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糧食,從我做起,舉手之勞,善莫大焉。
最近網絡上曬出很多水裡撈玉米的圖片,秋天,已經是寒涼的季節,跳進污濁冰冷的水裡,去掰玉米,撈玉米,其辛苦程度,繁重程度可想而知。
昨天購買裝修房子的材料,和一個經營建材的老闆聊天。
知道,他來自山東河南交界一個縣城,最近要回家幹活,去水裡撈玉米。
我問他:這種付出和收獲,最終計算,是虧是赢?
他說:當然是虧啦,這種農活,如果别人雇傭我,一天1000塊錢,我也幹不了,泡在水裡一天,簡直要命啊!關節,腰,都受不了,要大病一場的。
我感慨道:是啊,孰高孰低,孰輕孰重,用經濟眼光衡量,一目了然。
又問他:為啥不放棄呢?撈出來,還要重新收拾,曬幹,玉米粒很可能已經黴變,發芽,也經濟價值也是微乎其微啊?
他實實在在地說:作為農民,看到莊稼泡在水裡,任其腐爛,變成垃圾,于心不忍啊!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全世界隻有中國農民對糧食的感情如此至深。
我也是來自農村,幾乎所有的所謂城市人,祖上三代,也幾乎全部來自農村。
現在日子好了,生活富裕了,卡裡有錢了,吃的飽,吃的好。
同樣,食品浪費現象,已是屢見不鮮啦。
傳統的農耕民族,農耕文化的社會。
在物質匮乏,能量短缺的年代,由于極其珍惜糧食,所以待客時,就奉獻出盡心盡力用最精美,最豐富的菜肴,以示誠意,以示好客。
現在,進入物質豐裕的光景,大家都不再為吃飯發愁,為肚子作難,都處于營養過剩,處于要減肥的狀态。如果再弄一大桌子飯菜,用美味佳肴展示誠心誠意,剩下就是必然的事情。
當然,有時也打包帶走,其實就是亡羊補牢的做法,新鮮的食品比比皆是,剩餘的食品打包回家,要麼勉為其難吃了,要麼再次投進垃圾箱。
不知為啥,聰明的現代人,這個簡單的問題一直解決不好?
究其原因,如下:
1:節日浪費。
中國的節日,就是吃飯,會餐,喝酒,吃肉。
春節的餃子,正月十五的元宵節,二月二的面條,五月端午的粽子,八月十五的月餅,還有各個地方數不清的民俗。這是農耕文化的結果,土裡刨食,體力透支,長期處于能量短缺狀态,用美食慶祝節日,順理成章。
2:婚喪嫁娶,各種家庭活動,走親訪友,待客之道傳統習慣。
原因同上,農業國家,食物,美味食物一直處于短缺和稀缺狀态,所以走親訪友的最佳禮品,就是食品。招待客人,貴賓的最佳方式,就是準備豐盛的食品。
3:慣性思維,虛榮,顯擺心态。
進入了現在物質富裕時代,由于慣性思維,沿用以前的模式,繼續大魚大肉。由于虛榮心理,顯擺心态,攀比模式,更加誇張離譜,很多時候,一桌飯菜幾乎原封不動,倒進垃圾桶。
4:花的是公司的錢,花的是公家的錢,買的是自己的面子,拉的是自己的關系,吃喝招待,毫不心痛,利己利人,何樂而不為。
說心裡話,作為宴會的主人和客人,很多時候,也是不願意浪費,心痛食物。都認為,吃了不可惜,扔掉很無奈。然而,風氣使然,無能無力。
這麼簡單的事情,這麼淺顯的道理,舉手之勞而已,為啥依然我行我素,浪費依然天天發生。
看看水裡撈玉米的農民,看看赤日炎炎鋤地的農民,看看汗流浃背,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
節約糧食,從我做起,舉手之勞,善莫大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