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孩子在學校總說奇怪的話

孩子在學校總說奇怪的話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2 07:19:04

孩子在學校總說奇怪的話(孩子總是念叨不停是什麼心理)1

姐妹曉麗跟我說:“我女兒最近不知道怎麼了,天天跟我念叨幼兒園小朋友推了她……你說,沒什麼大不了的事,至于天天說嘛!”

家長生活中可能也遇到過這種情況,有時候一件事情家長已經忘記了,孩子卻不停地念叨。

孩子可能每天念叨很多次,也可能很多天念叨一次,或者已經過去幾個月的事又突然念叨起來。

孩子在學校總說奇怪的話(孩子總是念叨不停是什麼心理)2

這讓我想到我家糖寶的念叨經曆。糖寶睡覺有講睡前故事的習慣,有天晚上她不讓爸爸講故事,也不讓媽媽講,隻是躺着玩,接着她開始自言自語。

那個時候她隻有2歲,還不會講完整的句子,所以說的是斷斷續續的字詞。仔細聽發現她說的是:“姐姐…筆…搶…哭…媽媽說…”

原來,白天糖寶和鄰居姐姐玩的時候,喜歡姐姐的筆,搶姐姐的筆而且還把筆帽弄壞了。

姐姐把筆搶了回去,糖寶就哭了,姐姐的媽媽批評姐姐,姐姐也哭了。

我才發現這件事還在影響她的内心,那段時間的睡覺前一直念叨這個,白天想起來也會說。

糖寶現在大一些該上幼兒園了,從外面回來有時會念叨小朋友推我了,大姐姐不和我玩。

孩子念叨背後的心理是怎樣的?念叨對于孩子來說有沒有好處呢?家長又該如何應對孩子的念叨呢?本文将通過這個小故事,從理論結合實踐給大家講解。

孩子在學校總說奇怪的話(孩子總是念叨不停是什麼心理)3

孩子在學校總說奇怪的話(孩子總是念叨不停是什麼心理)4

孩子念叨背後的心理

當孩子在不停念叨的時候,有的家長說,你好煩啊,像唐僧一樣在我耳朵邊上不停地說;還有人說,我不明白過去的事,也已經幫他解決了,還有什麼可說的;

也有人認為孩子好像在告狀,總說幼兒園小朋友不好。其實,這是我們對孩子念叨背後的心理特點與心理需求的不理解。

孩子在學校總說奇怪的話(孩子總是念叨不停是什麼心理)5

1.孩子念叨的心理特點

學齡前兒童雖然可以用語言表達簡單的事情,但是思維發展和語言發展尚未完善,複雜的事情還不能表述出來。

尤其是語言啟蒙初期的兒童,甚至連完整句子都說不好,但是他們有表達的欲望。

這時候,家長就需要根據事情的真實情況幫孩子完整表達。

同時,學齡前兒童的認知發展尚未成熟,對事件的認知還不全面。這個階段的兒童處于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的前運算階段(2-7歲),兒童的特點是可以運用字詞、标記、想象,但是對于過去事情的回憶還不完善,看待問題是以自我為中心的。

因此,孩子在念叨事情的時候,家長需要幫孩子把字詞和想象的内容用完整的語言描述成具體事件。

兒童缺乏社交技能,家長可能注意到,孩子總喜歡追着大年齡的孩子玩耍,而大年齡的孩子可能因為各種原因不喜歡帶他玩,孩子可能會遭到拒絕。

即使是同齡的小朋友之間,可能因為搶玩具或者分享之類的事情,造成孩子的社交出現沖突。

孩子在學校總說奇怪的話(孩子總是念叨不停是什麼心理)6

2.孩子未被處理的情緒

心理學有個詞叫“未完成情結”,是說那些未完成的、不成功的事更讓人難以忘記。

在1927年,有心理學家針對未完成事件做了一項實驗:他們将被試分為A、B兩組,同時做相同的數學題。

實驗中讓A組順利做完,而B組做題中途突然讓其停止。然後分别讓兩組回憶所做的題,B組明顯優于A組。

這種未完成事件帶來的情緒,深深地儲存于B組被試的記憶中,久久不能忘記。而那些已完成的人,“完成欲”得到了滿足,便輕松地忘記了任務。

生活中可能都有類似的體驗,開心的事情忍不住想跟人分享,不開心的時候也想找人吐槽。

開心的事情分享完很快就會淡忘,不開心的事情即使吐槽完,也會影響自己很長時間,甚至在多年後想起依然會引起情緒波動,尤其是碰到類似事情的時候,類似的情緒就像詛咒一樣出現,還有可能會影響我們的行為處事。

因此,家長認為孩子的事情已經處理完了,但是孩子事件背後的情緒沒有處理完,或者這些不開心的事情孩子需要更長的時間去“消化”。所以我們看到的是,孩子對一件事情尤其是不開心的事情不停地念叨。

