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視頻的那頭,四歲的女兒見到爸爸笑容燦爛,還有媽媽那句“你不回來這年都沒年味了”的失望,坐在重慶軌道交通十八号線土建五标項目部的趙軍偉心緒難平。
為響應就地過年的号召,加上工期緊張,他和媽媽約定:“等過完年,疫情好些了,我們娘倆再一起過個年。”
項目部成了“家”
每天工作超12個小時
今年33歲的趙軍偉來自甘肅省白銀市會甯縣,是中國鐵建大橋局重慶軌道十八号線土建五标項目副總工。參加工作已經第9個年頭,工作地點跟着項目走,與家人聚少離多。
早上七點半就出門,八點準時參加項目部早會,每天的工作都這樣開啟。
做施工方案、現場技術指導、工程質量把控,趙軍偉輕描淡寫地用三句話概括了自己的工作内容。
事實上,趙軍偉很忙,項目部、工地、員工宿舍,他過着單調重複的生活。來重慶工作近一年,他幾乎沒離開過項目所在的巴南區。“隻有去年我媽媽和媳婦過來,帶他們去過一次觀音橋。”趙軍偉說。
李家沱長江複線橋是軌道十八号線的控制性工程。目前,北岸正在進行主塔承台施工,要趕在春節前完成連續60小時的承台混泥土澆築。
1月29日14時,拿着圖紙的趙軍偉和同事匆匆走進項目部,他們剛從工地回來,來不及喝水休息,就交代同事現場承台鋼筋需要調整的地方,自己也坐下來繼續工作。
15時,趙軍偉又出發去到北岸工地,查看承台鋼筋的安裝精度、間距是否達标等;從北岸工地離開後,他又趕往南岸工地,和項目部的人開會,還打算去看看已經完工的一個橋墩承台。
再次從工地回到項目部,已到了晚飯時間。但一天的工作并沒有結束,晚上7點半到九點半是他固定的加班時間,白天忙工地,晚上整理資料,他把項目部當成了第二個“家”,每天超過12個小時在這裡度過。
幸福時刻
每天跟妻子女兒視頻
日複一日,趙軍偉每天都這樣忙碌着。而在會甯老家的家人隻能是他放在心底的牽挂。
29日晚上六點吃過晚飯,到了趙軍偉一天之中最幸福的時候——和家人視頻。
看了看時間,才六點二十,在會甯縣城的妻子和大女兒應該還沒有到家,獨自坐在會議室裡等待,他數着時間。
“上一次回家還是去年國慶節,我答應過年回去陪女兒跳蹦床……”趙軍偉說着低下了頭。
今年春節不回家過年了,這是他這幾天才做的決定,準備在當晚視頻的時候告訴家人這個消息,有些難以啟齒。
“爸爸、爸爸、爸爸……”六點半,視頻接通,電話那頭,4歲的大女兒在鏡頭前,奶聲奶氣的喊着。
“今年工期緊,也是響應疫情防控号召,我就不回來過年了。”趙軍偉說着。
“爸爸,我想你……”
“爸爸,你回來我們要照全家福,去爺爺奶奶家,跟妹妹一起。”
“爸爸,我會乖乖聽話的,爸爸,新年快樂。”
笑着和女兒說再見挂斷視頻,趙軍偉許久沒有放下手機,想到自己缺席女兒的成長,他眼角逐漸濕潤。
從手機裡翻出了女兒的舞蹈視頻,趙軍偉一個人坐在會議室,關上門,臉上又露出來笑意。
和媽媽約定
一家人好好再過個年
收拾好心情,趙軍偉還要再打一個電話,告訴會甯老家的爸爸媽媽和小女兒,他今年不回家過年了。
“本來早就答應媽媽,今年春節帶着妻子和大女兒回老家,一家人團圓。”懷着忐忑的心情,趙軍偉跟媽媽的視頻接通了。
開口就是家鄉話,母親高興地跟兒子分享着2歲小孫女的成長。
“今年春節我就不回來過年了。”醞釀許久,終于說出了口。
視頻那頭一陣沉默,緊接着是一連串的問題,滿是媽媽對兒子回家過年的期盼。
“怎麼不回來了?我們買了肉,準備了好多年貨,你不回來,這年都沒有年味了。”
“老家也不是高風險區域,做個核酸檢測回來嘛……”
趙軍偉和媽媽約定:“過完年,疫情好一些了,我們娘倆再一起好好過個年。”
視頻挂斷,33歲的西北硬漢再也繃不住了,落下了虧欠的淚水。
“我不能在他們身邊照顧他們,他們還要幫我照顧孩子,真的挺愧疚,希望他們身體健康。”
在趙軍偉的記憶裡,過年就是跟家人團聚,媽媽做上一桌熱騰騰的飯菜,一家人熱熱鬧鬧的吃着。沒有疫情的時候,老家還有社火表演,踩高跷、舞龍舞獅,這都是他兒時的記憶,也成了如今的念想。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王倩 黎靜 攝影 李化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标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系。
舉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