅)
責任編輯:王 敏 沈 琳 陳恒山
值班主任:林雙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