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描寫雁蕩山的古文

描寫雁蕩山的古文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12 20:51:22

唐宋詩詞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産之一,對後人研究唐宋時代的政治、民情、風俗、文化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溫州雁蕩山史稱“東南第一山”,是世界地質公園、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也是曆代文人墨客向往的“詩之山”。唐宋時期有關雁蕩山的詩詞約有200首,其中不乏蘇轼、陸遊、範成大、梅堯臣、戴複古這些開宗立派的大家詩作,也囊括了王十朋、趙師秀、翁卷、徐玑、林景熙等溫州本土名家名作。這些詩詞用優美的詩句,清晰地給我們刻畫了唐宋時期雁蕩山獨特的風情和景觀。

禅隐雁蕩:龍湫宴坐雨蒙蒙

雁蕩山是一座山水奇秀的大美之山,也是一座充滿傳奇色彩的神秘之山。在唐以前,很少有人到達雁蕩山,也很少有描寫雁蕩山的詩文,隻有以普度衆生為己任的佛家才會把目光對準這裡。

唐僧釋惟一喜遊曆山水。他在遊曆南嶽、廬山、蘇州、杭州後轉觀雁蕩山,贊歎不已,揮毫寫下《雁蕩山》一詩:

“四海名山曾過目,就中此景難圖錄。山前向見白頭翁,自道一生看不足。”

描寫雁蕩山的古文(唐宋詩詞中的雁蕩山)1

葉金濤 攝

詩句意境清新,畫面禅意濃郁,贊美之情躍然紙上,令人久久難以忘懷。

傳說雁蕩山的開山祖是十八羅漢的第五尊者諾矩羅,也稱靜坐羅漢。他原是一名勇猛善戰的武士,佛祖為了讓他摒棄當武士時的粗野性格,讓他靜坐修行。當他帶領八百弟子雲遊四方時,佛祖對他說:“若行四方,當值勝妙山水,起塔立寺。花名村,鳥名山,則其地也。”諾矩羅來到雁蕩山,發現此地正是佛祖指點他靜坐修身之地,于是“過四十九盤,結屋谷底,面湫水以居”,後在大龍湫開悟坐化。有人據此将雁蕩山視為諾矩羅道場。

“雁蕩經行雲漠漠,龍湫宴坐雨蒙蒙”,這是唐朝名僧貫休所作《諾矩羅贊》的詩句。收錄在卷帙浩繁的《全唐詩》中的這二句詩,可以說是雁蕩山流傳最為廣泛最為久遠的廣告詞,句中的“經行”“宴坐”,都是佛教修心養性的方法,足見當年諾矩羅在雁蕩山靜坐修身影響之大。

宋僧釋祖珍的詩作《遊龍湫拜諾矩羅尊者》,是這樣贊頌諾矩羅在雁蕩山開悟坐化:

“十裡松溪到上流,斷崖千尺瀉龍湫。誰言尊者心無著,冷眼長年看不休。”

雁蕩山清水秀,峰奇谷幽,尤其适合佛道靜修。至宋,雁蕩山相繼建成十八古刹,香煙輻辏,高僧輩出,在佛禅世界影響巨大。宋紹興十二年(1142年),經朝廷批準,雁蕩山能仁寺改為禅院,并獲皇帝賜額,成為當時全國30所最著名的寺院之一,被列為“教院五山”之一。據說,那時能仁寺有僧人三百,加上香客和遊人,每天在寺院裡用餐的有一千來人。南宋“永嘉四靈”之一翁卷的《能仁寺》一詩,就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當年雁蕩山能仁寺恢宏的叢林場景:

“芙蓉峰入天,寺與此峰連。得見是冬月,要來從昔年。寒潭盛塔影,古林帶廚煙。偶直高僧出,禅床坐默然。”

