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黃簡講書法行書八級課程07

黃簡講書法行書八級課程07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0 01:50:38

L9-01認識真書01

一 字體的演進

九級真書課程開始,老規矩,先講基本概念。花了十幾天寫真書課程大綱,一直在猶豫,究竟詳細講,還是簡單講?最後決定詳細講。真書的産生比較複雜,涉及很多方面,基本概念還是講多幾句好,希望各位耐心跟着課程。

黃簡講書法行書八級課程07(九級課程真書篇01-認識真書01)1

以前講過,漢字分前後兩個階段:古文字和今文字。古文字階段使用篆字,可稱之為篆字時代,廣義的篆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國古文和小篆等。秦始皇後期開始使用隸字,到漢代成為正式文字,古隸、漢隸、今隸以及現在還用的正楷字,都屬于今文字。這裡講的是字體,不是書體,正楷字是否就是真書呢?不是,真書是書體。

黃簡講書法行書八級課程07(九級課程真書篇01-認識真書01)2

文字的使用是全社會的事情,管理文字是政府的職責,站在政府的立場上,自然要求文字統一,所以經常要正字,曆史上很多朝代設立了正字官。正字之目的,就是要确立規範字,還要規範寫法,如點畫清楚、字形端正、排列整齊。民間寫字是為了實用,最要緊快速方便,各朝各代都有民間草寫,帶來了很多俗字。第三種,書法家寫的字,又稱帖體,書法家從藝術角度考慮,藝術講究變化,一個字會有幾種取勢,藉以表達個性。這三種人三種要求,正體、草體和帖體,既互相依存,互相影響,彼此又拉開距離,正楷字就是在這三種力量交互作用下産生的。

二 什麼是楷書?

「楷書」這個名稱很流行,學書法上楷書班人最多,還有楷書比賽、楷書展覽,楷書字帖等等。通常所說的「楷書」究竟是什麼意思?它跟「真書」有什麼不同?這是首先要搞清楚的。

2.1楷書使用楷法

黃簡講書法行書八級課程07(九級課程真書篇01-認識真書01)3

「楷書」這個名稱,指用楷法寫成的書體,「楷法」是一種技法,不是一種字體或書體,之所以用個「楷」字,意思是「可做楷模、楷則的技法」。凡使用「楷法」作書,都可以稱為「楷書」。《宣和書譜》說:「所謂楷法者,今之正書是也」,把「技法」和「書體」混為一談,概念錯誤。

2.2王次仲的楷法體系

黃簡講書法行書八級課程07(九級課程真書篇01-認識真書01)4

王次仲的楷法,影響巨大,追随者很多,逐漸形成一個楷法體系。西晉衛恒《四體書勢》,講述四種字體的産生和發展,所謂「四體」,即古文、篆、隸和草,論隸字這一節,記錄了王次仲流派的主要人物,文章不長,就是你現在看到的這一頁。

黃簡講書法行書八級課程07(九級課程真書篇01-認識真書01)5

先介紹一下文章作者衛恒,祖父衛觊,漢魏大臣,「尤工古文、篆、隸」,張懷瓘說「子孫皆妙于書」,形成著名書法家族。衛恒父親是衛瓘,諸體皆妙,章草入神品,為晉尚書令,與尚書郞索靖并稱「一台二妙」,常雲:「我得伯英之筋,恒得其骨,靖得其肉。」衛恒本人「祖述飛白,而造散隸之書」。從妹衛铄,衛夫人,即王羲之幼時書法老師。漢魏是富有創造力的時代,名家輩出,衛恒對這一時代字體變化、書家轶事的記載,是可信的。

黃簡講書法行書八級課程07(九級課程真書篇01-認識真書01)6

我根據《四體書勢》排出這張表,衛恒講到九個書法家,王次仲的楷法傳授體系,可在這張表上清楚表達。楷書的産生,跟這九個人有極大的關系,下面我逐個介紹一下。

〔1〕王次仲

第一個創派人王次仲,東漢人,生卒年月不詳。

  • 衛恒《四體書勢》:
  • 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

楷法是東漢王次仲所創造,這是曆史上公認的事實。「上谷」是地名,或以為王次仲是上谷人,或以為王次仲是上谷太守,不能确定。

線條單一 字形方廣

黃簡講書法行書八級課程07(九級課程真書篇01-認識真書01)7

就王次仲的本意來說,他是給隸書制定一個規範寫法,你看秦簡和西漢刻石,正如王愔所說:「次仲始以古書方廣,少波勢,建初中以隸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模楷。」王愔指出古代隸書兩個問題:一是「方廣」,字形見方,或受篆書影響拉長。二是「少波勢」,其實是不會用側鋒,造成線條單一。

