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時報記者 梁緣)“放血療法能治腦梗?”
6月19日,演員潘粵明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父親新發腦梗,但因疫情原因不能立即住院,之後在家采用放血治療引發質疑。20日,潘粵明發文道歉,解釋了用“放血療法”的不得已,不希望誤導大家。同時提醒大家生病後務必去正規醫院按流程就醫。
随着“演員潘粵明道歉”引發的關于“放血療法”讨論還在繼續。“放血療法”靠譜嗎?
“放血”對瘀滞性、熱性病确有實效
放血療法是古老傳統醫學方法之一,是以針刺某些穴位或體表小靜脈而放出少量血液的治療方法。作為一種中醫急救方式,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傳統療法中心主任醫師朱慶軍認為,在緊急狀況下,潘粵明的母親在針灸科醫生遠程指導下給其父親進行刺絡放血是可行的,但單憑此法,無法治愈腦梗。
放血療法對于腦梗引發的頭暈、意識模糊、手麻、手無力等症狀有緩解功效。在發病的第一時間,10分鐘内,快速通過經絡刺激,可減少緻殘率、縮短疾病病程,促進盡快康複。“現代醫學鼓勵什麼都等醫生來治,但有些急症等到了醫院可能已經沒有治療機會了,比如心肺複蘇,即使操作不當,但及時進行按壓總比不按壓要好。”
“某些急性病一般傳統的溫和療法不适宜時,而可以選用放血療法。”朱慶軍解釋,放血療法具有活血通絡、祛瘀止痛、清熱解毒、開竅醒神的功用,常常應用于一些瘀滞性、熱毒性、頑固性疾病,以及病程較長的慢性病,比如中暑、頭痛、咽喉腫痛、癰腫瘡瘍、腰痛、牛皮癬、癫狂、靜脈曲張、關節炎等。
《靈樞•針解篇》亦說:“菀陳則除之,出惡血也。”人的氣和血是同步的,通過瀉血,可以實現疏通。比如,頭部出現問題,可通過四肢末梢神經血管的刺激實現調節作用。
不是誰都能放,不是想放哪兒放哪兒
放血不是想放哪裡放哪裡,朱慶軍解釋,必須按照辨證思路,選擇相應的部位。舉例而言,針對急性胃腸炎,惡心嘔吐肚子痛的情況,通常選擇在肘窩處的尺澤穴放血進行治療;腿彎上的委中穴,常常治療急慢性腰背痛效果很好;膝關節内側陰陵泉穴,針刺放血有治療婦科病、男科病和泌尿生殖系統疾病的作用。
一些機構誇大療法功效,不僅侵害健康機體,更敗壞中醫聲譽。事實上,不是每個人都适合放血,比如長期營養不良、高齡卧床、氣血不足的人,大量放血反而會導緻病情加重。還有一些血液病,如血友病、血小闆減少,凝血機制出現問題的患者,都是放血禁忌人群。另外,如果放血部位不經辨證選擇,随意刺針放血,還可能帶來感染風險和放血部位的醫源性損傷,比如造成局部淤血,眼睛視力模糊,形成新的血栓組織等。
“舌下放血”不靠譜,血塊并非血栓
這幾年,市面上出現了鋪天蓋地的“舌下放血”療法,大多出自私立診所和民營醫院。“我看過放血的視頻,主要是把針對準舌下系帶旁的小靜脈,把黏稠度很高的血液洩出來。”宣傳畫冊中的治療者往往口吐“血塊”,仿佛血栓全都傾瀉而出。
“流出的‘血塊’并非血栓。”朱慶軍解釋,由于放血過程中,血液流出體外,之所以會凝結成塊,是因為啟動了凝血過程,使血液從流體變成凝膠固體,叫做“血凝塊”,類似“豬血”“鴨血”,因此不是血栓,而是自然凝固的血塊。
事實上,中醫也有針對特殊情況的舌下放血,不過僅限于部分中風導緻的語言功能障礙者和部分心神昏寐的症狀,但絕不是治療全身所有髒腑疾病的“萬能療法”。朱慶軍提醒,放血療法在今天仍有其應用價值,但須經辨證施治,由專業中醫師專業操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