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陸遊詠梅贊美梅花的句子

陸遊詠梅贊美梅花的句子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8 11:35:14

沒有離開故鄉的時候,故鄉,是一幅鋪在地上的畫。 我在畫中走來走去, 隻看到天邊遙遠的雲霞。遠遠地離開了故鄉的時候,故鄉,是一幅挂起來的畫。一擡頭,便能看見,每當月下,透過一層薄薄的紗。——楊牧@王小吏



對大多數人來說,語文課本是一種非常特殊的存在,就像那些五顔六色的彈珠和色彩斑斓的發條青蛙,隻有80後的人才能一眼就認出來。那些課本裡的一篇篇文章,也是獨屬于我們一代人的集體記憶。

作為一名80後,在我的小學生涯中,有一篇文章讓我深深感動,這篇文章就是由新加坡的歸僑陳慧瑛寫的《梅花魂》。《梅花魂》由故鄉梅花的開放引出了對摯愛梅花的外祖父的回憶,通過描寫外祖父的幾件日常之事,表現了這位老人對梅花的摯愛,也表達了身在異國的華僑眷戀故鄉,眷戀祖國的家國情懷,借梅花點明了外祖父的愛國心。

今天我将從内容、寫作手法和情感表達三個角度詳細分析一下外祖父的鄉愁,以及他對作者進行的愛國主義教育。而在最後一部分,我将基于《梅花魂》這篇文章,來談談自己的幾點思考。

陸遊詠梅贊美梅花的句子(遊子滴淚的心聲)1

01内容分析:外祖父的三次落淚,是對祖國深藏的思念和對故土的眷戀

陳慧瑛在談到《梅花魂》的寫作背景時曾說:“《梅花魂》是我家的真實生活寫照,是海外兒女滴淚的心聲。“正是這滴淚的心聲,才讓這篇看似平平無奇的文章借由含蓄的語句表達出了這世上最深沉的情感。

①外祖父的第一次落淚,是與中華傳統文化的共情,是海外飄零遊子的辛酸

陳慧瑛在《梅花魂》開始時寫道:

我出生在東南亞的星島,從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外祖父年輕時讀了不少經、史、詩、詞,又能書善畫,在星島文壇頗負盛名。我很小的時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讀唐詩宋詞。每當讀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之類的句子,常會有一顆兩顆冰涼的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這時候,我會拍着手笑起來:“外公哭了!外公哭了!”老人總是搖搖頭,長長地歎一口氣,說:“莺兒,你還小呢,不懂!”

在我看來,中華詩詞寫了幾千年,詩詞也寫了幾千年,在這幾千年的詩詞裡,寫作技巧在不斷的推陳出新,但那個最令人深刻的主題,最亘古不變的主題仍舊是思鄉。中國人與其他人最不同的一點,就是他們近乎執念的故鄉情結。

就像陳慧瑛的外祖父洪鏡湖先生,這個20世紀四五十年代新加坡著名的富商、愛國華僑,雖然家财萬貫,最念念不忘的,卻仍舊是祖國的故土。他在外孫女回憶中的第一次落淚,落在了詩詞裡。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為什麼我們總是有家難歸呢?外祖父在一遍又一遍教小外孫女學習詩詞的時候,也是他在詩詞裡尋找慰藉的時候。他飄零海外,與千百年來無法返回故鄉的遊子們一樣,在他們的詩詞裡尋找屬于自己的慰藉,感受着共同的辛酸,彼此共情,忍不住流下思念的眼淚。

陸遊詠梅贊美梅花的句子(遊子滴淚的心聲)2

②外祖父的第二次落淚,是想歸國而不能的委屈和遺憾

當陳慧瑛突然得知自己可以跟着媽媽回到祖國的時候,她是歡呼雀躍的,當她的家人都熱愛着自己的祖國時,小小的她當然也毫無疑問的愛着那片土地。

雀躍過後,她又馬上想起了外祖父,她親愛的外祖父,于是她便問媽媽:“外公走嗎?”

媽媽回答她: “外公年紀太大了......”

當小小的陳慧瑛跑進外祖父的書房時,老人正躺在藤沙發上。當她請求“外公,您也回祖國去吧!”時,這位年邁的老人竟像小孩一樣,“嗚嗚嗚”地哭了起來……

這是整篇文章中,外祖父的第二次落淚。這一次的落淚,是為着自己已然年邁不争氣的身體,是能夠回到故土卻偏偏要錯失的遺憾。

猶記得當時讀到這裡時,我是不解的。在一個孩童的眼睛裡,世界是簡單的。既然那麼想回祖國,為什麼機會來了,卻又放棄呢?直到長大後再讀《梅花魂》,我才驚覺,小孩子可以随心所欲,想到就做,成年人卻往往需要做各種各樣艱難的選擇和權衡。我拿起刀,無法抱你,放下刀,卻又無法保護你。