黃簡講書法行書八級課程07(九級課程真書篇01-認識真書01)8

「楷法」具體内容沒有文字數據傳下來,後人總結了幾點,最重要是楷法用筆,元代劉有定說:「古人學書皆用直筆,王次仲等造八分,始有側法」,「皆用直筆」就是隻用尖鋒,寫小篆、古隸都是這樣,「始有側法」用到了側鋒,這一來進入了兩個鋒時代。「豎管直鋒」是骨法,「橫毫側管」是肉法,有了側鋒線,隸書很自然産生了波勢雁尾,變成八分。深入一層說,書寫中尖鋒和側鋒怎樣轉換?最簡單就是通過搖腕,以改變筆心狀态,筆心豎直使用尖鋒,筆心彎曲側鋒着紙,這一來,楷法為楷書打下了基礎。你看鐘繇寫的「使」字,跟八分非常接近,有尖鋒線,還有側鋒線。那時候早期真書,也稱八分,或今隸,或楷書。

随意拖帶

黃簡講書法行書八級課程07(九級課程真書篇01-認識真書01)9

就算有些人用到側鋒,沒有規則,随意拖帶,結果該有雁尾的地方沒有,不該有的反而有了。這些隻是寫字,并非書法創作。這也是王次仲改造古隸的重點,在八分中,定下了「雁不雙飛」的原則,隻有最長的橫筆或捺可以出雁尾,一個字隻能一次。雁尾隻是筆畫的收鋒,講到起筆,民間手寫體很多筆畫用尖鋒起,速度快。

蠶頭雁尾

黃簡講書法行書八級課程07(九級課程真書篇01-認識真書01)10

許多古籍提到了八分有波勢,但沒有指出有波勢的筆畫,往往以蠶頭開始。蠶頭和雁尾一個是起筆,一個是收筆,分布在筆畫的兩頭,起着平衡的作用,這是八分很顯著的特點。

八分

黃簡講書法行書八級課程07(九級課程真書篇01-認識真書01)11

蕭子良雲:「靈帝時,王次仲飾隸為八分」,王次仲運用楷法,線條有骨有肉,字形橫向取勢,這一來字形變得漂亮了,古隸變成了八分。張懷瓘《書斷》說:「〔八分〕本謂之楷書」,像《禮器碑》這樣的作品,當時可以稱為楷書的。隸書起于秦朝,漢朝古隸承秦隸而來,八分才是真正漢人的創造,所以張懷瓘說:「王次仲即八分之祖」,但八分這樣的「楷書」,顯然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正楷。

﹝2﹞師宜官

師宜官是人名,姓師,或說複姓師宜。《四體書勢》說:

  • 衛恒《四體書勢》:
  • 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這一句剛講過,但跟下半句有關,

至靈帝好書,時多能者,而師宜官為最,大則一字徑丈,小則方寸千言,甚矜其能。注意這段話提到三個人:王次仲、漢靈帝和師宜官。

黃簡講書法行書八級課程07(九級課程真書篇01-認識真書01)12

照王愔說法,八分楷法創立于漢章帝建初年間,逐漸流傳開來,到桓靈時期出現大批優秀作品。漢靈帝開鴻都門學,招收天下擅長經義、詞賦和書法的人,學成出任中央和地方官員,其目的是壓制不聽話的太學生,另開一條門徑,建立新的政治集團。這一來當然極大地推動學習書法,放在今天,字寫得好可以當省長、部長,你想家長會怎樣做?衛恒說「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至靈帝好書,時多能者」,注意所謂「能」,就是能掌握楷法,運用楷法。最具名氣的一位,就是師宜官,此人「大則一字徑丈,小則方寸千言,甚矜其能」,大字、小字都能寫,師宜官十分驕傲。

衛恒還講了個師宜官的故事:

《四體書勢》

■ 西晉·衛恒

  • 或時不持錢詣酒家飲,因書其壁,顧觀者以酬酒直,計錢足而滅之。

師宜官時常不帶錢到酒家飲,在酒家牆壁上寫字,引很多人來酒店觀賞。這位師宜官精于算賬,很可能事先跟店家商量好,「招五十個客,我免單行不行?」「行。」于是師宜官寫了字,還要數人頭,人數夠了,就把牆上的字「滅之」,不讓看了。文人到這一步,就有點失品,是不是?這裡有兩個問題,請各位想一想。

漢筆

黃簡講書法行書八級課程07(九級課程真書篇01-認識真書01)13

一是以前講過,漢代的毛筆都很小,當時習慣把筆插在頭發中,所以筆杆很細。雖然說漢末有張芝筆、韋誕筆,但也不是大筆。這位師宜官先生在牆壁上大書,一字徑丈,他用什麼筆書寫?寫出來線條有什麼特點?

