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原創稿
天開美景春光好,人慶豐年節氣和。在貴州省思南縣邵家橋鎮珠池壩村,濃濃的年味撲面而來,村民們正忙着置年貨、貼對聯、挂燈籠,臉上洋溢着喜氣洋洋的笑容。
古樸石寨有了新面貌
53歲的劉福強将一塊塊經過柏樹枝熏烘烤工藝制作的臘肉從廚竈前取下,成排地挂在木屋脊梁上,滿屋彌漫着濃郁的肉香,不由讓人垂涎欲滴。
劉福強正在挂臘肉。人民網王紹紹攝
“咱們村變化大,日子過得不比城裡差。”劉福強興緻勃勃地說,前些年村裡都是泥土路,一到下雨遍地泥濘,現在路寬了,生态環境好了,家家戶戶都有花園,村組農舍的牆壁上還繪上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壁畫,讓人賞心悅目。“沒想到我們村能變得這麼美,我們都發自内心地感謝現在的好政策!”。
珠池壩村打出的品牌是“石尚古寨 田園望鄉”。這些年,村裡利用東西部協作和定點幫扶契機,通過抓拆危、抓治亂、抓修舊和改廁、改圈、改環境等一系列舉措,推動實現農戶住宅區、生産區、生活區“三分離”,微花園、微果園、微菜園“三結合”,為村容村貌加了“美顔”,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
“舊烤房、老水井等傳統鄉村元素得到了很好地保留,破舊的木宅經過修葺,變成了古樸古香的傳統風格民居,整個古寨韻味十足。”村支書田光生介紹,珠池壩村突出自然村寨特色,主打以“石”為尚的民俗建築特色,重點從民居建築、鄉村生活以及公共設施配套等方面進行村莊規劃,民居改造主要使用當地原石材料,原汁原味展示古老的建築風貌。
“珠池壩,珠池壩,紅苕出來,酸菜下;丈夫去刹廣,妻子在家護理老人和娃娃”,民謠寫照着珠池壩昔日的貧窮和簡陋。如今,村民們都覺得生活“知足”,希望村莊能夠越來越美。談及新年願望,劉福強笑了起來,“農家日子美,過個舒心年,年貨都置辦好了,孩子們也都回來了,就祝一家人身體安康吧。”
“甜蜜”紅柚喜豐收
珠池壩村适合紅心蜜柚和文旦柚的生長。在村裡的紅肉蜜柚種植基地,村副支書鄧萬進正給大夥講解冬季種植管護技術。目前,全村紅肉蜜柚種植面積達800餘畝,産品暢銷北上廣市場。
成片的柚田。人民網王紹紹攝
村民鄧萬燕從蜜柚基地建立之初便在此務工,每個月都能從基地“拿錢”。“我們在這裡是做得多掙得就多,隻要肯幹,一個月的生活開支完全沒問題,關鍵是在家門口就業,照顧了老人小孩又掙了錢。”鄧萬燕笑着說,近幾年家裡還建起了樓房,日子越過越舒心。
已成為蜜柚基地技術管理員的村民鄧從彪說:“我因為身體的原因沒有辦法外出打工,去年在村支兩委、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來到蜜柚基地務工,現在不用離家就能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我們的柚子進入了挂果期,今年的産量很可觀,我對我們村的産業發展很有信心。”
鄧萬進介紹,蜜柚基地就地吸納農村勞動力,采摘期每天都有20多個工人在基地務工。僅2022年,基地就為村民們支付了近40萬元勞務費。除了直接獲得的工資,村民們還可獲得土地流轉收入,每年參與分紅。
“我們的紅肉蜜柚品牌已經注冊商标‘柚思黔’,通過了基地産品、土壤、水質技術檢測。”鄧萬進說,村裡也配套建起了冷鍊物流倉儲,蜜柚供不應求,産業綜合效益得到了顯著提升。2022年全年,柚子産量達5萬斤,産值約20萬元,柚子産業已逐漸形成該村的緻富“黃金”産業。
農戶交流蜜柚種植技術。人民網王紹紹攝
水源曾是珠池壩村的大難題。最初的時候,每到夏天,一部分村民不分白天黑夜在井邊排隊等水,更多的群衆要到3公裡外的烏江河邊挑水。建起自來水管網以後,人畜飲水有了保障。2022年,珠池壩村又通過管道将水引入田地,建設了芭蕉窩水庫引水灌溉工程,解決了珠池壩村多年的灌溉水源難問題,目前已鋪設灌溉管道3500米,覆蓋蜜柚700餘畝。
“今年,我們準備動員村裡的青年人參與直播帶貨,加大蜜柚銷售,希望讓更多鄉親們的腰包鼓起來,為老百姓的好日子再添把火!”(實習生施懿芝對本文亦有貢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