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卦每卦都由六爻組成,爻是效仿天地變化的符号。
爻又可以解釋為“交”,表“易”的變化交錯。
象征宇宙萬物時時都在相互交流、作用,發生關系,産生變化。
六爻的順序是由下往上數,依次稱為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爻有兩種,凡是剛爻(陽爻)(—)一律稱作九,凡是柔爻(陰爻)(- -)一律稱作六,組合起來就成為初九或初六,九二或六二,九三或六三,九四或六四,九五或六五,上九或上六。
用以指明是哪一爻和它的陰陽性質。
九、六還用以說明是老陽、老陰(見乾卦“用九”、坤卦“用六”)。
承乘比應
在《周易》的卦畫裡,每卦共有六爻,從下向上排列。
凡是兩個相鄰的爻稱作比,比是比鄰、比近的意思。
如果相比的兩爻是一陰一陽,就更加親近一些。
應是對應、應合的意思。
每個六爻卦都是由兩個三爻卦上下重疊而成。
如果把上下卦分開看,它們各自有第一爻、第二爻、第三爻。
如果上下卦連成一體看,
上卦的第一爻就是全卦的第四爻,
第二爻就是全卦的第五爻,
第三爻就是全卦的第六爻。
這樣初爻與四爻、二爻與五爻、三爻與上爻就有了對應關系。
應是一種應合、應援,有應當然是好事。
但這種對應關系要從“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易理上去觀察。
一般說,在相應位置上的兩爻如果是一陰一陽,即可成為陰陽正應;
如果是兩陽或兩陰,即構成敵應關系。
乘與承是相鄰兩爻的關系。承是在下承接,乘是乘駕在上。
相鄰兩爻,在上方的一爻對在下方的一爻來說就是乘。
在下方的一爻對在上方的一爻來說就是承。
一般地說,陽爻乘陰爻、陰爻承陽爻為順;陰爻乘陽爻、陽爻承陰爻為逆。
玄妙的陰陽
韓康伯注《系辭傳》說:“爻之所處曰位。”
位指一卦六爻每一爻的位置。
從爻序排列上說,從下向上分别為初、二、三、四、五、上位。
初位是始位,
上位是終位,
三、四是上下卦際之位,
二是下卦中位,
五是上卦中位。
按三才去分:
初、二是地位,
三、四是人位,
五、上是天位。
《說卦傳》說:“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将以順性命之理。 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 分陰分陽,叠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
所謂六位既是六爻。
是說六爻代表三才,
初、二地位代表剛柔,
三、四人位代表仁義,
五、上天位代表陰陽。
按陰陽去分:
初、三、五奇數位是陽位、剛位,
二、四、上偶數位是陰位、柔位。
從職位上分,五位是尊位,二位是卑位。
按朱震在《漢上易傳》的傳述:
初位是元士,
二位是大夫,
三位是公,
四位是諸侯,
五位是天子,
上位是宗廟。
彖辭經常把五位稱作尊位。
成語裡說“位登九五”、“九五之尊”,就是把五位當成天子位。
一般地說,剛爻占據五位為得位。
二爻為臣位,四爻為諸侯,古代諸侯可在朝為天子卿,故為近臣位、卿位。
柔爻占據位或四位為得位。
任何爻占據二位或五位都可稱“得中”或“得正”。
中是中正。
其他位上,隻要剛爻占據剛位,柔爻占據柔位,即可稱作“得位”或“當位”,反之為“不正”或“不當位”。
人體的六個層面
人身體若分成六等份,也可用卦爻從下到上表示從腳到頭的不同部位:
初爻表示腳;
二爻表示小腿;
三爻表示胯股;
四爻表示腹部;
五爻表示胸部頸部;
上爻表示頭部。
事物變化的六個階段
初爻為變之“始”:代表事物産生的起始階段,此時難以判斷其未來。
二爻為變之“顯”:代表事物有了明顯的變化,能與其他事物區分開。
三爻為變之“通”:代表事物進入順暢的階段,脈絡清楚,可以行動。
四爻為變之“動”:代表事物有了大轉變,可以展開決定性的大動作。
五爻為變之“成”:代表事物發展到成功完滿的階段,但也快結束了。
上爻為變之“終”:代表事物發展到最終階段,已經回到最後的歸宿。
乾卦
乾卦卦辭中的事物階段
下面以乾卦的爻辭為例,說明一個六爻卦中不同爻位對應的事物發展階段。
初爻為“潛龍勿用”,如同小孩初生,太過稚嫩,顯現不出天賦如何。
二爻為“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如同小孩已經會說話,可以學文化了。
三爻為“君子終日乾乾”,如同青少年血氣方剛,應該小心謹慎。
四爻為“或躍在淵”,如同人已成熟,雖然理性,但經驗不足,還會盲目冒險。
五爻為“飛龍在天”,如同人已事業成功,但會助長自以為是之氣。
上爻為“亢龍有悔”,物極必反,如同人已衰老,即将走向生命的終點。
卦爻的這六個階段也反映出“中庸”的道理:不能偏左,也不能偏右;不可過頭,也不要不及。
其中的“度”是最難把握的,稍有偏差就會帶來憂患,所以《易經》的經文中充滿了憂患意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