就像想歸國而不能的外祖父,割舍摯愛,心裡天翻地覆,唯一能做的事,卻也僅僅隻有大哭一場。隻有那些眼淚知道流的人有多麼委屈和遺憾。

陸遊詠梅贊美梅花的句子(遊子滴淚的心聲)3

③外祖父的第三次落淚,是與家人分别的傷感和對外孫女的殷殷期盼

回國的那一天正是元旦,雖然熱帶是無所謂隆冬的,但臘月天氣,也畢竟涼飕飕的。外祖父把我們送到碼頭。赤道吹來的風撩亂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齊齊的銀發,我覺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許多。

船快開了,媽媽隻好狠下心來,拉着我登上大客輪。想不到淚眼蒙眬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遞給我一塊手絹,—色雪白的細亞麻布上繡着血色的梅花。

這是外祖父的第三次落淚。這一次的淚,落在了分别的時刻。從此,這位年邁的老人,不但要在餘生思念故土,還要惦念回到故土卻與自己隔海不能見的家人。

在我看來,外祖父的三次落淚,落在詩詞,落在遺憾,落在分别。當我們讀這篇文章,從作者幼時的回憶中體味這位思鄉的老人時,那看起來輕描淡寫的眼淚,卻在心裡砸下沉甸甸的深情。

陸遊詠梅贊美梅花的句子(遊子滴淚的心聲)4

02寫作手法分析:第三人視角、倒叙、首尾呼應和隐喻帶來了巨大的作品感染力

分析完《梅花魂》的内容,我們再來分析它的寫作手法。這篇文章之所以會給讀者帶來巨大的感染力,關鍵在于它使用了多種寫作手法的組合。

①第三人視角的選擇,反而讓讀者産生更深的共鳴

《梅花魂》全文是從一個外孫女回憶幼時和外祖父的相處角度展開的,這個角度的選擇,拉近了作者與讀者的距離。畢竟,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爺爺奶奶或者外祖父,他們往往在我們的生命中扮演了一個對我們疼愛有加的角色。

個人認為,作者使用第一人稱“我”,讓讀者産生代入感,天然的縮短了彼此之間的溝通障礙。而用“我”這個第一人稱,但其實是第三人的視角,又讓全文充滿了一種溫馨的回憶感和真實感。

第三人視角的選擇,使得作者在寫作時,更容易以自己的時間線來進行講述,對突出外祖父愛國思鄉情懷的主題表達發揮更好的作用。形成了“我”的回憶這條主線,和外祖父思鄉難歸,寄情梅花這條副線。兩者一明一暗,相映成輝,引發讀者強烈共鳴。

陸遊詠梅贊美梅花的句子(遊子滴淚的心聲)5

②倒叙和首尾呼應的講述方式,使得内容不但符合邏輯,而且異常真實

《梅花魂》以“故鄉的梅花又開了。那朵朵冷豔、縷縷幽芳的梅花,總讓我想起漂泊他鄉、葬身異國的外祖父。”開文。在文章的最末尾,又以一句”多少年過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這幅梅花圖和給我的手絹,就想到,這不隻是花,而且是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一顆眷戀祖國的心。“來收尾。

在我看來,文章首句就點出了全文“我”和”我的外祖父“兩個主人公和關鍵詞”梅花“,同時表明這篇文章采用了倒叙的手法來進行回憶,造成了懸念,加強了文章的藝術效果。文末也仍舊再點“我”和”我的外祖父“,仍舊将”梅花“一以貫之,突出主題與開頭呼應。

同時,倒叙和首尾呼應的寫法使得這篇文章非常完整和高級,全文并沒有什麼撕心裂肺的高光情節,卻又仿佛全文都是高光,讓讀者如同尋寶,在字裡行間自己勾勒出外祖父的愛國形象,在細節處品味外祖父的遊子之情。

陸遊詠梅贊美梅花的句子(遊子滴淚的心聲)6

③隐喻的使用,使得梅花魂就是愛國魂這個主題不斷升華

外祖父愛梅,表現在他對我擺弄家中珍貴的古玩并不甚在意。唯獨分外珍惜書房那一幅墨梅圖,家人碰也碰不得。甚至連我這個他最疼愛的外孫女也要因為不小心在上面留下髒手印而拉下臉來。在訓斥自己的女兒要管教好孩子,不能玷污這清白的梅花後,還要用保險刀片輕輕刮去污迹,将墨梅圖用細綢子慢慢抹淨。

在我看來,外祖父之所以愛梅,是因為在他的心裡,梅花是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它最有品格、最有靈魂、最有骨氣,不管霜欺雪壓,總是欣然開放、吐露芬芳,那種"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的精神,也正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

這是全文梅花的第一層隐喻: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是外祖父愛梅的真實原因——梅花就是祖國的代表,愛梅花和愛祖國是統一的。

離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書房裡,鄭重地遞給我一卷白杭綢包着的東西。我打開一看,原來是那幅墨梅。

外祖父将它送給“我”,交待“我”要好好保存,也對“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幾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有氣節的人,他們不管曆經多少磨難,受到怎樣的欺淩,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他們就像這梅花一樣。一個中國人,無論在怎樣的境遇裡,總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在我看來,梅花在這個時刻同時具有了血脈綿延的家國情懷教育和突出外祖父有個愛國的“梅花魂”兩層隐喻。這兩種深沉的情感激蕩在墨梅圖上,也激蕩在那塊繡着梅花的亞麻色手絹上。這繡着梅花的亞麻色手絹,又作為全文的細節襯托出了外祖父愛梅愛國愛家人的主題。