孩子在學校總說奇怪的話(孩子總是念叨不停是什麼心理)7

3.孩子的心理需求

“開心的事情和人分享,就會變成雙倍開心;不開心的事情和人分享,會減去一半的悲傷。”學齡前兒童雖然不懂得分享對情緒的作用,但是他們知道在自己講述事情時父母的态度是什麼樣的。

父母有沒有在認真聽,并且給出适當的回應,對孩子來說代表了父母在此時此刻有沒有關注自己。

每個人都有被關注被看到的需求,孩子也不例外。甚至孩子比成年人需求更強一些,隻是他們不會表達。

成年人可以發微博、發朋友圈、找朋友吐槽,而孩子給朋友吐槽的話,同齡的朋友和孩子心智發展程度差不多,不一定能理解孩子的狀态,他們也沒有社交軟件可以表達,隻有父母可以念叨。

孩子在學校總說奇怪的話(孩子總是念叨不停是什麼心理)8

孩子在學校總說奇怪的話(孩子總是念叨不停是什麼心理)9

孩子念叨的好處

心理治療和心理咨詢中有一種治療方法叫叙事療法。我們一般理解的叙事就是簡單的說故事。

叙事療法認為,每一個故事都是叙事,但是又跟傳統意義上的講故事不一樣,治療中的表達内容和方法都有專業的理論指導。

在叙事治療中,治療師認為客觀的事實真相會随着我們所用的觀察曆程不同而改變,重點是幫助當事人重新看待自己的故事,重新定義故事的意義,從而解決當事人的煩惱。

孩子的念叨也是在講他自己發生的故事,那又和叙事療法的原理有什麼關系呢?

1.發現新的角度、轉變态度

孩子在念叨自己故事的過程中,不是在簡單的念叨,而是在不斷地重新加工自己的故事。

叙事療法認為說故事可以改變自己,主要是讓當事人講出自己的故事,再以故事為軸,治療師引導當事人豐富故事内容,重寫故事。

在重建故事的過程中,當事人可以産生新的洞察、發現新的角度、轉變新的态度,從而把模糊的感覺和生命的力量彰顯出來。

孩子在學校總說奇怪的話(孩子總是念叨不停是什麼心理)10

2.告訴家長我遇到困難了

孩子在念叨的時候把自己遇到的問題也告訴了父母,表面上孩子在念叨,其實他是在告訴家長我遇到了問題,目前無法理解或者沒有解決好。

原理是這樣的,我們在叙事中每次看到問題的角度可能會不一樣。

孩子第一次講的時候,可能是在講故事本身,第二次或者很多次講的時候,說明這件事對他來說很重要,作為家長要細緻的思考,并看到孩子念叨背後的原因。

孩子在學校總說奇怪的話(孩子總是念叨不停是什麼心理)11

轉變

對于“未完成”事件,我們往往很難忘記,直到在内心真的得到解決。

未完成事件給我們帶來的消極體驗也會伴随存在,如果我們長時間帶着消極的體驗,做事就缺少積極向上的力量。

叙事療法認為,當事人積極的資源有時會被自己壓縮成薄片,甚至視而不見。治療需要幫助我們把薄片還原,在意識層面加深自己的覺察,由薄到厚形成積極的自我觀念。

當孩子念叨的時候,說明他們正在體驗事件帶來的消極體驗。家長在聽到孩子念叨的時候,需要繞過念叨看到孩子的消極情緒,并在事件中發現積極的因素,并帶領孩子擴大積極因素對孩子的影響。

孩子在學校總說奇怪的話(孩子總是念叨不停是什麼心理)12

4.促進親子關系

學齡期和青春期兒童心理治療中,很常見的一個問題就是,家長希望通過心理醫生了解孩子的心思,因為孩子什麼都不給家長說。

這個問題不是突然出現的,而是在學齡前期的階段,孩子還不太會表達和溝通的時候,家長未和孩子做好溝通。

孩子沒有學會如何和家長去交流,或因為在某個階段和家長溝通的時候,家長覺得和孩子溝通很好,但對孩子來說,家長并沒有理解孩子的表達,并作出适當的回應,孩子便不再想和家長溝通了。

寶貝願意跟你講幼兒園的事情,或者和鄰居小朋友玩耍時發生的事情,這對家長來說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情,因為這是促進親子關系的好機會,也說明你們的親子關系很融洽,孩子願意跟你溝通。

孩子在學校總說奇怪的話(孩子總是念叨不停是什麼心理)13

如何應對孩子的念叨?

