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立秋後哪個節氣會變冷

立秋後哪個節氣會變冷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13 17:23:37

澎湃新聞記者 楊寶寶

8月7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秋。雖然節氣中名帶“秋”字,但今年的立秋卻并未帶來屬于秋日的涼意。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高溫依舊炙烤着大地。在副熱帶高壓控制的長江流域、淮河流域和黃河流域,氣溫可稱得上酷暑。上海未來一周最高氣溫都保持在37度以上,位于内陸的南京、武漢、重慶更是直指40度高溫。

“立秋隻是天文學意義上的秋天,并非氣象學上的。”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程鵬說,“立秋時尚處于三伏天,所以還是有些熱的,民間有‘秋老虎’之說。但我國幅員遼闊,北方很多地方立秋之後早晚已經有些涼了,南方大多還處于暑熱之中。”

立秋後哪個節氣會變冷(二十四節氣立秋)1

2022年8月6日,江蘇淮安,立秋将至,荷花公園中的石榴樹上結滿了紅紅的果實。視覺中國 圖

“早立秋涼飕飕,晚立秋熱死牛”

所謂“天文學意義上的秋天”,是古人根據對太陽運行規律的觀察而确立的。《曆書》曰:“鬥指西南維為立秋”,當北鬥星鬥指西南,太陽達黃經135°時,即是立秋節氣到來之時。

根據這個天文學上的标準,準确地說,今年的立秋将于北京時間8月7日20時29分時正式到來,已經是入夜之後。

“有一個諺語講到‘早立秋涼飕飕,晚立秋熱死牛。’今年立秋是在晚上八點多,所以暑熱會一直持續,大緻到出伏前後結束。” 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所民俗與非遺研究室主任畢旭玲對二十四節氣諺語有所研究,她發現古老的節氣農諺依舊能夠貼合、預測氣溫,科學性很強,“因為節氣反映太陽的運行,氣溫說到底是由太陽決定的,古人經過長期觀察總結出這樣的規律,事實證明很有效。如果用現代氣象學的知識分析,會發現原因很複雜,比如副熱帶高壓的影響。”

古人将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期稱為“三伏”。“實際上立秋後熱不熱,與是否出伏相關。”畢旭玲提到,“三伏”的時間也是不固定的,短則30天,長則40天,“初伏與末伏都是10天,二伏的時間不一定,有時10天,有時20天。”而二伏時間長短取決于每年夏至節氣後第3個庚日出現日期的遲早,夏至後第3個庚日入伏,“所以節氣與伏天密切相關,通過觀測伏天中節氣的氣象,古人總結出了預測伏天長短的規律。” 而今年的三伏天從7月16日開始,到8月24日結束,就長達40天。

事實上,在二十四節氣中,立秋之後的節氣就是處暑,處暑和小暑、大暑“三暑”,都是代表高溫的節氣,在處暑之後,暑熱才逐漸消退,氣溫開始走低。

我們通常所說的秋天,是氣象學意義上的秋天,有嚴格的氣象學标準:連續5天日平均氣溫在22℃以下,且後續天氣狀況穩定,那麼我們就把其中的第一天算作入秋日。以這個标準來看,真正的秋天到來,還需要時間。

古老農俗“曬秋”走入大衆視野

秋季是收獲的季節,同時炎熱的氣溫已到尾聲,立秋的習俗,大多圍繞這兩點展開。

“與立春咬春相對應,立秋也有咬秋、啃秋的習俗,既有迎接秋天到來之意,又有養生防秋燥的功效。” 程鵬提到,立秋是一些食品的賞味期限,水果蔬菜迎來豐收,百姓人家講究“嘗秋鮮”。

在我國北方民間,立秋“咬秋”對應的食物是西瓜,俗稱“咬瓜”。人們相信,立秋吃西瓜可以清除夏天的腸胃雜物,免除冬天和來年春天的腹瀉。這個習俗由來已久,清朝張焘的《津門雜記·歲時風俗》中就記載:“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

立秋後哪個節氣會變冷(二十四節氣立秋)2

小朋友們在吃西瓜“啃秋”迎接立秋的到來。視覺中國 圖

和立夏稱人對應,立秋民間也有稱重的習慣。體重如果比立夏輕了,叫做“苦夏”,瘦了需要大補,所以立秋有“貼秋膘”的習俗。在北方地區,立秋“貼秋膘”要吃肉,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講究一些則吃白切肉、紅焖肉、肉餡餃子、炖雞、炖鴨等。

上海大學國際教育學院講師、民俗學博士方雲則提到一個近年走入大衆視野的立秋習俗“曬秋”。

“曬秋是典型的立秋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在江西、安徽、湖南、廣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于地勢複雜,村莊平地極少,隻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台屋頂架曬、挂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

立秋後哪個節氣會變冷(二十四節氣立秋)3

江西上饒婺源篁嶺曬秋。視覺中國 圖

與衆多日漸消失的節氣習俗不同,“曬秋”古時隻是一種常見農俗現象,但近些年來,山村農家“曬秋”的農俗場景,已經成為遊客特意追逐觀賞的秋日景觀。江西婺源篁嶺就借此打造了 “土味曬秋節”,于立秋開幕。這一節日通過慶典的方式加大對曬秋為代表的民俗文化保護與展示。入選2020年國内旅遊宣傳推廣典型案例名單,也是2019年“非遺與旅遊融合”十大優秀案例。

“曬秋民俗具有的景觀叙事與儀式叙事的雙重标識。在鄉村,可視的節俗儀式景觀相對來說是不可移動的,它可固化民俗傳統,形成穩定的叙事認同,這是民俗旅遊發生的前提。著名的‘篁嶺曬秋’,即将篁嶺當地的曬秋習俗作為儀式性的叙事方式,将靜态的農作物景觀活态化為習俗的展演,而當表演者與遊客在行為儀式中交流互動,遊客則能親曆、參與鄉村景觀的建構。”方雲認為。“曬秋節”走入大衆視野,是二十四節氣民俗在當代重新煥發光彩的一個典型案例。古老的節氣,依舊有其獨特魅力,可以連接現代生活。

責任編輯:張喆

校對:張亮亮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