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手術、放化療,吃靶向藥後,過了一段時間腫瘤原發部位、或其它部位又長出同樣性質的腫瘤,這就意味着腫瘤複發了。每位腫瘤患者都擔心腫瘤會複發。當複發真的再次來臨時,患者常常會抱怨:這種事情怎麼可能再次在我的身上發生?難道我經曆的痛苦還不夠多麼?那麼,為什麼經曆這麼多治療手段後,癌症還會複發轉移呢?
癌症發生複發轉移,這是因為有一小部分腫瘤細胞從一開始就潛伏在了人體的某些組織或器官,并且處于休眠狀态,而化療藥物對休眠狀态的腫瘤細胞無能為力。如果這些潛伏的腫瘤細胞免疫原性較強,而且患者免疫力也較強,這些殘存的細胞也可能會逐步被免疫系統清除,腫瘤就不會再複發。但是很多時候,腫瘤細胞能夠很好地僞裝,導緻人體的免疫系統無法識别它們,若幹時間後,這些沉睡的腫瘤細胞重新激活,并迅速生長,就導緻了腫瘤的複發和轉移。
癌症出現複發轉移時,往往會有一些蛛絲馬迹可循。消瘦、體重減輕,癌症病人最常見的症狀之一,與體内瘤體總重呈正向相關。腫瘤組織因其代謝方式為無氧酵解,營養物質消耗量很大。若較長時間體内無瘤,代謝也是平衡的,體重一般也就沒有變化,若有瘤、瘤的數目增多、瘤的體積增大,也就要消耗更多的營養物質,體重減輕、消瘦或成必然。病人可能存在乏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情況,或因治療等副損傷導緻病人營養攝入不足,也會引起病人消瘦、體重減輕,所以不一定是腫瘤複發轉移。若原因不明,體重下降5、6斤左右就要小心了。
淋巴轉移是癌症擴散的主要方式之一,淋巴網遍布全身,頸部、鎖骨上窩、腹股溝等表淺淋巴結多可觸及到,若腫大、質硬、融合成團、固定等表現,腫瘤複發的可能性就大些。
腫瘤恢複期間大多數病人沒有明顯疼痛,若新出現、無明顯原因的疼痛就得警惕了。腫瘤産生疼痛的原因多是浸潤、壓迫周圍組織導緻的,包括原發竈、轉移竈。骨、肝、腦是很多腫瘤都容易轉移的部位,轉移竈導緻最多的症狀就是疼痛,起初大多隐約,若較長時間、超過兩三周沒有明顯緩解,做相應檢查,比如腰痛查一下全身骨核素掃描,上腹部疼痛超聲、CT查查,腦有沒有轉移最好查增強磁共振。
腫瘤血管異常易出血,若發現痰中帶血、涕中帶血、嘔血、黑便、尿血等情況,需要注意。出血原因較多,要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出血,比如血小闆減少、凝血障礙等。
腫瘤增大或壓迫、阻塞周圍的管道會導緻相應的症狀,比如食管癌進食後食物停滞感,若腫瘤壓迫支氣管可能出現氣短咳嗽,直腸癌複發壓迫輸尿管緻腎積水、腰痛,膽道腫瘤導緻梗阻、黃疸等。
影響癌症複發與轉移的因素很多,但基本要素是首先存在殘存癌細胞,中醫稱之為“伏邪”、“餘毒”,因此祛邪就成為治療癌症複發轉移不可缺少的方法。由于癌症在複發與轉移時均有不同程度的正氣虧虛情況,祛邪攻毒不宜過猛,同時,必須與扶正固本療法配合應用,做到祛邪攻毒不傷正,扶正固本不助邪。
想要避免惡性腫瘤在手術後複發,就要盡量做到徹底治療。不過,這通常隻能對早期癌症做到,中、晚期已很難做到徹底。所以,還需要在手術後進行繼續治療,防止複發轉移的出現。中醫上看,免疫功能低下是患者在康複期腫瘤複發轉移的首要因素,也就是中醫所講的正氣不足。而新複發和轉移的腫瘤比原病竈發展得更快,更難以治療,直接危及到患者生命。提高免疫功能,使人體自身抗腫瘤能力增強,這是防止腫瘤複發轉移的重要條件。患者可以以中西結合的方式對抗癌症,西醫切除病竈,再使用中醫中藥整體觀念,既堅持局部治療,又重視整體上殺滅癌細胞,充分體現扶正培本、标本兼治的原則,防止腫瘤複發轉移。
同時,術後要堅持鍛煉身體,保持心情舒暢,注意飲食和休息,增加免疫力。術後定期複查,早期發現複發和轉移,這樣才能夠盡早地接受治療,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