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浦薦寶#
故宮雖然全稱是叫故宮博物院,但至少一半的人吧(實際應該有一大半)進故宮是參觀建築、走馬觀花和拍寫真的。不像其他博物館,隻有文物,去了就是看收藏展出的文物的。
當然故宮有著名的珍寶館和鐘表館,單獨收費,一般遊客會去這裡看展出的文物。但其實故宮還有很多常設的展館,沒在中心遊覽線上,需要單獨繞過去看。裡面展示的都是館藏的好東西。但故宮太大,展館太多,時間太有限,也沒法一一看完。
今天@浦峰捉影就為大家介紹一個今年新開的一個大館——陶瓷館。
推薦指數:⭐⭐⭐⭐⭐(五星)
陶瓷館位于西路的武英殿,原先這裡是書畫館,現在重新改造後變成常設的陶瓷館。從收藏的35萬件陶瓷類文物中遴選了400多件上下七八千年曆史的精品,供全世界人民免費鑒賞研究。
故宮收藏的陶瓷類文物,絕大部分屬于原清宮舊藏,可謂自成體系,流傳有緒。特别是經過幾代專家的研究鑒定,使其具備了較高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基本涵蓋了各個時期的精品和代表性文物。
但好東西太多,@浦峰捉影就挑了名氣最響的汝、官、哥、鈞給大家看看。
故宮由于展出空間受限,所以在其他館内都要單獨展出的寶貝們都擠在一起展示。替它們叫屈啊。[憨笑]
汝窯,淡天青釉弦紋三足樽式爐。北宋。
汝窯,淡天青釉三足樽式爐承盤。北宋。
承盤圓唇,直腹,平底,下承以三足。通體施天青色釉,釉面開細碎紋片,足端無釉。
乾隆爺特别喜歡,所以在盤底下又刻上了自己的詩詞。。。
詩曰:“紫土陶成鐵足三,寓言得一此中函。易辭本契退藏理,宋诏胡誇切事談。”句末署“乾隆戊戌夏禦題”,乾隆戊戌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鈴篆體“德充符”方形閑章。
流傳至今的鈣刻乾隆皇帝禦制詩的汝瓷達20餘件,為了解乾隆朝對汝窯瓷器的鑒賞标準提供了直接線索。此器屬傳世孤品,彌足珍貴。它曾被稱作“三足洗”或“三足盤”,但從出土漢代銅三足樽均與三足承盤配套使用看,它亦應是與三足博式爐配套使用的承盤。
汝窯,淡天青釉盤。北宋。
外底中心镌刻篆體“乙”字。
傳世汝窯瓷器刻“甲”“乙”“丙”字銘文者,一般認為是劃分器物等級的标識。清代宮廷檔案亦記載乾隆皇帝曾下令在清宮收藏的瓷器和所配的架座、囊匣上分别鈣刻“甲”“乙”“丙”等用來标注器物等級的字。但從乾隆皇帝禦制詩内容看,這種标識等級的字有的在乾隆朝以前就攜刻在器物上了。
汝窯,淡天青釉盤,北宋。
盤敞口,淺弧腹,平底,外撇圈足。通體滿施淡天青色釉,釉面開細碎紋片。裹足支燒,外底有3個細小支釘痕,中心鑰刻篆體“丙”字,并刻乾隆皇帝禦題詩。詩曰:“淡青冰裂細紋披,秘器猶存修内遺。古丙科為今甲第,人材歎亦或如斯。”句末署“乾隆甲午春禦題”,乾隆甲午即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鈴圓形雙龍環繞“三”卦閑章。從“古丙科為今甲第”句看,洗底“丙”字的刻字時間應早于乾隆朝。此器釉面失去光澤,呈色不勻且有多處紅褐色痕迹,可能是在流傳過程中曾經過火燒。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傳世汝窯瓷中以這種深盤數量最多,共11件,其中8件均有此類火燒痕迹,流傳在國外的也有,或許是在清宮收藏中偶遇火災所緻。
哥窯,灰青釉雙耳鬲式爐。南宋。
哥窯米黃釉葵口盤。南宋。
盤6瓣花口,淺弧腹,圈足。盤内、外和圈足内均施釉,釉色青中泛黃,近足底處和足底露胎。釉面滿布細碎開片紋。
