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合成大西瓜怎麼突然就輸了

合成大西瓜怎麼突然就輸了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27 13:39:30

合成大西瓜怎麼突然就輸了(合成大西瓜攤上事了)1

視頻截圖。

網紅遊戲“合成大西瓜”攤上事了。

據新京報報道,“合成大西瓜”火爆社交圈後,随着玩家的增多,有不少網友反映,點擊合成大西瓜遊戲中的“禮物”标識後會彈出諸如“充值19.9元返100元話費”等套路廣告,但充值之後實際上并沒有廣告中所說的100元話費,也沒有像廣告說的沒充值成功原路退款,因此投訴合成大西瓜存在騙局。目前,遊戲中的“禮物”标識及相關廣告鍊接已經消失。

因為操作簡單、畫面酷炫亮眼,“合成大西瓜”自從1月22日上線後迅速走紅,成為2021年第一款爆紅網絡的小遊戲。可就是這樣一款被衆多網友直呼“又爽又甜”的小遊戲,其植入遊戲中卻玩起了“薅羊毛”的把戲,并快速陷入醜聞當中。

從報道看,“合成大西瓜”的運營平台為微傘遊戲,隸屬于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是基于移動社交遊戲的商業推廣平台。通過微傘,商家可以在遊戲中快速創建一個商業活動,用于品牌宣傳、在線引導、産品促銷、市場推廣等。

直白點說,包括“合成大西瓜”在内的H5網頁遊戲,都隻是導流的工具,本質還是為了營銷。從“充值19.9元返100元話費”活動的收款方來看,除了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背後還存在幾家有關聯關系的公司。

說好的抽獎充話費變成了交19.9元,說好的“領不到話費,全額退款”變成了做10次任務才能領取、不退錢也沒人回應,近20塊錢對于遊戲玩家個體來說,可能稱不上多大的經濟損失,但“合成大西瓜”這波操作也算是名副其實的“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也難怪很多遊戲玩家在社交平台吐槽“大瓜竟是我自己?”這款遊戲一橫空出世就引爆社交圈,不少玩家為之玩梗、寫段子,在這番操作之後,如今風評也迎來滑坡。

合成大西瓜怎麼突然就輸了(合成大西瓜攤上事了)2

記者将合成大西瓜遊戲積分玩到1157分,未見禮物彈窗。圖/新京報網。

微傘遊戲官網顯示,“合成大西瓜”已有近9000萬玩家。問題來了:究竟有多少玩家已經充值?涉事公司這種網絡抽獎套路的行為是不是涉嫌違法?這筆錢流向了何方?……這些問題顯然值得追問。

《廣告法》規定以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内容欺騙、誤導消費者的,構成虛假廣告。《互聯網廣告管理暫行辦法》規定互聯網廣告應當具有可識别性,顯著标明“廣告”,使消費者能夠辨明其為廣告。

從法律層面來說,“合成大西瓜”涉嫌以虛假内容欺騙、誤導消費者,這擾亂了廣告活動秩序,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事實上,“合成大西瓜”也折射出某些遊戲平台的廣告亂象——在很多遊戲廣告中,類似名為抽獎實為收費導流、誇大宣傳的場景并不少見。

對明眼人來說,這種粗制濫造、毫無美感的廣告一看就令人生厭,會迅速起到“勸退”之效,但對于部分低齡、文化程度不高的玩家來說,還是有着極大的誤導性。

從以往的案例看,這類導流、商業推廣的操作,有時候還會與一些黃賭毒行業相關聯,社會危害性更是不容小觑。

鑒于此,加強對此類遊戲廣告的監管勢在必行——這既是為了淨化遊戲生态圈,也能促進遊戲産業良性、健康發展。

而這最終有賴于監管部門、遊戲平台、消費者多方互動。職能部門應加強對遊戲廣告等平台的監管力度,探索針對性強的日常監管方式,提高平台的違法成本。遊戲平台利用投放廣告來盈利的商業模式,本也無可厚非,但也應建立健全遊戲廣告相關管理制度。

以“合成大西瓜”為例,微傘遊戲既是廣告平台又是遊戲平台,就應該嚴格按照現有法律法規,加強對遊戲廣告素材的合規審查。對于類似違規廣告導流的行為,要及時終止合作,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不能睜隻眼閉隻眼,更不能暗中合謀,把遊戲玩家當“瓜”賣。

就目前看,微傘遊戲顯然有必要就此事件,給遊戲玩家一個交代,維護玩家合法權益,而不能止于撤掉廣告鍊接。畢竟,對遊戲平台來說,玩家體驗才是決定平台長遠發展的根本長線,也是企業生命力所在。

以冒犯玩家權益的方式割韭菜,隻能是撿了芝麻,丢了西瓜。弄不好,還得承擔法律責任——那時候再去感慨“出來混遲早得還”,再悔不該,隻怕為時已晚。

□和光(媒體人)

編輯:陳靜 實習生:施可兒 校對:吳興發

來源:新京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