當年雁蕩山靈岩寺有殿宇、禅房百餘間,号稱“東南首刹”,宋太宗賜禦書經書,真宗賜額“靈岩禅寺”,仁宗賜金字藏經,名聞京師。号稱“鐵面禦史”的宋知政參事趙抃的《靈岩寺》一詩寫道:

“雁蕩林泉天下奇,謝公不到未逢時。碧霄萬壑千岩好,今日來遊盡得之。”

除了能仁寺、靈岩寺,宋詩人筆下雁蕩山引人注目的寺院,還有北宋名相呂夷簡筆下的《淨名寺》:

“淨名寺下靈岩路,峻壁層崖倚半空。最愛老僧年八十,一生長住翠微中。”

當年寶冠寺是雁蕩山四大名刹之一,環境清幽、雲霧缭繞,殿宇樓閣中都充滿了禅意和靈光,終年遊人如織、香火不斷。《宋詩精華錄》收錄“永嘉四靈”之一趙師秀的《雁蕩寶冠寺》一詩,先抑後揚,最後筆鋒一轉,用“一雁未曾聞”來突出夜闌人靜的禅境,顯得非常豁達。詩雲:

“行向石欄立,清寒不可雲。流來橋下水,半是洞中雲。欲住逢年盡,因吟過夜分。蕩陰當絕頂,一雁未曾聞。”

此外,雁蕩山的靈峰寺、本覺寺、雙峰寺、瑞鹿寺、羅漢寺、石門庵等,都有宋詩人留下詩句,描述與衆不同的禅隐雁蕩。

1142年,雁蕩山佛寺還迎來了第一位由朝廷任命的住持——士珪禅師。大衆熟知的“落花有意,流水無情”一詞,就是他在雁蕩山能仁寺上堂講經的原創。他的《能仁寺被焚偈》,生動地記錄了自己初到雁蕩山講經修禅的難忘經曆:

“老禅不打鼓山鼓,送老來看雁範山。傑閣重樓都不見,溪邊茅屋兩三間。”

那個年代,雁蕩山還出了現一批在海内外有一定影響的高僧,如後來被日本迎請為國師的無學祖元,弟子古林清茂被入元日僧尊為學佛榮耀的橫川如珙,以及滅翁文禮、西岩了慧等,他們也為雁蕩山留下了許多優秀詩句,成為雁蕩山珍貴的文化财富。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雁蕩山龍鼻洞,如今還留有橫川如珙的詩刻《雁山》:

“石龍滴滴鼻中水,二十名泉類莫齊。頭白山翁貪漱齒,杖藜逐石過橋西。”

橫川如珙的另一詩作《送契首座住雁山靈峰》,描述了當時雁蕩山僧侶清貧艱苦的生活。

“曷送住持芝下寺,祖翁一個破砂盆。寒酸固是難開眼,煮飯猶堪煮菜根。”

這些名寺名僧和詩作,為名山雁蕩勾畫出令人向往的禅隐之境。

詩畫雁蕩:浮雲已過眼,依舊好青山

唐宋時期,雁蕩山雖然寺廟林立,高僧輩出,但其引人矚目的原因還是離不開奇秀山水。南宋狀元王十朋是雁蕩開山以來第一個以大量詩篇贊美雁蕩山的詩人,他 34歲第一次赴臨安補太學途經雁蕩山時,就被雁蕩山秀麗的風光所吸引,連着遊覽三天。他在《題靈峰三絕》寫道:

“家在梅溪水竹間,穿雲蠟屐可曾閑。雁山新入春遊眼,卻笑平生未見山。”

詩中作者對自己此前未曾遊覽名山雁蕩和首次赴京讀太學進行了自嘲。盤桓三日後,王十朋又唱了一曲《出雁山》:

“三宿山中始出山,出山心尚在山間。浮名奪我林泉趣,不及高僧一味閑。”

