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購物已成為人們司空見慣的消費方式,不僅為消費者提供便捷的網購體驗,也拓寬了中小商戶與代理商的銷售渠道。然而近期有不發分子盯上了電商消費者和代理商不同的操作體系,利用消費者不懂代理商規則的心理,做起了電信詐騙的“生意”。
今年9月,廣州某高校一大二女生報警稱,其接到一個 331開頭的電話,對方自稱某電商客服,說由于平台員工失誤将劉同學錄成代理商戶,每個月要從劉同學綁定平台的銀行賬戶中扣除600元。劉同學立即表示不需要這個代理商戶,要求取消。
對方便說需要劉同學聯系銀行客服,獲取一張回執單後方可取消。随後電話就被轉接到自稱是中國銀行的客服人員,對方稱劉同學的賬戶餘額不夠,需要把電商平台的分期信貸額度轉入到這張卡中,劉同學就按照要求提取了電商平台分期信貸的1300元。
随後客服人員又稱,劉同學在幾個網貸平台中都有隐藏賬戶,要求劉同學将這些賬戶裡的額度全部提現到銀行卡中,并且将錢轉入一個指定的“審查賬戶”内,最後劉同學将自己的錢以及網上借貸來的21500元,全部轉給了騙子。
開學季慘遭詐騙,這個教訓未免有些沉重。其實,電商平台要求注銷代理商賬戶的騙局并非新花樣,2018年以來,詐騙分子通過非法手段獲取電商平台的用戶和交易數據,打着客服名義,編制誤開電商平台主推的“白金會員”“VIP會員”“PLUS會員”等騙局,以會員服務扣款為恐吓進行詐騙,現在則演變成了注銷代理商或批發商等商家賬戶新騙局。除了常見的冒充平台客服與銀行工作人員,在具體行騙時,編造網上借款平台存在“占用額度”的說法也成為騙子們的慣用伎倆。
對此,360借條安全專家安燃提醒,打着誤開電商平台商家賬戶的會員注銷騙局換湯不換藥,但防騙準則不會變。首先要明确的是,銀行任何一個代扣業務都要取得被代扣人的同意,不然銀行無權私自扣款,誤被錄成代理商将會扣款的情形并不存在。其次要謹防此類“ ”、“00”開頭自稱平台客服的電話,如果發現是騙子要巧用号碼标記功能,讓更多人提早防範。此外凡是和錢有關的事情一定要重視,請勿将驗證碼、銀行卡餘額、銀行卡密碼等提供給“客服人員”。
(責任編輯:趙金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