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和大家說農村的傳統習俗是很多的,而且農村的确民風淳樸,很多習俗也在農村得以延續下去。
有時候我會覺得,農村人其實更有儀式感,但不認可這些儀式感的人會覺得很煩很束縛人。
比如搬家這件事,在農村是非常重視的事情,小到幾點開門,大到家具該放在哪?
而今天要和大家分享7條建議,個人覺得表面看神神叨叨的,但細細理解其實很有道理。
話不多說,一起來看看吧!
搬家7條建議,看懂真有些作用
大部分農村搬家都會起得很早,比如我家去年修好了新房子,要搬家那天都是天不見亮爸媽就起床了。
把新家倒騰了一番,等到時間到了就開門放鞭炮等。
其實所謂搬家,大多就是說搬家的儀式,并非說真的到點才搬東西進去。
像沙發等大家具,買回來就直接放在新家了,免得難搬。
重點說的是搬家的儀式最好在中午前進行,因為搬家是大事,早上把儀式做好,中下午才能好好招待客人。
而搬家儀式裡,主人家必須親自在場。
一方面是作為搬新家的儀式感,主人家都不在,那這個家是給誰搬的?主人家在也是宣揚主權,也能避免搬家途中一些物件、事情發生好解決。
2.孕婦不參與搬家
雖說搬家主人家必須在場,但如果家裡有孕婦,還是需要回避一下的,最好是到娘家先住一段時間,等到搬好家再回到新家哦,反正就是盡可能的不要參與搬家的過程。
其實孕婦在農村的禁忌相當多的,比如立碑、紅白喜事等都不太讓孕婦參與。
民間說法是覺得影響不好,個人覺得原因還是怕搬家、辦酒等人流量較大的事情傷害到孕婦。
孕婦需要格外注意,不能摔倒磕磕絆絆,而搬家需要搬些家具、放鞭炮、擡桌子等,人多眼雜事情還多,孕婦待在現場可能會多有不便。
所以如果家裡有孕婦,要麼就讓孕婦先生下孩子,做完月子,也就是延期搬家;要麼就是讓孕婦到娘家住一下,等搬完家安頓好再回來。
3.搬新家前先亮燈三天三夜
一些地方還保留了搬進新家的前3天要亮燈的習俗,從前三天起一直亮燈(大多是點蠟燭或煤油燈)到搬進去那天,人們把這個過程叫“火庵”。
個人覺得這麼做是希望新家看起來熱鬧而不冷清,新家最怕的就是冷清沒有人氣,提前亮燈3天就是想彌補這點。
不過現在都在提倡節約用電,亮燈三天三夜感覺很不節能環保,點蠟燭也不太安全,所以不提倡。
真正講究的可以用充電的床頭燈什麼的代替,反正晚上保持屋子裡是有光亮的就好。
4.不要空手進家門
農村搬新家的第一天進去時,最好是手上拿點貴重東西,比如餘額不菲的銀行卡、手機、電腦什麼的,反正就是不要空手進家門。
這裡說的是搬家後第一次進家門,之後就不需要注意這個了。
這點沒有什麼特定的依據,個人覺得是農村想讨個好彩頭,滿載而歸,蘊意搬新家後什麼都有,會越來越好,家裡東西越來越多,越來越有錢。
5.搬家後短期不要修造施工
搬家進入家門後,最好不要再修造施工,尤其是搬家當天,以及住進新家短期内。
搬東西可以,但不要修繕房屋,動工都不可以。
不讓這樣個人覺得有兩個原因,一是搬新家就動工修繕家裡的牆壁什麼的,給人的感覺很不好,新家就修修補補,蘊意很不好。
二是新家大多是新房子,很多裝修材料的有害氣體還沒有揮發完,又動工修繕,會讓住宅裡的空氣更差,很影響居住,對居住者身體也有些影響。
實在需要調整,可以在搬家幾個月之後再動工!
6.搬家當天或事後要擺酒
有的人家不想辦搬家酒,就自己悄悄搬過去了。
但農村比較提倡搬家當天或事後在新家擺酒請親戚朋友吃飯,之所以可以等到事後,是因為有時候搬家當天事情太多實在太忙,如果東西不多就可以當天宴請。
這麼做的原因,一方面是讓新家看起來熱鬧,人氣旺一些,不至于冷冷清清。
另一方面則是提醒搬家的主人家,宴請一下親戚好友,犒勞一下幫助過自己的人,不管是出錢還是出力。
而且農村搬家是要送份子錢的,不辦酒不用送,但也需要請關系比較好的親戚朋友吃飯,目的更多的是為新房子增添人氣。
7.搬家當天竈要開火
搬家當天不但要盡量宴請親戚朋友來新家做客增加人氣,還需要把新家的竈開火,就是不要冷竈。
燒個水、煮個湯圓甜茶什麼的都可以,吃甜茶湯圓蘊意也很好,代表的是甜蜜美好,也算是求個喜氣。
搬家在農村看來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本身住進新家就是非常喜悅的事情,但因為換了個地方居住和生活,有了變動,所以農村會格外慎重,防止任何因素影響搬進新家後的生活。
我老家經常有人說,哪家哪家搬家後各種不順心,就喜歡怪罪在搬家當天的一些儀式上,或覺得新家不太好之類的。
但其實,搬新家的确重要,有時候不好是因為新家的環境,比如家具的油漆、裝飾釋放的有害氣體等造成的。
所以比較中肯的建議還是,新房子建造好後,防止一段時間再搬進去,讓一些裝修材料裡的有毒有害氣體能揮發出去,搬進去後住起來才舒服安全。
好了,那麼對于搬家,大家還有何看法呢?歡迎留言交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