詩人是戀戀不舍離開雁蕩山的,畢竟到臨安讀太學是正經事。此後,他在京城與家鄉之間往返多達六七回,每次赴京都經過雁蕩山,而且每一次經過都會寫詩,抒發自己愛國愛鄉情懷,表達對雁蕩山秀麗山水的贊美。他在《能仁寺》一詩寫道:

“不到能仁久,欣聞賜額還。浮雲已過眼,依舊好青山。”

雁蕩山水不僅讓王十朋、葉适、趙師秀、翁卷、徐玑、林景熙等溫州本土詩人贊不絕口,而且讓名聲在外,與楊萬裡、陸遊、尤袤合稱“南宋四大家”的範成大也念念不忘。他在《送琴客許揚歸永嘉》一詩寫道:

“烏帽休沖九陌埃,瘦藤定約到秋回。 龍湫雁蕩經行處,斷取松風萬壑來。”

詩人将約定回雁蕩山看作比當官還重要的事來贊美雁蕩山的風光,可謂獨具一格。

無獨有偶,趙抃在《約遊雁山》一詩中,也對遊覽雁蕩山也表現出空前歡喜:

“自谙趨拜力惟艱,柯嶺歸休遠帝寰。抱甕不能師老圃,驅車猶足訪名山。魚書入手慇勤後,雁字排空杳霭間。多荷主人期我意,謝公遺迹願跻攀。”

到訪過雁蕩山的詩人為其旖旎風光所吸引,不足為奇。沒有到過雁蕩山同樣迷戀其風光,贊美其景觀,則是雁蕩山之幸。宋豪放派詩人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僅憑在溫州樂清擔任知縣的好友周邠寄送的一張《雁山圖》,就迷戀上雁蕩山,欣然賦詩傳情:

“指點先憑采藥翁,丹青化出大槐宮。眼明小閣浮煙翠,齒冷新詩嚼雪風。二華行看雄陝右,九仙今已壓京東。此生的有尋山分,已覺溫台落手中。”

蘇東坡在寫作這首題為《次韻周邠寄<雁蕩山圖>》的詩時,時值歲寒,手凍筆僵,寫不成字,詩人借與客人飲酒取暖,欣喜回複。在詩中,詩人誇雁蕩山如夢幻仙境,奇秀堪比“三山五嶽”及少華山、九仙山等名山。

詩畫雁蕩,留給世人的不僅是秀美景色,還有好茶好物。“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的詩友梅堯臣的詩作《穎公遺碧霄峰茗》,就是講述雁蕩山有好茶好水,在雁蕩山品茗觀景猶如到陶淵明的世外桃源,令人羨慕。詩雲:

“到山春已晚,何更有新茶。峰頂應多雨,天寒始發芽。采時林狖靜,蒸處石泉嘉。持作衣囊秘,分來五柳家。”

大詩人陸遊的《雁宕九節菖蒲》,贊的是雁蕩山的菖蒲,讓他案頭原先放置心愛的蒼然石的盆池小景黯然失色。

“雁宕菖蒲昆山石,陳叟特來慰幽寂。寸節蹙密九節瘦,一拳突兀千金值。清泉碧缶相發揮,高僧野人動顔色。盆山蒼然日在眼,此物一來俱掃迹。根蟠葉茂看愈好,向來恨不相從早。所嗟我亦飽風霜,養氣無功日衰槁。”

有着千年曆史的詩畫雁蕩,就是這樣讓人詩情勃發,讓人歡喜。

國際雁蕩:石橋過了問龍湫

中日兩國一衣帶水,文化同源,有過友好交往。據介紹,現日本京都相國寺、五島美術館和京都長福寺等機構藏可觀的宋元雁蕩高僧墨迹,其中被日本政府定為國寶3件、重要文化财18件。《日本美術全集》《近代書道》等書刊雜志也收錄刊發過不少雁蕩高僧墨迹。這些雁蕩高僧的墨迹不但十分珍貴,而且在日本影響巨大,是雁蕩山和外界交往的重要見證。