作者借“梅花”這個物,将三層隐喻藏于物上,拟人化了梅花,贊揚了外祖父,又寫出了自己對外祖父的思念。

陸遊詠梅贊美梅花的句子(遊子滴淚的心聲)7

03情感表達分析:通過兩種對比,将抽象的愛國情具體化

①“我”幼時的懵懂和外祖父的滄桑形成的鮮明對比

在《梅花魂》這篇文章中,作為回憶者的“我”當時不過是個懵懂的孩童,不明白外祖父為什麼會在教自己讀古詩詞時黯然流淚,也不明白外祖父為什麼在聽到自己問“為什麼不回祖國”時嗚嗚大哭。

彼時懵懂的“我”,未經世事變幻,不明白外祖父曆經的滄桑。對自己來說,祖國是個在地圖上“像大公雞”一樣的地方,對外祖父,祖國卻是餘光中詩中那始終渴求,卻無法飲到的一瓢酒一樣的長江水,是記憶中血一樣燒痛的海棠紅,是難以收到的親人寄來的雪花白一樣的家信,是鄉土牆角有母親芬芳香氣的臘梅。

“我”的懵懂和外祖父的滄桑形成鮮明的對比,強化了後者曆經滄桑卻對祖國摯愛不改的感人情懷。也正是這種情懷,讓身為讀者的我,在多年後的現在再讀《梅花魂》時,心裡對愛國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陸遊詠梅贊美梅花的句子(遊子滴淚的心聲)8

②“我”最終的歸國和外祖父葬身異國的際遇形成巨大反差

“故鄉的梅花開了”,那朵朵冷豔、縷縷幽芳的梅花,“我”能看到,能聞到,能夠到,而摯愛梅花的外祖父卻再難知道。

“我”跟着母親回到了祖國,外祖父卻隻能孤零零的葬身異國他鄉,這種際遇或者說命運的巨大反差,讓外祖父代表的“遊子”形象在讀者心中更加鮮活和具有感染力。

我曾讀過餘光中的《當我死時》:“當我死時,葬我,在長江與黃河之間,枕我的頭顱,白發蓋着黑土。”個人認為,再沒有比這詩更為貼切的了。此詩當可為外祖父的心聲,當為海外遊子的共同心聲。

陸遊詠梅贊美梅花的句子(遊子滴淚的心聲)9

04我的思考:無論多遠,家國情懷永遠都是中國人難以割舍的精神内核

長久以來,外國人都對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而感到吃驚。在我看來,這不過是因為他們不懂中國人的家國情懷。家國是一種非常感性的情感,這種情感傳承幾千年,并不能用理智來權衡。

就像《梅花魂》中的外祖父,他在新加坡過的不好嗎?并不是的,作為一個成功的富商,他在新加坡能夠獲得的享受和優待,并不是當時落後的祖國能夠給予的,但是他就是心心念念到去世。

《遠方的家》中有個馬來西亞的老華僑,他在二戰時抛家舍業,回到中國的唯一理由也不過是一句“我是中國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幾千年之後中國人的家國情懷,與幾千年的古人們并沒有任何不同。這情懷讓我們深沉愛着這片土地,在她硝煙彌漫時抛頭顱灑熱血,在她飽受疫病肆虐時聚沙成塔。

這種家國情懷并不需要多少耳提面命的口号,它深藏在我們的血脈裡,藏在我們天天要吃的飲食中,藏在一個個傳統的節日裡,藏在書寫出的每一個方塊字間,是連自己都不自知的本能。

時至今日,我還牢牢記得初讀《梅花魂》時,那些鉛字給心靈帶來的震撼。在那之前,“我愛祖國”似乎隻是一個模糊的口号和承諾,在那之後,愛祖國這三個字在我的心裡逐漸清晰起來,情感也厚重深沉,延續至今。

我想,就像文中的梅花始終開在外祖父對故鄉的記憶裡,開在他堅持的氣節裡,開在他眷戀祖國的心房上,開在他對後輩的殷殷期待中,這種家國情懷感染着我們,讓我們激蕩共鳴。也許這就是《梅花魂》始終被編入語文課文的意義所在。


陸遊詠梅贊美梅花的句子(遊子滴淚的心聲)10

最後的話:

《梅花魂》全文通過回憶外祖父的三次落淚,表達了身在異國的華僑眷戀故鄉,眷戀祖國的家國情懷;通過第三人視角、倒叙、首尾呼應和隐喻等多種寫作手法帶來了巨大的作品感染力;通過“我”和外祖父命運的對比,将抽象的愛國情感具體化,鮮明的突出了“梅花魂”就是“愛國魂”這個主題。

如果你也愛梅花,不妨細細讀一讀這篇久違的《梅花魂》,見證海外遊子對祖國和故鄉濃濃的思念,也見證那一代又一代人對家國情懷的傳承。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