漢墨

黃簡講書法行書八級課程07(九級課程真書篇01-認識真書01)14

二是漢魏時期的墨也很小,行書課程講到,漢魏雖然已經生産握子墨,丸子墨,等等,但要寫十尺大的字,恐怕是不夠應付的。那師宜官用什麼在牆上大書特書呢?古籍往往寫的很簡單,就幾句話,粗粗一看好像懂了,深入一想問題很多。這兩個問題跟後面課程有關,先請大家思考一下。

師宜官後來靠書法水平當了官,﹝衛恒說﹞

《四體書勢》

■ 西晉·衛恒

  • 宜官後為袁術将,今巨鹿宋子有《耿球碑》,是術所立,其書甚工,雲是宜官書也。

你不要以為師宜官文武雙全,像關公、趙子龍那樣拍馬上陣,敵将來迎,糊他一臉墨汁。魏晉官制有将軍名号的很多,王羲之還是右将軍呢。師宜官的成績,衛恒隻知道他給袁術寫過一個碑,衛恒說「其書甚工」,可惜現在見不到了,當時上石刻碑應該是用八分,不可能用正楷字。

﹝3﹞梁鹄

會書法可以當高官,你想會有什麼結果?一是驅使大批人學書法,二是會書法的不肯教,官職總是有限的,教會一個就多一個競争對手。師宜官看來不收學生,當時也沒有出版字帖這回事。有一個人叫梁鹄,字孟皇,想出了偷的方法。﹝衛恒四體書勢說:﹞

  • 衛恒《四體書勢》:
  • ﹝師宜官﹞每書辄削而焚其柎,梁鹄乃益為柎,而飲之酒,候其醉而竊其柎。鹄卒以書至選部尚書。

黃簡講書法行書八級課程07(九級課程真書篇01-認識真書01)15

「柎」是什麼?我們先看三點水的「泭」,《說文解字·水部》:「泭,編木以渡也」。把木頭編成木筏以渡水,稱為「泭」,但楚人稱木筏為「柎」,改用木字旁,和「泭」通。屈原《楚辭·九章·惜往日》王逸注:「編竹木曰泭,楚人曰柎,秦人曰撥。」我們知道,漢代寫字是寫在竹簡或木牍上,然後把它們編起來,編竹為策,編木為柎。

黃簡講書法行書八級課程07(九級課程真書篇01-認識真書01)16

師宜官在酒家,大字寫于牆壁,小字寫于木柎,吃飽喝足,臨走銷毀所寫的書迹。梁鹄看準師宜官愛飲酒的弱點,買酒灌他,趁師宜官醉了,用自己的木柎換下師宜官的,師宜官粗心大意,一起丢進火中燒掉了。梁鹄把偷來的柎當字帖,照着練習,終于成名成家,居然因此當上了涼州刺史、選部尚書。選部尚書在魏時改稱吏部尚書,等于現在中央組織部長,掌天下官員的任免,是非常重要的職位。

《四體書勢》

■ 西晉·衛恒

  • 梁鹄奔劉表,魏武帝破荊州,募求鹄。鹄之為選部也,魏武欲為洛陽令而以為北部尉,故懼而自縛詣門,署軍假司馬,在秘書以勤書自效,是以今者多有鹄手迹。

梁鹄執掌選部時,曹操求洛陽令這一職位,梁鹄沒有答應,隻給了他一個北部尉。到東漢末年,梁鹄投靠荊州劉表,建安二十三年﹝208﹞曹操破荊州,下令尋找梁鹄,梁鹄不得已,自縛到曹操門下請罪。曹操沒有報複他,使梁鹄在秘書監任事,梁鹄很努力地「勤書自效」,上班就是寫字,梁鹄于光和元年﹝178﹞入鴻都門學,三十年後梁鹄已入晚年,字當然越寫越好了,「今者多有鹄手迹」,從語氣來看衛恒還親眼見過。

《四體書勢》又說,

《四體書勢》

■ 西晉·衛恒

  • 魏武帝懸着帳中,及以釘壁玩之,以為勝宜官。

黃簡講書法行書八級課程07(九級課程真書篇01-認識真書01)17

曹操經常把梁鹄的字挂在帳中,或者釘在牆上,欣賞玩味,以為勝過師宜官。後世形容一個人的書法好,常用「懸帳之妙」「懸帳之奇」,如唐太宗《王羲之傳論》說:「伯英臨池之妙,無複餘蹤;師宜懸帳之奇,罕有遺迹。」曹操把梁鹄作品懸帳,不是師宜官作品懸帳,唐太宗說「師宜懸帳之奇」,是說師宜官的書法好。

又有一個問題,曹操把梁鹄書迹懸帳釘壁,究竟是竹簡木渎,還是紙張呢?

今天就講到這裡,大家會去想一想,謝謝。

本節要點:

  • 字體演進:正體、草體、帖體。
  • 楷書來之于楷法。
  • 王次仲的楷法體系和主要人物。

複習思考:

  • 想一想這節課的三個問題:
  • 1.師宜官徑丈大字用什麼筆寫?
  • 2.師宜官寫在牆壁上,還要滅之,他是用墨汁嗎?
  • 3.曹操把梁鹄的字懸帳釘壁,這是紙張還是簡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