宋高僧釋智愚的《日本源侍者遊台雁》一詩,就從一個側面印證了宋代曾有日本僧人到訪雁蕩山:

“師道嚴明善應酬,石橋過了問龍湫。一花一草人皆見,是子知機獨點頭。”

釋智愚,号虛堂,在日本的影響力巨大。其門下南浦紹明是日本入宋留學僧,為建長寺第十三世住持,被敕封為“大應國師”;南浦紹明門下出了一位頂天立地的大禅師宗峰妙超,被敕封為“大燈國師”,開創了京都大德寺,成為臨濟宗大德寺派的開山祖師。宗峰妙超的弟子關山慧玄,開創了京都妙心寺,成為臨濟宗妙心寺派的開祖。虛堂的七世法孫大德寺的一休宗純,特别崇拜虛堂,他的弟子村田珠光是日本茶道的開祖,珠光的弟子武野紹鷗,紹鷗的弟子千利休是千家茶道的始祖,他們皆以虛堂為祖師,尤其是千利休以後的千家茶道的子孫皆随大德寺住持參禅,他們對虛堂的崇仰是相當的虔誠。《虛堂智愚禅師語錄》除了記錄虛堂智愚與南浦紹明的交往外,還收錄了虛堂智愚與日本禅師智光和一位被稱為源侍者的日本僧人交往記錄。《日本源侍者遊台雁》一詩就出自《虛堂智愚禅師語錄》卷七。

另外,虛堂智愚還寫過《沔禅人之雁蕩》和《僧遊台雁》兩首詩,詩中提及“沔禅人”和遊台雁之僧,都有可能是日本僧人。

“風高木落雁山秋,鞭起無依穴鼻牛。村草步頭挂不住,大方随處有良疇。”

“音旨雙消不可聞,卷衣南去與誰論。龍湫水澀石橋滑,得路應敲尊者門。”

在宋代中日文化交往中,無學祖元在雁蕩山能仁寺吟誦的《臨劍頌》,無疑是一首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宋詩。

據史書記載,1276年,元軍南下殺進雁蕩山能仁寺,寺中衆僧聞訊紛紛逃離,隻有無學祖元一人端坐禅堂。元軍首領舉刀架在他的脖子上,大聲威脅要殺了他。無學祖元神色泰然,緩緩地吟誦了一首偈詩:

“乾坤無地卓孤筇,且喜人空法亦空。珍重大元三尺劍,電光影裡斬春風!”

這首詩後來在日本被廣為傳頌,曾直接影響日本武士道精神,日後又被日僧雪村友美傳回中國,并衍生出新的偈頌。《臨劍頌》在傳播過程中體現出極其強大的影響力,亦反映了中日雙方相互認識、相互影響的文化交往曆史。

1286 年,無學祖元圓寂後,日本天皇敕谥“佛光國師”,并由後光嚴天皇加溢“圓滿常照國師”,成為日本禅宗史上赫赫有名的“佛光派”的始祖,還被學者推為日本五山文學的始祖。

唐宋詩詞中直接反映雁蕩山與國際交往的詩詞雖然不多,但呈現的影響力是空前的,對雁蕩山進一步開發、建設和發展特色旅遊,開拓國際旅遊市場提供了有力的幫助。

2019年12月,浙江省政府印發《浙江省詩路文化帶發展規劃》,提出以“詩”串文(文化)為主線,以“詩”(詩詞曲賦)為點睛之筆,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激發創新創業活力,這是對傳統詩詞文化的活化、物化和升華的重要探索,是着力彰顯傳統詩詞文化的曆史價值、文化價值、經濟價值和時代價值的創新實踐。雁蕩山地處浙江“瓯江山水詩路”的重要節點,認真梳理和學習唐宋詩詞中的雁蕩山詩篇,無疑為我們進一步貫徹落實省政府建設發展“詩路文化”提供更廣闊思路和正能量。(黃靖 林宏偉)

來源: 樂清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