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調房裡待久了就會口舌幹燥,因為空調除了制冷,還有不錯的除濕效果。夏季不僅高溫而且空氣濕度大,所以大家都喜歡一邊開着制冷模式,同時也開着除濕模式。除濕模式如果一直開着會給空調壓縮機帶來一定程度的損壞,而且過于幹燥的空氣也不利于人體健康。那麼空調除濕模式什麼時候用最合适?以及和普通制冷有什麼區别?我們一起來看看。
在室内濕度較高超過60%的時候可以使用除濕功能。
所謂濕度,就是空氣中所含水分的标度。在夏季,人體感覺舒适的濕度範圍是40%—65%,而在桑拿天,這一指标往往會升至80%以上。有調查表明,當相對濕度達90%時,即便是在26℃的室溫下也會讓人感覺像是31℃!
天氣熱時,人體數百萬個汗腺在不斷的制造汗液,而幹燥的空氣能很快的将這些汗液吸收,使我們感到涼爽,但是在濕度大的空氣環境中,由于空氣中早已充滿水分,無力再吸收水分。于是汗水隻得積聚在人們的皮膚上,使人體溫度不斷上升,導緻氣短、胸悶等不良反應。同時,潮濕的環境是細菌生長的溫床,給人們的健康帶來了隐患。另外,當空氣濕度過大時,家用電器的表面和内部零件也會附着水汽,如不及時處理,将會大大縮短電器的使用壽命。
此時若打開除濕功能,空調就會自動減少對蒸發器的制冷劑量,而變為冷凝空氣中的水蒸氣,從而起到除濕作用,在制冷的同時,能吸收空氣中多餘水分、使房間幹燥。當然,不同型号的空調,抽濕量也不同,一般的壁挂式空調每小時的抽濕量可達1—3公斤,可使室内空氣幹爽、适宜。
制冷:通過制冷劑在空調的室内蒸發器内汽化帶走熱量,使流過蒸發器散熱片的室内空氣降溫。 汽化的制冷劑在室外通過壓縮機壓縮液化釋放熱量,并把熱量通過散熱片傳遞給室外空氣。如此不斷循環達到室内空氣降溫的作用。
除濕:在制冷的過程中,潮濕的空氣通過空調器蒸發器後溫度會大幅度下降,空氣濕度處于一種過飽和狀态,多餘水汽以冷凝水的形式析出,凝結于蒸發器的翅片上,也就是“凝露”,等到制冷模式達到一定的平衡狀态,空氣濕度也就降到了一定的水平。
一、空調制冷和除濕的相同點:
空調運行制冷模式,在降低空氣溫度的同時必然要同時去除水蒸汽;空調運行除濕模式,在去除水蒸汽的同時必然要同時降低空氣溫度;所以無論制冷還是除濕,降低空氣溫度和去除水蒸汽這二者是不可分的。無論制冷還是除濕,室内熱空氣通過空調室内機的換熱器時,熱空氣中的水蒸汽被低溫凝結成冷凝水,冷凝水通過排水管排到室外;同時換熱後的冷空氣從空調出風口吹出。
二、空調制冷和除濕的不同點
制冷:以降低空氣溫度為目的,同時去除水蒸汽。選擇制冷模式,制冷的溫度和風速可以調高或者調低。空調按照人工選擇的溫度和風速以制冷模式運行,實現降低空氣溫度的目的(同時排出冷凝水),吹出的冷風比較強勁。
除濕:以去除水蒸汽為目的,同時降低空氣溫度選擇除濕模式,除濕的溫度和風速不可以調高或者調低。空調按照自動設置的低溫度和低風速以除濕模式運行,實現去除空氣中水蒸汽的目的(同時吹出冷空氣),吹出的冷風比較弱柔。以去除水蒸汽為目的,同時降低空氣溫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