有些家長看到孩子念叨時說,你怎麼又說這個事,已經說了八百遍了呀;好了好了我知道了,你已經說過了;我這忙着呢,你說着不煩,我聽着都煩了,快别說了。

這個時候孩子可能無奈地停下了念叨,但是這件事在他内心沒得到解決,以後還會再念叨。

不念叨了,不代表這件事對孩子沒有影響了。更嚴重的後果可能是,孩子慢慢地不再願意跟家長敞開心扉了。

孩子在學校總說奇怪的話(孩子總是念叨不停是什麼心理)14

各位家長,看完上面孩子念叨背後的心理和好處後,相信家長對孩子念叨這件事會有不一樣的看法。

那麼在孩子念叨的時候,我們需要做什麼呢?以糖寶念叨姐姐搶筆為例,我們看看家長可以怎麼做:

1.認真聆聽

孩子興沖沖地跟父母談一些事情,是在叙述自己發生的故事,告訴父母自己在幼兒園或者其他地方經曆的事情,渴望得到家長的關注。

在孩子念叨的時候,家長盡可能放下手頭工作,先聽孩子講完自己的故事,如果無法放下工作,請耐心告訴孩子,自己在忙,稍等和孩子一起講故事。

要讓孩子覺得父母很在意聽他講故事,感受到被父母尊重和鼓勵,他的事情是被父母看到并且關注到的。

這樣孩子就會很願意跟父母說出自己的心聲,慢慢地就父母就走進了孩子的内心世界。

不僅親子關系得到了提高,也大大減少了孩子因為消極情緒無法表達而造成心理行為問題的機會。

當糖寶給我念叨和姐姐搶筆的故事,我發現搶筆的事還在影響她的内心時,便開始幫糖寶把零碎的字詞串成完整的句子再講給她。

每次糖寶念叨,我都很耐心這樣串起來,當成故事講給她。

糖寶:筆

媽媽:筆

糖寶:嗯,姐姐

媽媽:姐姐的筆

糖寶:嗯,搶

媽媽:姐姐搶筆了啊

糖寶:嗯

媽媽:誰和姐姐搶筆了

糖寶:你(2歲的時候你我不分,糖寶說你就是我的意思)

媽媽:你和姐姐搶筆了啊

糖寶:嗯,哭

媽媽:誰哭了呀

糖寶:寶寶(寶寶是糖寶自己)

媽媽:寶寶哭了啊

糖寶:嗯

2.積極回應

家長在耐心傾聽孩子念叨的時候,不隻當要一個聽衆。

我們看完電影或者聽完音樂,可能都會有想評價一番的沖動。對于孩子的念叨,家長可能也會忍不住想評價一下。

但是有的父母是這樣說的,這麼簡單的事你都做不好,還有臉給我講;你這樣做肯定不行啊,難怪會是這個結果。這些話都好像是在批評孩子。

孩子需要的回應不是這樣的,家長除了耐心傾聽以外,首先要做的是接納孩子所做的事情,以及念叨背後的情緒,然後表示理解。

如果家長懂一些兒童心理發展的知識,那樣最好了,可以給孩子講解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為什麼這樣,是共性問題還是孩子自己需要學習的問題。

讓孩子學會理解自己的行為,接納自己的情緒,從而形成正面積極的自我觀念。

在糖寶講自己因為搶筆哭了之後,我沒有指責糖寶不應該因為搶别人東西哭,而是開始引導她了解事情的另一面。我詢問姐姐的情況,讓她看到姐姐在這件事情中的表現和經曆。

媽媽:姐姐哭了嗎

糖寶:嗯

媽媽:姐姐也哭了啊

糖寶:嗯,媽媽說

媽媽:他媽媽說她了是不是

糖寶:嗯

孩子在學校總說奇怪的話(孩子總是念叨不停是什麼心理)15

3.适當引導

家長在回應孩子的同時,在孩子能理解且可操作的角度,可以适當給一些指導。

尤其是學齡前語言、思維、社交發育不完善的兒童,這項工作更為重要。

孩子在念叨的同時,家長用更适合的語言幫孩子表達,讓孩子知道,原來故事還可以用另一種語言講述,也幫助孩子豐富完善了自己的語言系統。

家長在幫孩子講述故事的同時,加一些提問式的引導,試着讓孩子說說對事情的看法,引導孩子對事情的思考,家長再增加一些其他的思考方式和角度,這樣既可以促進孩子思考問題,又能拓展孩子的思維角度。

在涉及規則和社交技能的問題上,家長還可以加入孩子對規則的理解和強化,教孩子一些正确的社交技能。

避免下次遇到同樣的事情,孩子還是不會處理。

這也是一個教孩子規則和社交技能的好機會。

後來爺爺給糖寶買了幾支新筆,但是糖寶還是每天念叨,慢慢地,說的次數減少了,再後來就不說了。

包括現在糖寶每次給我念叨其他事,我都會先了解一下發生了什麼事情,然後用同樣的提問和串故事的方法講給她。順便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加入一些道理。

媽媽:搶東西對嗎

糖寶:不對

媽媽:想要東西可以讓媽媽或者爺爺買對不對

糖寶:嗯

這個方法我也教給文章開頭的那位朋友,她說從那以後孩子更喜歡和她講故事了。

總之,在我們看到孩子在念叨的時候,需要做的不是批評指責孩子,或者直接講道理。

而是,了解孩子當下念叨的事情,接納孩子念叨背後的情緒,然後再做出适當的回應。

而且,家長可以抓住這個可以和孩子交流溝通的機會,促進親子關系的發展,同時這也是個給孩子講解為人處世方式的好機會。

-END-

策劃:長今

作者:樊亞奇

編輯:雪梨

(文中部分圖片均來源網絡,侵權可聯系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