外底刻乾隆皇帝禦制詩。詩曰:處州精制擅章生,盤子曾供泛索盛。新法不看百圾破,那知得号有難兄。”句末署“乾隆丙申春禦題”。該詩收錄于《清高宗禦制詩四集》卷九十七,題為《哥窯 盤子》。
哥窯灰青釉海棠式花盆。南宋。
現在的極品,以前隻是皇帝的一件花盆而已。。。
哥窯米黃釉葵花式洗。南宋。
鈞窯,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北宋。
花盆呈4瓣海棠花形。廣口折沿,沿邊凸起一道細棱。深腹,上豐下斂,平底開有5個滲水圓孔,底下承以4個如意雲頭式足。盆内施天藍色窯變釉,外施玫瑰紫色窯變釉,釉内氣泡、釉面棕眼明顯。口沿及内壁出筋處呈醬色,折沿下一周及外壁凹進處呈紫白色。外底塗抹醬色護胎釉,有環列一周的支燒釘痕,刻有數目字“四”,并有清宮刻字“重華宮”(橫向)、“金昭玉翠用”(縱向),字體工整,筆畫纖細。四足底均露灰色胎。
重華宮位于紫禁城内廷西路西六宮以北,原為明代乾西五所之第二所。弘曆為皇子時,初居毓慶宮,雍正五年(1727年)成婚後移居乾西二所。弘曆登基後,此處作為龍潛之地升為宮,名重華。重華之名出自《尚書·舜典》,孔穎達疏:“此舜能繼堯,重其文德之光華。”堯、舜乃上古的賢明帝王,舜繼堯位,後人以堯天舜日比喻理想的太平盛世。大學士張廷玉、鄂爾泰拟此宮名,意在頌揚乾隆皇帝有舜之德,繼位名正言順,能使國家有堯、舜之治。自乾隆年間始,每歲新正召集内廷大學士、翰林等人在重華宮賜茶宴聯句。嘉慶皇帝将此活動作為家法,于每年的正月初二至初十期間舉行。道光年間仍時有舉行,鹹豐以後終止。
鈞窯玫瑰紫釉鼓釘花盆托。北宋。
内施天藍釉,釉面有“蚯蚓走泥紋”。
鈞窯天藍釉鼓釘花盆托。北宋。
花盆托斂口,深弧腹,平底,底下承以3個如意雲頭形足。口部飾弦紋兩道,口沿及腹下部各飾鼓釘一周,上部23枚,下部19枚。内、外均施天藍色釉,口沿、邊棱處釉層較薄,呈米黃色。外底局部抹醬色護胎釉,周緣有24個支燒釘痕,支點大,排列密集,三足底露灰色胎。兩足内壁和外底均刻數目字“一”,但一足内壁刻字筆畫較粗且深,應為原刻;底部和另一足内壁刻字筆畫較細而淺,可能為清代宮廷所刻。外底中心還有清代宮廷刻的“養心殿”(橫向)“長春書屋”(縱向),筆畫纖細,字體工整。
養心殿位于紫禁城内廷乾清宮以西,建于明代嘉靖時期。清初順治皇帝病逝于此。康熙年間,這裡曾被作為宮中造辦處的作坊,專門制作宮廷禦用物品。自雍正皇帝居住養心殿後,造辦處的各作坊遂逐漸遷出此地,這裡就一直作為清代皇帝的寝宮,至乾隆年間加以改造、添建,成為一組皇帝集召見群臣、處理政務、讀書、學習及居住為一體的多功能建築群。直到末代皇帝溥儀被驅逐出宮,清代曾有8位皇帝先後在養心殿居住過。“長春書屋”是乾隆皇帝的私人書房。乾隆帝為皇子時,雍正帝曾在圓明園九洲清晏别室召開法會,賜号弘曆“長春居士”,故以後乾隆皇帝的禦用書屋,多以“長春”命名。據《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記載,乾隆元年(1736年),剛登基不久的弘曆下旨改造即将入住的養心殿,将勤政親賢殿後的仙樓改造為書房,并禦題“長春書屋”匾。此外,以“長春書屋”命名的禦用書房在重華宮翠雲館、清漪園、圓明園九洲清晏、西苑绮思樓、避暑山莊等處均有,是乾隆皇帝重要的文事活動場所。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為弘曆歸政而修建的養性殿,也完全照養心殿長春書屋建造養性殿長春書屋。
看不完的寶貝,件件都價值上億,有時間的朋友自己進宮看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